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80年

Po Leung Kuk Mr. & Mrs. Chan Pak Keung Tsing Yi School的校徽

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

Po Leung Kuk Mr. & Mrs. Chan Pak Keung Tsing Yi School



學校簡介

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Po Leung Kuk Mr. & Mrs. Chan Pak Keung Tsing Yi School)是位於葵青區的一間嚴重智障兒童學校特殊學校,學校面積約6,840平方米,屬於男女校,學生人數67,該校辦學宗旨是學校致力實踐均等教育機會的精神,尊重生命,關懷多重學習障礙學童,竭力提供無障礙的學習環境及全人教育,幫助他們盡展潛能,融入社會。


學校背景

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創立於1980年,學校沒有宗教背景,校長是李宇恆女士,校監是伍頴梅太平紳士

該校校訓是「愛、敬、勤、誠」

該校辦學理念是「學校致力實踐均等教育機會的精神,尊重生命,關懷多重學習障礙學童,竭力提供無障礙的學習環境及全人教育,幫助他們盡展潛能,融入社會。


學校師資

在師資方面,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全校教師總人數為13人,其中擁有基本師資訓練資格有13人、特殊教育訓練資格有11人、領有學士12人、碩士1人、博士或以上學歷 0人。

而在專業人員方面,全校專業人員總數為13.25, 當中言語治療師2人、職業治療師2人、物理治療師2人、社工1人、教育心理學家0.25、護士3人、技師0人、職業治療助理2人、實驗室技術員0人、物理治療助理1人, 其他專業-人。


班級結構

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的班級結構分為2級別,分別是小學、中學。小學班級結構是小一1班,小二1班,小三1班,小四0班,小五1班,小六0班。中學班級結構是中一1班,中二0班,中三1班,中四1班,中五1班,中六1班。總計全校共開9班。

班級結構備註:
-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方面,除課室外,尚有水療室、多功能感官室、園藝治療感官花園、體能園地、感覺統合室、健步廊、家居室、視覺藝術室、模擬工場、購物街、禮堂、物理治療室、職業治療室、言語治療室、活動室、電腦室、音樂室、圖書館、輔導室、飯堂、學生宿舍、護理室、有蓋操場及禮堂等。


學費

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屬於津貼學校,學費全免。
其他收費:學校收費主要有校車費、膳食費、手冊費、美勞費、個社科活動費、生日會費、宿生住宿費、水果茶點費及宿生冷氣費等。


校車服務

本校設有校巴服務及復康巴士安排。


聯絡資料

學校名稱(中):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
學校名稱(英):Po Leung Kuk Mr. & Mrs. Chan Pak Keung Tsing Yi School
校長:李宇恆 女士
校監 / 校管會主席:伍頴梅 太平紳士

地址:新界青衣青芊街2號
電話:24349922   傳真:24344931
電郵:info@plkcpktys.edu.hk
網址:https://www.plkcpktys.edu.hk

更多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的資訊:學校詳細資料

本網頁「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的資料是參考自:教育局網站及各學校之官方網站製作而成,如發現有任何不準確或不妥善地方,請讓我們知道 cs@edumedia.hk 盡快作出修正。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4-24


您可能還想瀏覽: 全港特殊學校概況 | 葵青區特殊學校 | 葵青區學校開放日資訊 | 葵青區補習班資訊





學校收費

收费资料
學校收費主要有校車費、膳食費、手冊費、美勞費、個社科活動費、生日會費、宿生住宿費、水果茶點費及宿生冷氣費等。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除課室外,尚有水療室、多功能感官室、園藝治療感官花園、體能園地、感覺統合室、健步廊、家居室、視覺藝術室、模擬工場、購物街、禮堂、物理治療室、職業治療室、言語治療室、活動室、電腦室、音樂室、圖書館、輔導室、飯堂、學生宿舍、護理室、有蓋操場及禮堂等。

教師資料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数)

基本師資訓練:
13
特殊教育訓練:
11
學士:
12
碩士:
1
博士:
0
教師總數:
13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2
職業治療師:
2
物理治療師:
2
社工:
1
教育心理學家:
0.25
護士:
3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2
實驗室技術員:
0
物理治療助理:
1
其他:
-
專業人員總數:
13.25

班級結構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
高班:
-

小學 (班數)

小一:
1
小二:
1
小三:
1
小四:
小五:
1
小六: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中三:
1
中四:
1
中五:
1
中六:
1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本校課程涵蓋小學至中學共四個學階之內容。基礎教育方面(即小一至中三),本校採納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特殊教育研究發展中心與本校及其他十間特殊學校共同發展之「融通課程」,以「同一課程架構下」為大原則的教育理念,作為藍本,藉以實踐六大學習領域之不同科目,包括中國語文科、數學科、常識科、體育科、音樂科及視覺藝術科,全方位拓濶學生的學習經歷。各學科學習內容由淺至深,整個基礎課程分成三個學習階段,確保課程的連續性,發展性和適切性。本校強調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興趣,回應其知識、技能及態度方面的培養,採用多元及富趣味性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從生活體驗中學習,以提升學習效益。新高中課程(即中四至中六)方面,是採納教育局編製的「智障學生新高中課程」,為本校新高中學生開設中國語文科、數學科及通識教育科/獨立生活三個主修科目;另外,為配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本校亦會考慮學生的能力,開設不同的選修科目如音樂科、體育科或健康管理及社會關懷科等。流程訓練及常規訓練分別於四個學階內推行,用以提升各學階學生之自理及肌能活動能力,並為其適應日後生活作出準備。本校於時間表內劃定不同時段作流程訓練,讓學生在個人清潔、如廁、進飲進食、穿脫執拾及大小肌訓練上得到適切的學習安排。本校亦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經歷,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體藝、與工作有關的經驗、生活教育及社區服務等;同時亦透過全方位戶外學習活動、課外活動及興趣小組,讓學生有更寬廣及豐富的學習體驗,促進全人發展,為未來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校特色

管理與組織
本校設有由校長、主任、治療師、老師及舍監組成的學校行政委員會,共同策劃及監管學校的整體運作,並設有八個委員會、不同工作小組及諮詢小組,讓全體不同職系的同工參與統籌及推行學校內外事務。本校全體老師及專職同工每年均會透過週年工作計劃的訂定及檢討,前瞻及改善學校的發展。
教與學
在課程設計上,本校強調教學與復康並重,緊貼學生的生活需要,以同一課程框架下的理念,配合學生的能力及需要施行個別、分組及集體教學,以照顧學習差異。為貫徹學生的學習,本校推行教師及治療師的協作教學,透過協作會議共同釐定個別學生的學習目標、學與教策略及治療方針,使學習得以緊密、一致及貫徹地進行。本校以流程教學、情境教學、實境及全方位學習為主線的學與教策略;並輔以視覺策略、多重感官學習、引導式學習、社交故事學習、遊戲學習、教學與治療結合課程、資訊科技、工序分析等多元方案協助學生學習。本校更透過配屬計劃,安排高中生往工場或展能中心進行實習,為過度成人生活作好準備。
支援輔導服務
本校有不同的治療師為學生提供多元治療,除一般的專業治療外,本校治療師更嘗試多元治療手法,包括感統治療、髗底骨治療、香薰治療、水療、聽覺治療及騎馬治療等。本校有教育心理學家每週到校與教職員商議協助學生的行為情緒發展;更設立了復康用具資源閣,提供復康器材外借服務。本校又透過邀請家長出席學生訓練課堂及治療,提供親子互動學習及訓練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機會並提升家長訓練子女的技巧。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學校除了關顧學生的學習及治療情況,亦著重學生的情緒發展。成立訓輔小組,處理有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此外,本校亦著重學生的藝能及多元發展,包括節奏樂、舞台劇表演、舞蹈、田徑及歷奇訓練等,本校學生曾多次在嚴重弱智學校聯校運動會中勇奪多項獎牌及全場總冠軍,成績彪炳令人鼓舞!本校安排學生往外間機構作交流表演,以增加學生發揮藝能的機會,建立自信。本校更成立了全港唯一一隊由嚴重智障學校成立之特能童軍。
課程政策
為配合教改新趨勢及緊貼最新的學與教理念,本校由課程發展小組和教務組專責推動、執行、監察及研究不同的課程發展項目,務求在學與教上為學生提供寛廣而均衡、適切及多元化的教學安排。
課外活動
本校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及閒暇活動,校內活動有:主題活動日、藝術日、親子同樂日、生日會、節日慶祝活動、比賽活動和興趣小組等。戶外活動有:旅行、參觀、友校交流、騎馬訓練、海上暢遊、生活體驗教育營和多采多姿的學習活動周等。
資訊科技支援
本校獲教育局優質教育基金撥款,推行電子學習試驗計劃,讓學校添購大量電子學習輔具,並發展電子學習平台,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均可以透過使用電子學習輔具,提升學習興趣及果效。本校電腦網絡基建完善,學校設有寬頻上網,網絡連接各個課室及特別室,老師設計合適的校本教學軟件,建立學科及單元軟件教材庫,致力推行電子學習及應用資訊科技教學上課模式。本校已建構學校內聯網,將學生個人資料,學習進度,課程及各科電腦軟件教材,教學圖片庫及影像庫,系統儲存,方便同工查閱及應用。此外,本校更為學生製作個人學習進度資料庫,方便老師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以訂定學習目標,又為學生製作個人學習歷程檔案光碟,讓學生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
轉助醫療服務
本校設有地區醫院提供到校兒科覆診服務;物理治療師每月帶領有需要學生往義肢部跟進復康輔具的訂製、改裝或更新。職業治療師每月安排有需要學生往輔具工場訂製或改裝特製椅等。學校每年亦為學生統籌安排參與牙科保健及學童保健計劃,校護亦為個別學生訂定健康護理計劃,讓學生健康成長。
未來發展
(一) 深化生涯規劃教育,照顧學生個別差異(二) 建立學生健康生活模式,培養良好的價值觀及態度(三) 完善知識管理平台,提升專業能量
其他學校特色
本校的教學服務不斷增值,每年均會透過同工的精心籌劃及基金申請,獲得額外資助,讓學校可以更新及增善學校設備、外聘專業人員到校為學生提供培訓,或舉辦不同的生活體驗活動,使教學運作更暢順,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理想。

聯絡資料

其他葵青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