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392筆

《教育專業》第28期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第28期封面故事以教育界回應《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為主題。是次《財政預算案》主題是「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強調加固復蘇動力,支持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本期特意訪問了全國人大代表黃錦良、立法會議員朱國強、香港理工大學陳鏡昌教授及鄭湃助理教授等,作出專業點評。此外,在教育熱話欄目,亦深入探討學校電子化教學的議題。本期內容精彩豐富,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專業》繼續與各位同工同行,提供優質閱讀內容,一起譜寫教學新篇章。

閱讀

《慈航學校70周年特刊》

慈航學校

特刊, 學校書刊

慈航學校由慈航淨院於1952年創辦,屹立於沙田一隅至今已超過半世紀。學校秉承「明、智、顯、悲」的校訓,弘揚佛法,使學生能明辨是非,遠離惡習。這本特刊會詳細介紹學校的設施、課程及對學生的支援等,透過特刊可以對慈航學校有進一步認識。

閱讀

《東涌‧情永在──東涌各界慶祝香港特區成立暨東涌新市鎮落成25周年紀念冊》

東涌各界慶祝香港特區成立暨東涌新市鎮落成25周年籌備委員會

其他, 其他機構

《東涌‧情永在──東涌各界慶祝香港特區成立暨東涌新市鎮落成25周年紀念冊》記錄了東涌新市鎮發展歷程、各界持份者的建設軼事,透過回顧過去、珍惜當下,並跨越未來。

閱讀

《「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童心共創」學習成果冊》

寶血小學

主題篇, 學校書刊

寶血小學受惠於「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在2021-2022學年,該校在小三推行「賽馬會教師創新力量:童心共創」計劃,編訂一套有系統的校本課程,進行全年的跨學科主題式學習,運用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作為框架,讓學生的創意得以展現,並培養他們二十一世紀的共通能力,即創意、協作、溝通、解難以及抗逆能力,以期將辦學團體「與弱小者同行」的精神化作具體行動。這本學習成果冊回顧了課程進行的情況、學生的得着以及教師的感受等。

閱讀

《東華三院高可寧紀念小學45周年校慶特刊》

東華三院高可寧紀念小學

特刊, 學校書刊

位於葵涌麗瑤邨的東華三院高可寧紀念小學,創辦於1977年,至今已踏入45周年,這本特刊詳述學校的課程特色、課外活動及交流活動等,也收錄了學生在不同比賽中的得獎作品。透過特刊,可以讓大眾對這所學校有進一步認識。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71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研究指出欣賞藝術或從事藝術活動時,能達到平静內心,梳理情緒之效,親子共同創作更能培養孩子建構多元技能。第71期《香港教育雜誌》將深入介紹如何透過藝術與孩子深入對話,以及按照年齡層和發展需要安排創作內容,從而發揮孩子的創意潛能。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位於不同地區的小學及幼稚園,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在教育資訊欄目,香港教育大學分享各個學系如何為社會帶來正面效益。教育專欄由將軍澳香島中學鍾堯基校長及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尹淑芬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70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良好的英語能力不但幫助學生在升學及職場上建立優勢,提升競爭力,更能夠擴闊國際視野,成就人生舞台。第70期《香港教育雜誌》為一眾讀者深入探討英語戲劇教育的好處,同時分析戲劇如何結合日常教學,從而讓學生達到全人發展。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位於不同地區的中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教育專欄由沙田循道衛理小學朱敏娟校長及聖公會聖匠小學伍美英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

閱讀

《全港中學 「兩文三語」菁英大比拼》第十九屆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與香港西區扶輪社攜手合辦

其他, 其他機構

全港中學「兩文三語」(第十九屆)菁英大比拼優秀作品文集是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與香港西區扶輪社攜手合辦。讓香港青少年透過寫作、討論及演講,提高其運用兩文三語的能力,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閱讀

《教育專業》第27期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第27期封面故事集中討論學界如何培育出迎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以回應香港建立「人才庫」的需求。多名校長深入分享香港未來如何從各個範疇開展人才培訓工作。此外,在教育熱話欄目,亦會探討學生生涯規劃的議題。本期內容精彩豐富,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專業》繼續與各位同工同行,提供優質閱讀內容,一起譜寫教學新篇章。

閱讀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梁植偉中學──三十五周年校慶特刊》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梁植偉中學

特刊, 學校書刊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梁植偉中學──三十五周年校慶特刊》以「傳承創新‧無限可能」為主題,包含校長簡介、學術發展、品德培育、師生傳承等範疇,並以佛梁菁英照片作結。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106期  | 好學校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