搜尋結果:109筆

《香港教育雜誌》第18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小一「自行分享學位」結果早在十一月中下旬時公佈,固然家長期望子女通過最直接的方式入讀心儀學校,倘若不獲錄取,難免失望,然而其後的「統一派位」佔全港小學學額50%,從數量和選校的廣度而論,子女仍有機會入讀心儀小學。本期「香港教育雜誌」羅列2020-2021年度小一入學申請時間表,為小學選校、面試提供參考意見,讓家長為即將來臨的「統一派位」做好準備。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17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本港中學近年積極發展多元教育,培養學生興趣,發掘個人長處,同時兼備多種基礎知識,達致全人教育。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除了透過網絡上口耳相傳,其實最值得做的,就是與子女一起「到校直擊」。有見及此,本刊今期專訪多間中學,由記者帶領讀者進入校長室,由校長分享該校辦學宗旨和教學特色,方便家長即將升讀中學的子女,選擇最適合他們的學校。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16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今期《香港教育雜誌》主題是「發揮孩子天賦」;父母為子女選校時,除了個人喜好,也要考慮子女的個性和特質,是否與學校的教育和課程吻合。至於面試,則要表現自然,避免造作,讓孩子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而父母也無須刻意迎合學校,反而更要坦承對話。本期主題故事正好為各位家長,提供相關資訊。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15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今期《香港教育雜誌》主題是「認識幼稚園」,簡介教育局近年推行哪些政策提升幼稚園質素,以及本港幼稚園的教學重點。另有專家建議,讓家長盡早與孩子進行自理訓練,學會獨立,逐漸減少對家庭的依賴;同時多鼓勵孩子,代替責罰和指責,從而加強幼兒對外界的好奇,以及勇於探索新事物。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14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已踏入幼稚園招生高峰期,《香港教育雜誌》本期主題故事為全面拆解幼稚園申請入學、選校、面試等各樣資訊,以供廣大父母參考。另有專家建議,跳出傳統思維,以個案分析面試須知,讓家長從多角度思考,令孩子能「開開心心考幼稚園」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13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今期《香港教育雜誌》第13期以「小一適應」為題,分享一系列小學過渡措施,讓小一新生認識新校園,拓寬社交圈子,逐步熟習上課形式;輔導心理學家伍家珍女士,仔細分析小一新生的適應困難,更建議家長寓學習於娛樂,以家居遊戲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從而提升個人自信。升小適應問題從不應由學生獨自面對,家、校合作,則能事半功倍,讓孩子在學習路上不再孤單。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12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香港教育雜誌》第12期主題是升小家長選校攻略。為配合「自行分配學位」需要,我們特別走訪多間學校,專訪校長,介紹學校特色,讓家長深入了解學 校的辦學理念、學校設施、學校發展,以挑選適合子女入讀的學校。家長選校時,須親身參觀學校,所以本期介紹部份在九月舉行開放日的學校資料,供大家參考。封面故事特別請來育有三位兒子,全送入史丹福大學的陳美齡博士,她怎樣令孩子發揮最大潛能?未必每個孩子都要入讀史丹福,但作為家長,值得了解陳美齡的心得。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11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香港教育雜誌》第11期主題故事,為莘莘學子提供DSE放榜後的重要資訊。同學收到了文憑試的成績單,結果可能喜出望外,亦可能未如理想。然而,同學考獲的成績即使與預期有落差,未能實行Plan A——入讀理想的大學學科,還可選擇 Plan B、Plan C等其他出路。除了透過大學聯合招生(JUPAS)升學,亦可選擇各種自資專上課程與副學位課程等途徑,於本地升學,甚至到海外延續學業生涯。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10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香港教育雜誌》第10期主題故事,繼續為莘莘學子提供DSE放榜前的預備資訊,採訪香港大學附屬學院,介紹該校的職業導向課程,把興趣變成專業。此外,亦介紹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馬鞍山信義學校優化教與學效能,營造校園學習氣氛;長洲官方中學優良傳統繼往開來,跳出校園走進社群,繼續為家長提供最全面的教育資訊。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九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香港教育雜誌》第9期主題故事,為莘莘學子提供DSE放榜前的預備資訊,方翠儀校長和王明輝老師特此撰文,分享寶貴的心得經驗。此外,亦介紹明愛莊月明中學的校園關愛和師生情,為學生發放正能量,為家長提供最全面的教育資訊。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106期  | 好學校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