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149筆

《香港教育雜誌》第52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第52期《香港教育雜誌》重點採訪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探討該學系如何綜合工業及商業知識,成就未來行業骨幹。為了配合現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該學系推出產品及工業工程(榮譽)工學士組合課程與物流及企業工程(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教授學生基本工業與系統工程知識外,亦加強學生的市場意識,了解並掌握創新科技,助他們在四年大學生涯裏裝備自己。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了兩間學校,了解其辦學特色。培僑小學的卓越團隊專業備受認可,以科為本實踐素養教育;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營造優良學習環境,啟發學生多元智能。校長專欄由中華基督教會基慧小學(馬灣)何寶鈴校長以及神召會康樂中學蔡康年校長撰文分享教育理念,楊文婷姑娘亦會繼續探討音樂治療與感覺統合失調的議題。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51期特刊 -《升中家長攻略——英文教學篇2022-2023》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香港教育雜誌》第51期特刊 -《升中家長攻略——英文教學篇2022-2023》除會有專家分享有效學習英語的方法,更會提供升中選校策略給家長作參考。記者走訪超過三十間中學,亦會逐一為家長介紹學校的英文教學特色。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50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第50期《香港教育雜誌》中,將探討抄寫筆記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位於三所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轄屬幼兒學校,以及聖公會聖匠中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校長專欄由佛教沈香琳紀念學呂恆森校長及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蔡子良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楊文婷姑娘亦會繼續探討音樂與多元感官發展的議題。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49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幼稚園是孩子進入群體生活的第一場所,家長自然格外關注幼稚園選校。第49期《香港教育雜誌》中,記者深度採訪九龍樂善堂第二副主席陳健平BBS 太平紳士,以及學務發展總監張美玲女士,深入了解會方對本地幼兒教育的資源投入及未來發展動向。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位於8所不同地區的中小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6所樂善堂轄屬幼稚園在校訓「仁愛勤誠」的基礎上,以不用教學模式,助學生發展興趣所長。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抱持「人本主義」,讓學生在完整而富有啟發性的學校經歷,培育21世紀共通能力。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發展跨學科多元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並在關愛中成長。校長專欄由漢華中學關穎斌校長及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許敏詩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楊文婷姑娘亦會繼續探討音樂與多元感官發展的議題。

閱讀

《教育專業》第20期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雜誌

第20期《教育專業》的封面故事以教育界回應2021年《施政報告》為主題。2021年《施政報告》以「齊心同行 開創未來」為題,「加強學校、社會和公務員的《憲法》、《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公眾教育」,可見教育政策未來最重要的工作必定聚焦於國家安全教育。另外,《施政報告》中亦提到「經濟新動力」的方案,未來幾年平均每年投資一千億元於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多土地和基建設施、推動研發、投資科技、進行再工業化及支援大學科研,建立完整的創科生態圈。本期特地訪問了教聯會主席黃錦良、副主席鄧飛和林翠玲、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香港島校長聯會主席方仲倫、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主席伍德基等,作出專業點評。本期內容精彩豐富,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專業》繼續與各位同工同行,提供優質閱讀內容,一起譜寫教學新篇章。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48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第48期《香港教育雜誌》探討本地補習班類型,從不同補習班類型的教學方式着手,為家長分析子女在不同學習需要和場景下,應該如何挑選合適的補習班,以助提升學習成效,精益求精。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位於14所不同地區的中學,親身了解其辦學理念和課程特色。除了着重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重視以多元學習方法發掘潛能,培養終身興趣和正面品德,達致全人教育。家長可多考慮子女的個性和興趣專長,為他們選擇最合適的學校。校長專欄由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中學劉瑞儀校長及仁濟醫院何式南小學羅卓賢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楊文婷姑娘亦會繼續探討音樂與多元感官發展的議題。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47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第47期《香港教育雜誌》會討論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自理能力反映孩子的成長進程,然而家長可能對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進程及方式有所疑惑。記者特別訪問幼稚園及小學校長,解構當中的奧妙。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三間幼稚園,了解其辦學理念和教學特色。基督教樂道幼稚園利用不同教學資源,栽培學童成為擁有良好品德的主動學習者;保良局蔡冠深幼稚園通過多元化學習活動,培育學生對學習及人生的正向態度;宣道會陳李泳貞紀念幼稚園推行「校本聲情綜合課程」及正向生命教育,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體驗。校長專欄由佛教大雄中學招康明校長及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葉偉儀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楊文婷姑娘亦會繼續探討音樂與多元感官發展的議題。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46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第46期《香港教育雜誌》由記者到訪「新界北新市鎮」的皇后山社區,檢視新社區的市鎮規劃,並特別着眼於教育規劃。而位於皇后山邨的東華三院曾憲備小學擔當先鋒,以「面向世界,培育優才」為辦學理念,幫助學生開拓環球視野,成為未來世界公民。 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兩間幼稚園,了解其辦學理念和教學特色。東華三院田灣(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七總理)幼稚園透過繪本學習,以生活化活動體驗,達致「全人發展」的目標;基督教樂道幼稚園以愛灌溉,培育幼苗茁壯成長。 校長專欄由中華基督教會基法小學(油塘)梁淑儀校長及萬鈞匯知中學張志文校長撰文分享教育心得,楊文婷姑娘亦會繼續探討音樂與多元感官發展的議題。

閱讀

《教育專業》第19期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雜誌

《教育專業》第19期,本期《教育專業》的封面故事以「新學期 如何開展愛國教育」為主題。教育局於新學年推行國家安全教育,橫跨初小至高中,同時又將通識科整合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當中亦涉及不少認識國家的部份,學校應是時候推展愛國教育。本期訪問了不同持份者,期望透過各界分享學校該如何推展愛國教育,包括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教育局公民與社會發展組、教聯會副主席鄧飛、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何世昌校長、道教青松小學(湖景邨)鄭志明校長及基督教樂道幼稚園何敏茵校長,另外亦有JSIT聯校資訊科技學會及團結香港基金社情研究主任何杏研獻文,透過不同持份者的看法,希望學界能集思廣益,按校情為學生提供更多不同的愛國教育方案。本期內容精彩豐富,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專業》繼續與各位同工同行,提供優質閱讀內容,一起譜寫教學新篇章。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44期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雜誌

第44期《香港教育雜誌》會討論應用學習課程。應用學習課程是高中的選修科目,課程設計着重實用的學習元素,學生透過應用學習課程可以全面提升自己,在相關專業領域上多作探索,開闊眼界。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應用學習)黃韻姿以及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英文)張燦彪將詳細闡釋應用學習課程如何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到校直擊欄目,記者走訪了不同幼稚園和小學,了解其辦學特色。東華三院王胡麗明幼稚園關注學童情意的健康發展,以多元教材為配套,營造愉快學習環境;佛教曾果成中英文幼稚園以佛教義理啟蒙孩子心靈和知識上的智慧,培育正向人生觀;樂景幼稚園着重學童的學習動機,以孩子的興趣主導未來;鳳溪創新小學將注重創意教學的嶄新教育方式帶給學生,提供高效益的學習模式。校長專欄由荃灣商會學校周劍豪校長以及東華三院姚達之紀念小學黎家裕校長撰文分享教育理念,楊文婷姑娘亦會繼續探討音樂與多元感官發展議題。

閱讀
《香港教育雜誌》第104期  | 好學校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