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70年

Mary Rose School的校徽

天保民學校

Mary Rose School



學校簡介

天保民學校(Mary Rose School)是位於九龍城區的一間輕中度智障兒童學校特殊學校,學校面積約3800平方米,屬於男女校,學生人數350,該校辦學宗旨是致力為智障兒童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及優質的全人教育,務使他們在靈、德、智、體、群、美六方面都得到均衡的發展,並且因應學生的個別特質,協助他們發展自我的潛能,以培養他們成為積極自信、自立自強的好公民。


學校背景

天保民學校創立於1970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基督教,校長是陳雅麗女士,校監是盧端岳牧師

該校校訓是「信望愛」

該校辦學理念是「致力為智障兒童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及優質的全人教育,務使他們在靈、德、智、體、群、美六方面都得到均衡的發展,並且因應學生的個別特質,協助他們發展自我的潛能,以培養他們成為積極自信、自立自強的好公民。


學校師資

在師資方面,天保民學校全校教師總人數為79人,其中擁有基本師資訓練資格有79人、特殊教育訓練資格有57人、領有學士53人、碩士22人、博士或以上學歷 0人。

而在專業人員方面,全校專業人員總數為17.1, 當中言語治療師6人、職業治療師2(其中一位來自外購服務)、物理治療師0人、社工6.5人、教育心理學家0.6人、護士2人、技師0人、職業治療助理2人、實驗室技術員0人、物理治療助理0人, 其他專業行政秘書2位,資訊科技技術員2位,教師助理12位。


班級結構

天保民學校的班級結構分為2級別,分別是小學、中學。小學班級結構是小一3班,小二3班,小三3班,小四2班,小五2班,小六2班。中學班級結構是中一2班,中二2班,中三2班,中四2班,中五2班,中六3班。總計全校共開28班。

班級結構備註:
學校開設中度班14班,輕度班14班,合共28班。學生可按年齡由小一升讀至中六。中四、中五及中六班已全面推行高中課程。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方面,禮堂,大、小音樂及舞蹈室、電腦室、言語治療室、輔導室、視覺藝術室、設斗與科技室、科技與生活室、醫療室、圖書館、空中花園、香氛花園、護理室、多元智能室、言語治療/輔導室、職業治療室、電腦預備室、籃球場、會議室、寧緒室、社工室、會客室、工作技能訓練基地、露天劇場、保民商店和玫瑰樂園。學校亦設有升降機,讓有需要同學使用,另有29座位校巴2部及50座校巴2部,供學生出外活動時使用。


學費

天保民學校屬於津貼學校,學費全免。
其他收費:學費:全免書簿費:全年600元職前訓練材料費:全年200元(只適用於中學生)


校車服務

10條校車線接載學生往返。


聯絡資料

學校名稱(中):天保民學校
學校名稱(英):Mary Rose School
校長:陳雅麗 女士
校監 / 校管會主席:盧端岳 牧師

地址:九龍塘聯福道11號
電話:23365151   傳真:23384476
電郵:maryroseschool@biznetvigator.com
網址:http://www.mrs.edu.hk

更多天保民學校的資訊:學校詳細資料

本網頁「天保民學校」的資料是參考自:教育局網站及各學校之官方網站製作而成,如發現有任何不準確或不妥善地方,請讓我們知道 cs@edumedia.hk 盡快作出修正。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4-25


您可能還想瀏覽: 全港特殊學校概況 | 九龍城區特殊學校 | 九龍城區學校開放日資訊 | 九龍城區補習班資訊





學校收費

收费资料
學費:全免書簿費:全年600元職前訓練材料費:全年200元(只適用於中學生)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禮堂,大、小音樂及舞蹈室、電腦室、言語治療室、輔導室、視覺藝術室、設斗與科技室、科技與生活室、醫療室、圖書館、空中花園、香氛花園、護理室、多元智能室、言語治療/輔導室、職業治療室、電腦預備室、籃球場、會議室、寧緒室、社工室、會客室、工作技能訓練基地、露天劇場、保民商店和玫瑰樂園。學校亦設有升降機,讓有需要同學使用,另有29座位校巴2部及50座校巴2部,供學生出外活動時使用。

教師資料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数)

基本師資訓練:
79
特殊教育訓練:
57
學士:
53
碩士:
22
博士:
0
教師總數:
79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6
職業治療師:
2(其中一位來自外購服務)
物理治療師:
0
社工:
6.5
教育心理學家:
0.6
護士:
2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2
實驗室技術員:
0
物理治療助理:
0
其他:
行政秘書2位,資訊科技技術員2位,教師助理12位
專業人員總數:
17.1

班級結構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0
高班:
0

小學 (班數)

小一:
3
小二:
3
小三:
3
小四:
2
小五:
2
小六:
2

中學 (班數)

中一:
2
中二:
2
中三:
2
中四:
2
中五:
2
中六:
3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中國語文、數學、常識、英語(所有小學班級及部分中學班加設外籍英語老師入班聯袂教學)、普通話、視覺藝術、音樂、體育、自理、感知、聖經、常規訓練、德育公民、設計與科技、科技與生活、實用技能、電腦、通識、工作技能、多元智能發展及多元活動等科目。同時,本校亦針對有不同需要的學生,提供言語治療、職業治療、自閉症輔導、非華語輔導及生涯規劃輔導(IEP)等等。在高中課程方面,中度組開設有音樂、體育、視覺藝術、資訊及通訊科技、設計與應用科技、科技與生活、健康管理及社會關懷合共7個選修科目。輕度組方面,開設有音樂、體育、視覺藝術、資訊及通訊科技、健康管理及社會關懷、設計與應用科技、科技與生活及英國語文共8個選修科目。除科目的學習外,本校亦致力豐富學生的其他學習經驗,在增加體藝活動的多樣性以外,更提供生涯規劃之各種職場體驗及培訓。

學校特色

管理與組織
1. 本校由聖公會基督堂創辦及管理,法團校董會依教育局規章程序產生。 2. 日常行政事務,由校長、副校長及廿多位行政人員組成的行政組負責執行。
教與學
1. 秉承基督教辦學精神,為不同能力的兒童,提供全人教育。 2. 實施聯袂教學,因應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障礙,設計合適的課程,致力為學生提供成功及愉快的學習經驗。 3. 因應學生的能力及需要,善用各項分組教學的策略及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4. 著重透過運用多感官的學習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效。並藉此發展學生在各項多元智能方面的潛能。
支援輔導服務
1. 訓育組專責輔導有行為問題學生及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 2. 由三十多位資源教師組成的專業團隊,為自閉症學童提供個別及小組形式的輔導教學。 3. 校護專責照顧學生的醫護需要,推廣健康訊息和處理學生保健計劃等。 4. 共有六位言語治療師,為學生提供言語治療及評估服務。5. 兩位職業治療師及兩位職業治療助理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職業治療服務。 6. 本校以外購服務形式為學生提供感覺統合訓練。7. 六位全職社工協助學生處理情緒、適應及有關畢業後的轉介事宜,並致力發展家校合作。8. 本校聘有資深半職社工一位,為社工組提供督導支援,增強社工組的專業效能。 9. 駐校教育心理學家聯同本校專業團隊,定期就學生的學習及成長問題作出商討及跟進。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1. 本校至今共有十多位學生獲頒「蜆殼/港島青商弱能兒童獎學金」及「最佳進步獎」的獎項。 2. 本校學生多次於「校際舞蹈節」中取得優等獎及編舞獎,並於「校際音樂節」中屢獲殊榮。 3. 在「香港特殊奧運會」賽事,本校運動員屢創佳績,更有代表在游泳、體操、田徑、籃球、足球、滑冰、高爾夫球、滾球、羽毛球等項目代表香港,出席國際特殊奧運會世界賽及傷殘奧委會主辦的國際賽事,並取得優異成績。 4. 本校學生近年組成的龍獅國術隊,表現亦甚受好評,連續多年在舞獅、舞龍、拳術及兵器賽事中屢獲殊榮,亦曾多次作公開演出。5. 本校鼓勵學生作多元發展,近年,同學們在不同的範疇中均有突出的表現。本校的長跑隊成功完成馬拉松比賽中的十公里賽事,多位成員且在各項長跑賽事中獲得獎項;手語歌隊多次在全港的比賽中摘冠;而雜耍隊亦屢獲邀請,在不同場合中演出。
課程政策
1. 致力為學生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學習經驗和發展機會:按學生的成長發展,開設不同的科目,讓學生按不同階段的需要和能力,獲得適切的學習機會。2.設立拔尖機制,為在不同範疇有特別學習潛質的學生提供調適課程,以盡量發展學生的潛能 3. 為教師提供充裕的課程發展空間:使教師在計劃和編寫課程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可充分發揮創意。課程每年均作檢討及更新,務求與時並進及切合實際需要。 4. 設立課程發展工作小組,持續發展及完善校本課程,並推展課堂研究,以提高學與教的效能。 5. 透過共同備課,讓教師更能互相啟發,總結經驗,更新概念,在學科知識、學與教策略及學習評估等範疇上,不斷尋求改進; 6. 與大專院校進行協作計劃,引入專家的意見,以進一步改善課堂教學質素; 7. 透過提升副科主任,培養校內的課程領導者,協助提昇老師發展校本課程的能力; 8. 鼓勵分享校本的良好實踐,藉不同渠道的交流觀摩,互相增益; 9. 與其他友校同工建立學習社群,抱着以驗證為本的求真態度,共同探究學與教的課題,成為反思型的教育工作者。10.引進社區資源,為學生提供不同學習經歷、感官訓練和職業體驗的機會,擴濶學生學習空間。
課外活動
多元化課外活動,有助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包括有:男、女童軍、小男、女童軍、公益少年團、學生團契、姊妹學校計劃、感統訓練、電腦、視覺藝術活動、 樂器及合唱組、舞蹈、國術、跆拳道、游泳、體適能、乒乓球、小型網球、保齡球、滾球、高爾夫球、滑冰、足球、體操及攀石等。週六活動:為配合學童的成長需要,培養學童的學習興趣,啟發潛能,促進社交及群性的發展,本校近年致力開展週六活動,為學童提供一系列多元化的興趣及訓練活動,如親子水墨畫班、黏土手工班、綜合繪畫班、親子非洲鼓班、小提琴班、大提琴班、流行音樂唱動FUN 、舞動全城、創意匙扣班、親子LEGO班、親子小廚師班、小農夫培訓班、珠心算班、親子綠色生活工作坊、幼兒運動員計劃、詠春班、滾軸溜冰體驗班、網球班、親子STEM玩具創作總動員、親子遊戲天地、親子科學班、3D&mbot班、親子理財小組及求職面試培訓班等
資訊科技支援
1. 無線網絡已覆蓋全校,所有課室及特別室均裝設投射器及電腦設施。全體教師均達到教局指定的資訊科技認知水平。 2. 開發了百多套電腦教學模組,積極鼓勵教師應用及自行製作教學軟件。3. 加強流動無線網絡系統,配合學校近期購置約150部的平板電腦,促進學生於校內及校外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 4. 課餘開放電腦室供學生使用,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5. 學校行政工作及課程資料全面電腦化。6. 重點推動STEM教育,經常舉辦跨科目的探究性綜合活動,亦資助相關的課餘興趣班及工作坊。
轉助醫療服務
聘有註冊護士2人,專責推動本校之護理及健康教育工作。
未來發展
1. 配合學校的發展計劃,加強推展週六的課外活動,以能更全面及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潛能2. 提升學生成長支援服務整體策劃,促進學生全人發展。 3. 全面推行高中課程,並應用「學習進程架構」以促進學生學習。 4. 加強推展校本的教學研究及完善校本課程。 5. 發展課堂互動策略,促進協作學習及課堂互動。 6. 全面推動環保生活,致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7. 加強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8. 逐步將各科校本課程轉化成電子書,促進個別化教學及學生自學。
其他學校特色
1. 保民電台繼續營運,透過訓練及演出,改善學生口語表達、協作、解決問題及創造各方面的能力。 2. 設立保民商店,為同學提供一個學習商店營運、售賣及購買東西的好地方。 3. 積極推動環保教育,除每年參加「綠化校園資助計劃」,更連續多年榮獲「綠色學校獎」。 4. 繼續推行藝術推廣計劃,擴闊和加深學生對創意藝術的認識,學習欣賞及尊重他人的創作。5.本校致力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繫,如與教大和城大等院校合作,結成伙伴參與馬拉松賽事;實行商校合作,讓同學獲得更多工作體驗、實習的機會;與內地特校結成姊妹學校,促進彼此的文化交流;與坊間不同的體藝機構合作,讓學生發展各方面的潛能,近期開展的項目包括有欖球、滾軸溜冰等。

聯絡資料

其他九龍城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