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80年

Hong Chi Pinehill No.3 School的校徽

匡智松嶺第三校

Hong Chi Pinehill No.3 School



學校簡介

匡智松嶺第三校(Hong Chi Pinehill No.3 School)是位於大埔區的一間嚴重智障兒童學校特殊學校,學校面積6379平方米,屬於男女校,學生人數96,該校辦學宗旨是學校秉承匡智會「匡扶智障」的精神,為智障學童提供全面教育,幫助他們充分發展潛能,融入社會。學校同時亦致力加強大眾對智障人士的了解和接納,並推動社會關注智障人士的權益及需要。


學校背景

匡智松嶺第三校創立於1980年,學校沒有宗教背景,校長是周明遠女士,校監是楊重光教授

該校辦學理念是「學校秉承匡智會「匡扶智障」的精神,為智障學童提供全面教育,幫助他們充分發展潛能,融入社會。學校同時亦致力加強大眾對智障人士的了解和接納,並推動社會關注智障人士的權益及需要。


學校師資

在師資方面,匡智松嶺第三校全校教師總人數為28人,其中擁有基本師資訓練資格有24人、特殊教育訓練資格有19人、領有學士28人、碩士8人、博士或以上學歷 0人。

而在專業人員方面,全校專業人員總數為53.3, 當中言語治療師2.5人、職業治療師3人、物理治療師3人、社工1.5人、教育心理學家0.3人、護士7(包括宿舍部及學校部)、技師0人、職業治療助理3人、實驗室技術員0人、物理治療助理2人, 其他專業31(舍監、宿舍導師、活動輔導員、物理治療助理)。


班級結構

匡智松嶺第三校的班級結構分為2級別,分別是小學、中學。小學班級結構是小一1班,小二1班,小三1班,小四1班,小五1班,小六1班。中學班級結構是中一1班,中二1班,中三1班,中四1班,中五1班,中六1班。總計全校共開12班。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方面,學校座落大埔松嶺村,環境青蔥優美,空氣清新。二零零四年落成的新校舍面積六千多平方米,遍設無障礙通道及學生學習設施,包括:物理治療室、職業治療室、言語治療室、多感知功能室、視障訓練室、遊戲室、實用技能室、學生圖書館、視覺藝術室、音樂室、電腦室等,亦設有一個結合教育、復康及遊樂概念的無障礙花園。感謝賽⾺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學校於2022年將原有病室改裝為合規格負氣壓病房。負氣壓病房內設專業通風系統,每⼩時換氣達12次以上,以外來新鮮空氣稀釋房內含病源空氣。確保含病源空氣不會擴散⾄房外。房內的抽氣⽅向由乾淨區域⾄污染區域,再抽出室外以排放污染空氣,有效預防傳染病爆發及校內交叉感染,保障學⽣健康。學校承蒙賽馬會慈善基金捐助,於2019-2020年成功建立「VR 虛擬實境教室」及「無障礙歷奇架」。「VR 虛擬實境教室」設有沉浸式360投影空間 (immersive cave) ,讓同學以第一身體驗虛擬實境影像,投影室同時備有互動無線動作追蹤感應器,可感應追踪學生動作,即時回饋學生的活動資料於雲端系統中,有系統地考察學生的學習表現。「無障礙歷奇架」共分6個關卡,最高站立點達1.8米,區內配備「一站式」安全軌道裝置,學生及協助者均能使用預設的安全帶在關次內走動,肌能較弱的學生也可使用軌道移動式吊機,直接由輪椅吊移到關卡上進行歷奇活動。學校於2014年運用由香港賽馬會紅酒慈善拍賣的捐贈,設置了一間視覺訓練室供視覺訓練之用。室內分成視覺功能區、視覺及肌能協調區、無意識注視區三個區域,按學生不同的需要提供適切的訓練。視覺訓練室營造了一個單一背景及寧靜的環境,在受控環璄下,讓學生能更有效地運用視力。因應大腦性視障學生對光源的喜好及對顏色偏好,室內設置了大量顏色燈光的果效,如:箭咀燈、網燈、燈箱、氣泡牆、的士高燈及玻璃球等,為學生提供較強的視覺刺激。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透過這些訓練,及早誘發學生運用眼、進而運用手及身體去接觸及認識身處的世界,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學校於2014年獲余兆麒醫療基金贊助,按學生需要更新了校內遊樂場設施,添置了可供肌能障礙學生使用轉盤、鞦韆等,使其真正成為一個無障礙、可滿足不同學生需要的悠閒及教育場所。


學費

匡智松嶺第三校屬於津貼學校,學費全免。
其他收費:學費全免,其他每月收費見附表:膳宿費(每月)*全年12期 - 五日宿生$440, 七日宿生$616走讀生膳費(每月)*全年11期 - $315元(早及午餐)校車費(每月)*按居住區域 - 宿生$122至$317;走讀生$254至$413


校車服務

1.復康校巴:本校獲捐助復康巴三部,由學校特別設計,分別可承載10架、8架及、8架輪椅,輪椅鎖定及座椅設施均符合安全標準,所有職員已接受復康巴安全使用培訓。 2.復康街車:家長可自行或由學校代申請預約服務。


聯絡資料

學校名稱(中):匡智松嶺第三校
學校名稱(英):Hong Chi Pinehill No.3 School
校長:周明遠 女士
校監 / 校管會主席:楊重光 教授

地址:新界大埔頌雅路松嶺村
電話:26655189   傳真:26621190
電郵:phv3@hongchi.org.hk
網址:http://admin.hcp3.edu.hk

更多匡智松嶺第三校的資訊:學校詳細資料

本網頁「匡智松嶺第三校」的資料是參考自:教育局網站及各學校之官方網站製作而成,如發現有任何不準確或不妥善地方,請讓我們知道 cs@edumedia.hk 盡快作出修正。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4-24


您可能還想瀏覽: 全港特殊學校概況 | 大埔區特殊學校 | 大埔區學校開放日資訊 | 大埔區補習班資訊





學校收費

收费资料
學費全免,其他每月收費見附表:膳宿費(每月)*全年12期 - 五日宿生$440, 七日宿生$616走讀生膳費(每月)*全年11期 - $315元(早及午餐)校車費(每月)*按居住區域 - 宿生$122至$317;走讀生$254至$413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本校座落大埔松嶺村,環境青蔥優美,空氣清新。二零零四年落成的新校舍面積六千多平方米,遍設無障礙通道及學生學習設施,包括:物理治療室、職業治療室、言語治療室、多感知功能室、視障訓練室、遊戲室、實用技能室、學生圖書館、視覺藝術室、音樂室、電腦室等,亦設有一個結合教育、復康及遊樂概念的無障礙花園。感謝賽⾺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學校於2022年將原有病室改裝為合規格負氣壓病房。負氣壓病房內設專業通風系統,每⼩時換氣達12次以上,以外來新鮮空氣稀釋房內含病源空氣。確保含病源空氣不會擴散⾄房外。房內的抽氣⽅向由乾淨區域⾄污染區域,再抽出室外以排放污染空氣,有效預防傳染病爆發及校內交叉感染,保障學⽣健康。學校承蒙賽馬會慈善基金捐助,於2019-2020年成功建立「VR 虛擬實境教室」及「無障礙歷奇架」。「VR 虛擬實境教室」設有沉浸式360投影空間 (immersive cave) ,讓同學以第一身體驗虛擬實境影像,投影室同時備有互動無線動作追蹤感應器,可感應追踪學生動作,即時回饋學生的活動資料於雲端系統中,有系統地考察學生的學習表現。「無障礙歷奇架」共分6個關卡,最高站立點達1.8米,區內配備「一站式」安全軌道裝置,學生及協助者均能使用預設的安全帶在關次內走動,肌能較弱的學生也可使用軌道移動式吊機,直接由輪椅吊移到關卡上進行歷奇活動。學校於2014年運用由香港賽馬會紅酒慈善拍賣的捐贈,設置了一間視覺訓練室供視覺訓練之用。室內分成視覺功能區、視覺及肌能協調區、無意識注視區三個區域,按學生不同的需要提供適切的訓練。視覺訓練室營造了一個單一背景及寧靜的環境,在受控環璄下,讓學生能更有效地運用視力。因應大腦性視障學生對光源的喜好及對顏色偏好,室內設置了大量顏色燈光的果效,如:箭咀燈、網燈、燈箱、氣泡牆、的士高燈及玻璃球等,為學生提供較強的視覺刺激。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透過這些訓練,及早誘發學生運用眼、進而運用手及身體去接觸及認識身處的世界,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學校於2014年獲余兆麒醫療基金贊助,按學生需要更新了校內遊樂場設施,添置了可供肌能障礙學生使用轉盤、鞦韆等,使其真正成為一個無障礙、可滿足不同學生需要的悠閒及教育場所。

教師資料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数)

基本師資訓練:
24
特殊教育訓練:
19
學士:
28
碩士:
8
博士:
0
教師總數:
28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2.5
職業治療師:
3
物理治療師:
3
社工:
1.5
教育心理學家:
0.3
護士:
7(包括宿舍部及學校部)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3
實驗室技術員:
0
物理治療助理:
2
其他:
31(舍監、宿舍導師、活動輔導員、物理治療助理)
專業人員總數:
53.3

班級結構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
高班:
-

小學 (班數)

小一:
1
小二:
1
小三:
1
小四:
1
小五:
1
小六:
1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1
中三:
1
中四:
1
中五:
1
中六:
1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基礎課程(小一至中三):開設語文、常識、數學、自理、大肌、視覺藝術、音樂、生涯教育及視覺訓練輔導等的各類輔導課。新高中課程(中四至中六):核心科目包括中國語文、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選修科目包括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及科技與生活;「其他學習經歷」的科目包括歷奇、德育及公民教育、生涯教育;同時還有為準畢業生而設的成人中心實習計劃。

學校特色

管理與組織
1. 本校法團校董會於2008年成立,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教員校董、家長校董及社區人士校董,共同決策、監察學校運作及推動學校發展。作為學校的管治組織,負責制訂學校教育政策、計劃和管理學校的財政及人力資源,確保學校規劃完善及學生的教育效能。2. 學宿兩部一體化規劃管理,跨專業團隊協作及政策貫徹落實推行。3. 精簡行政架構,由發展及政策組統籌,下設「學與教管理」、「學習支援」、「教職發展」、「家長及社區工作」及「後勤支援」等組別,有效組織及管理學校的發展。4. 多元互動的溝通網絡,讓教職員交流分享,前瞻創新。5. 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提升學校教育質素。
教與學
1.按年齡、能力及學習需要三個層次貫徹落實個別差異照顧,為每位學生設計「個別化教育計劃」電子資料庫,學宿、復健組及家長每年兩次進行計劃及評估,範疇包括各學科、情緒行為、復康及護理等。2.資料庫可供追蹤學生在校期間的所有學習及復康進度。3.教師與治療師共同促進學生課堂及生活流程中學習。4.為學生提供宿舍及家居延續學習。5.按學生溝通發展階段設計合適的溝通輔具或輸入裝置。6.提供大量融入社群機會,定期配合學習單元安排多元化社區學習經歷。7.多感官及多元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
支援輔導服務
學生輔導服務:教師、治療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宿舍導師會按學生的實際需要提供評估、輔導及訓練,以舒緩學生情緒、矯正學生行為、提高學生社交技巧和獨立生活能力。專職復健服務:護士及各治療師按學生需要,關注健康狀況、提升溝通能力、設計生活用具及協助學生克服肌能障礙,藉此增強學生學習和獨立生活能力。學校社工服務:駐校社工負責新生入學、安排學生離校後出路,協助處理學生情緒行為和適應;又作為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橋樑,致力促進家校溝通和合作,提升學生學習效能;透過輔導、轉介和連繫社會資源,舒緩家長身心壓力,幫助家庭面對挑戰,建立抗逆能力。義工網絡:家長和社區人士都是學校的寶貴資源,學生透過與來自社會上不同階層群體接觸,學習適切的社交禮儀、技巧、態度;而社區人士透過認識學生的能力和需要,增加對智障人士的關注和接納。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流程的不同時段,有來自各階層的社區團體定期到校服務,當中包括家庭主婦、大學學生和商業機構員工等。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本校學生積極學習,並能在不同的學業範疇取得讓人鼓舞的成就,包括:「明日之星」上游獎學金、屈臣氏香港學生運動員獎及葛量洪特殊學校學童獎等。學校鼓勵學生參與不同的校際活動,發展個人的潛能,包括:嚴重智障學校聯校演藝交流活動、嚴重智障學校聯校運動會、匡智會聯校畢業典禮及長跑挑戰等,透過積極爭取表演及比賽機會,學生可充實自己的生活,提升自信及爭取社區的認同。在參與活動的同時,也獲取不同的獎項,包括最佳演員獎,最佳演藝展能獎、最佳師生合作及最佳整體演出獎等。此外,學校亦鼓勵學生參與不同的社會服務,回饋社會。學生會在學校大型活動中擔任不同的職務,也會組成義工隊定期到訪老人院舍及參與賣旗活動。
課程政策
本校課程的宗旨為協助學生發展潛能,建立自信及獨立生活能力,融入社區生活。課程按學生個別差異、年齡、不同發展階段需要及社會發展情勢設計,在與主流學校同一課程架構下,配合校本需要調適及發展。學校設加強輔導課支援學生的不同需要,並以多感官及多元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又定期配合學習單元安排多元化社區學習經歷,提供大量融入社群機會。學校以學生年齡、能力及學習需要三個層次貫徹落實照顧個別差異策略,為每位學生設計「個別化教育計劃」電子資料庫,可供長期追蹤學生進度。教師與治療師定期為學生進行評估,監察學習及復康進展。
課外活動
學校部及住宿部定期舉辦多元化的活動,藉此教導學生善用餘暇,並協助他們發展個人潛能和興趣。活動包括圖書閱覽、玩具及遊戲技巧、騎馬、游泳、燒烤、競技遊戲、踏單車、宿營、戶外參觀等。課後小組活動,目的為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滿足他們的需要,提升生活質素以及延展日常學習,內容主要包括:針對學生排便困難的按摩/香薰小組、幫助學生舒展身心的活力小組、培養學生正向行為的社交小組及建立使用溝通輔具的溝通小組等。
資訊科技支援
1.學校設完善的協作平台支援行政與教學;2.為每位學生設立學習歷程資料庫,以相片及文字記錄追縱學生學習進度;3.設置輔助科技用具供學生溝通、啟動玩具及家用電器、操作電腦等;4.資訊科技支援教職發展、學生資料處理、資訊及知識管理。
轉助醫療服務
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透過本校為松嶺村成立了全港首創的大埔「兒科流動診所」,安排兒腦科及骨科醫生到診,與家長、教師、護士及治療師共商學生情況,跟進復康及護理需要。
未來發展
1. 鞏固加強輔導系統支援學生需要,深化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教學策略;2. 完善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全人發展;3. 以學與教領導及實務培訓,加強團隊的凝聚及促成教研文化的成熟。
其他學校特色
1.學校屢獲多個社會機構如獎劵基金、香港賽馬會、余兆麒醫療基金、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303區、恩光之友社等捐贈各類設施及贊助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需要得到滿足;2.多個義工團體恆常到校服務:香港教育大學、家友站義工團、香港鐡路有限公司、周大福珠寶集團、香港髮型協會、樂融坊舞蹈社、貓頭鷹藝術團、康樂中樂隊,彼此支持鼓勵,建構社會資本。

聯絡資料

其他大埔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