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不少家長疲於奔走,只為子女能入讀一所好學校,能夠「贏在起跑線」。第74期《香港教育雜誌》將介紹Happy School的特點、入讀的好處,以及如何按照孩子的性格特質,從而選擇合適的學校。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位於不同地區的小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教育專欄由聖公會諸聖中學許華英校長及天主教鳴遠中學袁玉蘭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
當學習新的資訊時,最直接的方法是運用不同感官去感知新事物,從而形成深刻的記憶。第73期《香港教育雜誌》將分享如何透過多感官學習,提高兒童的學習效率,促進思維發展,繼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位於不同地區的小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在教育資訊欄目,香港教育大學分享如何善用創新科技為教育帶來正面效益。教育專欄由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廖萬里校長及香港仔工業學校沈明輝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
政府正全力全速推動創科發展,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香港持續注入新動能。第72期《香港教育雜誌》將為一眾讀者深入探討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如何通過嶄新思維進行課程革新,推出學系組合課程,為本港企業培育多元化專業人才。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位於不同地區的中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教育專欄由佛教大雄中學招康明校長及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胡國威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
教育專業, 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第28期封面故事以教育界回應《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為主題。是次《財政預算案》主題是「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強調加固復蘇動力,支持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本期特意訪問了全國人大代表黃錦良、立法會議員朱國強、香港理工大學陳鏡昌教授及鄭湃助理教授等,作出專業點評。此外,在教育熱話欄目,亦深入探討學校電子化教學的議題。本期內容精彩豐富,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專業》繼續與各位同工同行,提供優質閱讀內容,一起譜寫教學新篇章。
研究指出欣賞藝術或從事藝術活動時,能達到平静內心,梳理情緒之效,親子共同創作更能培養孩子建構多元技能。第71期《香港教育雜誌》將深入介紹如何透過藝術與孩子深入對話,以及按照年齡層和發展需要安排創作內容,從而發揮孩子的創意潛能。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位於不同地區的小學及幼稚園,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在教育資訊欄目,香港教育大學分享各個學系如何為社會帶來正面效益。教育專欄由將軍澳香島中學鍾堯基校長及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尹淑芬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
良好的英語能力不但幫助學生在升學及職場上建立優勢,提升競爭力,更能夠擴闊國際視野,成就人生舞台。第70期《香港教育雜誌》為一眾讀者深入探討英語戲劇教育的好處,同時分析戲劇如何結合日常教學,從而讓學生達到全人發展。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位於不同地區的中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教育專欄由沙田循道衛理小學朱敏娟校長及聖公會聖匠小學伍美英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
《教育專業》第27期封面故事集中討論學界如何培育出迎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以回應香港建立「人才庫」的需求。多名校長深入分享香港未來如何從各個範疇開展人才培訓工作。此外,在教育熱話欄目,亦會探討學生生涯規劃的議題。本期內容精彩豐富,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專業》繼續與各位同工同行,提供優質閱讀內容,一起譜寫教學新篇章。
升小是所有學生重要的里程碑。每位家長為子女揀選合適的小學時,應對學校有充分認識,同時考慮子女的能力、志向及興趣,從而作出適當的選擇。第69期《升小家長攻略──英文教學篇 2023-2024》將為各位家長分享選校日程和策略,做好全面部署。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37所小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除了着重學生的英文學習,更重視以多元學習方法發掘潛能,培養終身興趣和正向態度,實踐全人教育。
升中是所有學生重要的里程碑。每位家長為子女揀選合適的中學時,應對學校有充分認識,同時考慮子女的能力、志向及興趣,從而作出適當的選擇。第68期《升中家長攻略──英文教學篇 2023-2024》將為各位家長分享選校日程和策略,做好全面處署。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超過37所中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除了着重學生的英文學習,更重視以多元學習方法發掘潛能,培養終身興趣和正向態度,實踐全人教育。
家長在為子女選擇學校時,既抱着升讀名校的心願,亦希望發揮他們的潛能,不僅需要在兩者中取得平衡,更要為子女作出最後選擇,其實壓力甚大,深怕「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第67期《香港教育雜誌》特別為一眾家長搜羅了部分常見的選校問題,為家長們提供寶貴的參考。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記者走訪位於不同地區的中學及小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教育專欄由嗇色園主辦可藝中學張建新校長及錦田公立蒙養學校曾卓龍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