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364筆
《教育專業》第35期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第35期封面故事以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為主題。強教必先強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教育局全力推進教師專業發展,進一步推動粵港澳的專業交流,協力推動優質教育。本期特意訪問了教聯會主席黃錦良,以及多位校長作出專業點評。此外,在教育熱話欄目,適逢教師招聘旺季,教聯會副主席梁俊傑校長亦分享如何有效進行教師招聘,以高水平教師團隊推動學生進步。
閱讀《香港教育雜誌》第88期
教育傳媒
為裝備學生應對經濟、科學和科技的迅速發展,政府近年投放大量資源推動STEM教育的發展。第88期《香港教育雜誌》重點解構何謂STEAM教育,以及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差異,家長該如何配合子女STEAM學習的需要,從而幫助小朋友發揮創科潛能,日後成為多元人才。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位於不同地區的中、小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在教育資訊欄目,天主教領島學校分享如何與專業機構合作,共同舉辦環保活動,培養學生建立環保意識。教育專欄由培僑國際幼稚園暨幼兒園葉淑娟總校長及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紅磡信義學校馮麗儀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
閱讀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學校-學校概覽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學校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學校——學校概覽》介紹良好的學校環境及豐富的校內設施,為 學生營建輕鬆、濃厚的學習氛圍,發掘學生潛能,達至全方位發展,建立國際視野。
閱讀《教育專業》第34期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第34期封面故事以教育界回應《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為主題。是次《財政預算案》主題是「堅定信心、抓緊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本期特意訪問了立法會議員鄧飛、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張澤松博士等,作出專業點評。本期內容精彩豐富,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專業》繼續與各位同工同行,提供優質閱讀內容,一起譜寫教學新篇章。
閱讀《香港教育雜誌》第87期
教育傳媒
升讀中學是所有學生重要的里程碑,每位家長為子女揀選合適的中學時,應對學校有充分認識,同時考慮子女的能力、志向及興趣,從而作出最適當的選擇。第87期《香港教育雜誌》升中選校特輯將為各位家長分享選校日程和策略,做好全面部署。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不同學校,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教育專欄由馬錦明慈善基金馬陳端喜紀念中學崔永浩校長和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學校馬文瀚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
閱讀《促進正向思維的人工智能STEM教育課程教學資源套》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一直積極推動 STEM 及編程教育,更於 2018/2019 年度開始,開展優 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透過運用 micro controller 及設計思維促進中小學 STEM 教育。近年人工智 能被應用在多個領域,自 2020/2021 年度起,計劃針對 STEM 發展中人工智能的應用,透過舉辦 教師工作坊及課程策劃會議,除了增進教師對人工智能相關範疇的認知及應用能力外,更希望加強 教師對於透過 STEM 活動培養設計思維及正向思維的概念及相關性,從而提升設計相關教學活動的 能力。這個教學資源套會詳述各所參與學校參與有關計劃的詳情。
閱讀《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60周年校慶特刊》
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
《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60周年校慶特刊》回顧了學校歷史,在歷年教職員合照、校園回憶之外,更同時描繪了學校未來十年發展藍圖,並以學校教職員的心聲作結。
閱讀《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2022-2023年度姊妹學校交流計劃》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2022-2023年度姊妹學校交流計劃》展示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及北京市海淀區航天圖強小學學生,以「有情不管別離久‧情在相逢終有期」為題而製成的作品,分享兩地特色建築及節日活動。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