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78年9月1日

Ebenezer New Hope School的校徽

心光恩望學校

Ebenezer New Hope School



學校簡介

心光恩望學校(Ebenezer New Hope School)是位於香港南區的一間視障兒童學校特殊學校,學校面積2,424.9平方米,屬於男女校,學生人數70個(宿生額61個),該校辦學宗旨是學校在基督教精神引導下,為視障及智障(中度及嚴重)學生提供復康教育服務,讓學童透過學習,能吸收知識,對周遭的事物有正確的認知,培養良好的品德,並訓練其掌握生活技巧,克服障礙,發展潛能。


學校背景

心光恩望學校創立於1978年9月1日,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基督教,校長是王天玲女士,校監是鄧敬仁Prof.DugganBrianJohn教授

該校校訓是「全人教育  盡展潛能」

該校辦學理念是「學校在基督教精神引導下,為視障及智障(中度及嚴重)學生提供復康教育服務,讓學童透過學習,能吸收知識,對周遭的事物有正確的認知,培養良好的品德,並訓練其掌握生活技巧,克服障礙,發展潛能。


學校師資

在師資方面,心光恩望學校全校教師總人數為23人,其中擁有基本師資訓練資格有23人、特殊教育訓練資格有13人、領有學士21人、碩士9人、博士或以上學歷 0人。

而在專業人員方面,全校專業人員總數為47人, 當中言語治療師2人、職業治療師2.5人、物理治療師2.5人、社工1+1(新高中及離校生支援)、教育心理學家1(星期三駐校)、護士6人、技師0人、職業治療助理2.5人、實驗室技術員0人、物理治療助理2人, 其他專業舍監及副舍監,宿舍家長(26人),保健員。


班級結構

心光恩望學校的班級結構分為2級別,分別是小學、中學。小學班級結構是小一1班,小二1班,小三1班,小四1班,小五0班,小六0班。中學班級結構是中一1班,中二0班,中三0班,中四1班,中五1班,中六1班。總計全校共開8班。

班級結構備註:
小學四班、中學四班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方面,學校樓高4層,頂層為學校部,二樓為宿舍部,地下及一樓為學校部。學校部有以下設施:課室、禮堂、音樂室、多感官室、低視能訓練室(兩間)、定向行走室、點字室、電腦室、科技與生活(家政室)、職業治療室及感覺統合訓練室、輔導室、言語治療室、物理治療室及肌能訓練室、圖書館、小食亭、醫療室、飯堂、教職員室、校長室、學校社工室、接待及校務處、恩望園圃等。因應視障學生的需要,學校並設計適合學生使用的環境及器材,如視覺提示、觸感及溝通板、定向提示、門口凹凸膠及發聲提示按掣等,增加學生日常生活的運用。


學費

心光恩望學校屬於津貼學校,學費全免。
其他收費:校車收費:註:學生收費會因應路程而有不同,詳情可以向學校查詢。


校車服務

1.校巴路線:西環區、柴灣、北角區、筲箕灣區、鴨脷洲區、海怡半島、黃竹坑、 藍田、油蔴地、長沙灣、觀塘、紅磡、橫頭磡、大埔等。 2.復康巴(輪椅服務):大埔、沙田、大圍、深水埗、黃大仙、官塘。 註:校巴路線會因應學生居住地點而作調整


聯絡資料

學校名稱(中):心光恩望學校
學校名稱(英):Ebenezer New Hope School
校長:王天玲 女士
校監 / 校管會主席:鄧敬仁Prof. Duggan Brian John 教授

地址:香港薄扶林道131號
電話:28170503   傳真:28728418
電郵:enhsgo@ebenezer.org.hk
網址:http://www.ebenezer-enhs.edu.hk/

更多心光恩望學校的資訊:學校詳細資料

本網頁「心光恩望學校」的資料是參考自:教育局網站及各學校之官方網站製作而成,如發現有任何不準確或不妥善地方,請讓我們知道 cs@edumedia.hk 盡快作出修正。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4-25


您可能還想瀏覽: 全港特殊學校概況 | 香港南區特殊學校 | 香港南區學校開放日資訊 | 香港南區補習班資訊

此頁搜尋關鍵字: ebenezer new hope school







學校收費

收费资料
校車收費:註:學生收費會因應路程而有不同,詳情可以向學校查詢。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本校樓高4層,頂層為學校部,二樓為宿舍部,地下及一樓為學校部。學校部有以下設施:課室、禮堂、音樂室、多感官室、低視能訓練室(兩間)、定向行走室、點字室、電腦室、科技與生活(家政室)、職業治療室及感覺統合訓練室、輔導室、言語治療室、物理治療室及肌能訓練室、圖書館、小食亭、醫療室、飯堂、教職員室、校長室、學校社工室、接待及校務處、恩望園圃等。因應視障學生的需要,學校並設計適合學生使用的環境及器材,如視覺提示、觸感及溝通板、定向提示、門口凹凸膠及發聲提示按掣等,增加學生日常生活的運用。

教師資料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数)

基本師資訓練:
23
特殊教育訓練:
13
學士:
21
碩士:
9
博士:
0
教師總數:
23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2
職業治療師:
2.5
物理治療師:
2.5
社工:
1+1(新高中及離校生支援)
教育心理學家:
1(星期三駐校)
護士:
6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2.5
實驗室技術員:
0
物理治療助理:
2
其他:
舍監及副舍監,宿舍家長(26人),保健員
專業人員總數:
47

班級結構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
高班:
-

小學 (班數)

小一:
1
小二:
1
小三:
1
小四:
1
小五:
-
小六:
-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中三:
-
中四:
1
中五:
1
中六:
1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一. 基礎學習階段:1. 學習階段一(初小)、學習階段二 (高小)基本學科︰中國語文、數學、個人社會及人文科學、科學、音樂、體育、視覺藝術增潤科目︰ 資訊及通訊科技其他學習經驗︰德育及公民教育、全方位學習活動、多元化活動(例如動感遊戲、創藝與美食製作、故事與閱讀、宗教小組等)、 體育發展、 藝術發展(音樂、體育)2. 學習階段三(初中)基本學科︰中國語文、數學、個人社會及人文科學、科學、音樂、體育、視覺藝術、科技與生活、資訊及通訊科技其他學習經驗︰德育及公民教育、全方位學習活動、多元化活動(例如童軍、動感遊戲、創藝與美食製作、故事與閱讀、宗教小組等)、 體育發展、 藝術發展(音樂、體育)二. 新高中(學習階段四)︰核心科目︰中國語文、數學、通識選修科目︰科技與生活、體育、音樂、健康管理及社會關懷其他學習經驗︰德育及公民教育(全方位學習活動、社區生活學習)、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職前訓練、工作實習、校內的小食亭服務)、服務學習(賣旗、探訪老人院或日間長者活動中心)、 體育發展、 藝術發展(音樂、體育)、多元化活動(例如童軍、宗教小組等)三. 功能性學科︰定向行走、低視能訓練(包括低視力與大腦性視障的訓練)、點字訓練四. 復康訓練:職業治療訓練、物理治療訓練、言語治療訓練五. 音樂小組訓練(申請基金)、舞蹈訓練(申請基金)、音樂治療訓練(申請基金)

學校特色

管理與組織
全面推行校本管理,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校董會成員由社會知名人士及專業人士組成,並有教員校董及家長校董。學校設有校政小組、校務委員會(包括教職員專業發展、資訊科技、總務、財務等)、學與教委員會、學生支援委員會(包括生涯規劃、復康小組、活動及義工、家長支援、家教聯等)、宿舍部(包括護理服務);各委員內亦包括不同的小組,共同訂定及推行學校各項政策,發揮團隊精神。
教與學
1.本校的課程實施強調「 以學生為學習中心」,透過SCALE的評估活動、學生能力水平描述與新高中核心課目的學習進程架構(LPF)等工具,評定學生在不同學科的學習能力,作為來年學習的切入點,透過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設計,多元及富趣味性的學習策略,全班與分組學習模式,與課室內其他輔助人員進行協同教學,以回應學生的學習差異,提昇他們的學習效益。2.本校以貫通專業團隊模式為每個學生訂定生涯規劃,把學生需要學習自理訓練、大小肌能訓練、溝通訓練融入生活流程中,於學校上課時間表中劃定不同時段作生活流程訓練,讓學生在一個自然化的生活情境中按其能力與需要進行適切的訓練,以提升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3.貫徹學生的低視能訓練(包括CVI)、定向行走、點字訓練應用於課堂學習活動與生活流程中。4.於視障兼多項弱能班級,以引導式教育作班本經營,其中體育及視藝科與治療師進行協同教學,透過跨團隊模式(包括家長或義工),結合學科單元主題進行大肌及手肌的習作程序,並貫徹應用於全日的生活流程中,讓學生在知識、行為、情意獲全面發展。而溝通及社交訓練與言語治療師協作,透過主題活動進行學習。同樣的理念會應用於其他班級的生活流程訓練中。
支援輔導服務
本校設有助學金,為品行優異及有需要學生提供幫助。駐校社工為學生提供輔導服務;輔導組會按需要及定期召開個案會議,並設立輔助小組及多項獎勵計劃,鼓勵學生的正向發展;早會主題,培育和發展學生的德育及公民教育意識;教育心理學家逢星期三駐校進行支援,參與小組及個別輔導,提供專業意見。透過不同的計劃,為新高中及畢業生提供支援及訓練,延展學習及訓練。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本校學生於特殊奧運會屢獲殊榮;每年均提名學生參加「自我挑戰獎勵計劃」、蜆殼/港島青商展能學童獎學金、「SportACT/SportFit獎勵計劃」,屢獲獎項,例如屈臣氏香港學生運動員獎;學校每年也參加「開心果月」獎勵計劃、綠化校園計劃等。另本校學生也曾獲得青苗學界進步獎及明日領袖獎、香港學校舞蹈比賽甲級獎、「飛躍學童」獎勵計劃獎項、青苗學界進步奬、青苗十大進步獎、香港學校音樂節鋼琴獨奏比賽等獎項。並有參加其他比賽而獲獎,發揮學生的潛能。
課程政策
本校因應不同學習階段的進程,訂立各階段的方向及目標,建構學生的生涯規劃,並於不同範疇持續提升學生的能力。本校本著「同一課程架構」理念,於基礎教育學習階段,採納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發展中心與本校及其他特殊學校針對基礎教育共同發展之「融通課程」,全面為不同學習能力的的學生提供一個寬闊而平衡的學習經歷,並確保學習的連續性,發展性和適切性。本校的新高中同樣本著「同一課程架構」理念,按教育局的新高中課程(智障),包括核心科目、選修科目、其他學習經歷,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每年6月會本校會運用 SCALE 的評估工具評估學生於4 個主要學科不同範疇的學習進展,並進行數據分析,作為來年調整學與教的依據。其他學科則以「學習能力水平」作估量,為來年學與教的依據。上述資料亦成為「學生學習檔案」重要部份。
課外活動
為了令學生在六育方面得到均衡發展,本校為學生提供多樣化課外活動:1.多元化活動:童軍、多元化小組(例如閱讀小組、音樂小組)、興趣小組(例如樂器學習、故事小組、綠化校園計劃)、午間活動(例如遊戲小組、宗教小組、小食亭)、科組活動、節日慶祝、生日會等。2.課外活動:運動會、乘風航、特殊奧運會、宿營、社區參觀、旅行、音樂比賽等。3.社區活動,例如探訪老人院、賣旗、友校表演等。4.義工團體亦常為學生提供各類活動:如動物醫生探訪、騎術訓練活動、義工小組。
資訊科技支援
本校已成立資訊科技小組,支援學校內聯網及資訊科技教育;本組每年計劃購買視障特殊儀器供低視能學生及點字學習學生用。本校老師亦因應學生需要而編寫具視障特色的教學軟件,應用於各科教學中。本校早前獲香港公益金贊助,推行『視覺訓練無界限』計劃,為視障兼多重障礙學生設計了流動應用程式﹙iPad Apps﹚作手眼協調及視覺訓練之用,有關程式亦已上載至互聯網。
轉助醫療服務
除了常規的派藥、護理傷病外,更關注影響學生健康的因素,安排醫療服務(如義診、健康檢查、牙科保健),推行防病保健、評估飲食營養及跟進成長發展、培訓(如養和醫院醫療講座)。另外,配合學校發展計劃,推廣健康校園的資訊及活動。
未來發展
1. 繼續進行課程改革,優化LPF的應用以促進學與教的實施,以及不同學習階段課程的連貫性及適切性2. 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及流程適切性的應用3. 優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朋輩互動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4. 加強學生的生涯規劃的連貫性及生活適切性5. 透過跨專業協作的形式進行學生的個案探究及分享,提升各部門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掌握,達至共同的訓練目標6. 拔尖補底:因應不同能力的學生,持續發展不同種類的校本多媒體教材、課業設計,提升課業的質素及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他學校特色
1.學校設有多感官功能室,感覺統合室,讓視障、智障兼多項弱能學生提升不同感官的發展。2.言語治療師訓練視聽障兼多項弱能學生以觸感手語作溝通媒介。3.學校也為學生提供遊戲治療及藝術治療的訓練,包括音樂小組(由導師提供的個別或小組訓練)。4.本校也申請不同的基金,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訓練,包括舞蹈、中國鼓訓練、爵士鼓訓練、敲擊樂訓練、園藝治療小組等。

聯絡資料

其他香港南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