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93年

Caritas Lok Yi School的校徽

明愛樂義學校

Caritas Lok Yi School



學校簡介

明愛樂義學校(Caritas Lok Yi School)是位於香港東區的一間嚴重智障兒童學校特殊學校,學校面積佔地約2,800平方米;校舍總面積約5,400平方米,屬於男女校,學生人數96人(SID)、20人(MOID) (包括宿生額65個),該校辦學宗旨是本著「優質:你我的目標;教育:終身的承諾」的精神:
1. 致力建立一個愉快而積極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充分發揮潛能。
2. 支援家長適當地培育其智障子女,並發揮家長間互助及自助精神。
3. 重視教職員專業成長,提供優質學校服務。 4. 促進社會人士對智障人士之了解與接納,鼓勵相互融合。 5. 善用資源,發揮學校最高之效能。



學校背景

明愛樂義學校創立於1993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天主教,校長是莫愛玲校長,校監是唐兆漢先生

該校校訓是「忠誠勤樸,敬主愛人」

該校辦學理念是「本著「優質:你我的目標;教育:終身的承諾」的精神:
1. 致力建立一個愉快而積極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充分發揮潛能。
2. 支援家長適當地培育其智障子女,並發揮家長間互助及自助精神。
3. 重視教職員專業成長,提供優質學校服務。 4. 促進社會人士對智障人士之了解與接納,鼓勵相互融合。 5. 善用資源,發揮學校最高之效能。



學校師資

在師資方面,明愛樂義學校全校教師總人數為34人,其中擁有基本師資訓練資格有33人、特殊教育訓練資格有22人、領有學士34人、碩士8人、博士或以上學歷 人。

而在專業人員方面,全校專業人員總數為37人, 當中言語治療師3人、職業治療師3人、物理治療師1人、社工2人、教育心理學家1人、護士7人、技師0人、職業治療助理3人、實驗室技術員0人、物理治療助理1人, 其他專業16人。


班級結構

明愛樂義學校的班級結構分為2級別,分別是小學、中學。小學班級結構是小一1班,小二1班,小三1班,小四1班,小五1班,小六1班。中學班級結構是中一1班,中二1班,中三1班,中四1班,中五2班,中六2班。總計全校共開14班。

班級結構備註:
小學組教學策略分別有以引導式教育模式施教,以生活技能流程綜合化教學策略施教,以多重感覺刺激訓練教學策略及推行「視障學童學習計劃」;中學組則有以視覺策略系統化教學策略施教及以多重感覺刺激訓練教學策略,並試行新高中課程。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方面,校設有課室十四間、特別用途室及活動設施,其中包括:物理治療室、言語治療室、職業治療室、多感官功能室、感覺統合室、多用途活動室、醫療教室、圖書室、音樂室、視覺藝術室、家長資源閣、禮堂、有蓋操場、「感知花園」、遊樂場和綠化環境。


學費

明愛樂義學校屬於津貼學校,學費全免。
其他收費:學費:免費 住宿及冷氣費:每月約 $450.00 雜費:全學年 $200.00 戶外學習活動交通費:$43.00 校車服務費:每月按程計算


校車服務

18座位連3輪椅位升降台校車4部。


聯絡資料

學校名稱(中):明愛樂義學校
學校名稱(英):Caritas Lok Yi School
校長:莫愛玲 校長
校監 / 校管會主席:唐兆漢 先生

地址:香港西灣河鯉景灣鯉景道51號
電話:28861102   傳真:28861635
電郵:enquiry@lokyi.edu.hk
網址:http://www.lokyi.edu.hk

更多明愛樂義學校的資訊:學校詳細資料

本網頁「明愛樂義學校」的資料是參考自:教育局網站及各學校之官方網站製作而成,如發現有任何不準確或不妥善地方,請讓我們知道 cs@edumedia.hk 盡快作出修正。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4-24


您可能還想瀏覽: 全港特殊學校概況 | 香港東區特殊學校 | 香港東區學校開放日資訊 | 香港東區補習班資訊





學校收費

收费资料
學費:免費 住宿及冷氣費:每月約 $450.00 雜費:全學年 $200.00 戶外學習活動交通費:$43.00 校車服務費:每月按程計算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校設有課室十四間、特別用途室及活動設施,其中包括:物理治療室、言語治療室、職業治療室、多感官功能室、感覺統合室、多用途活動室、醫療教室、圖書室、音樂室、視覺藝術室、家長資源閣、禮堂、有蓋操場、「感知花園」、遊樂場和綠化環境。

教師資料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数)

基本師資訓練:
33
特殊教育訓練:
22
學士:
34
碩士:
8
博士:
教師總數:
34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3
職業治療師:
3
物理治療師:
1
社工:
2
教育心理學家:
1
護士:
7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3
實驗室技術員:
0
物理治療助理:
1
其他:
16
專業人員總數:
37

班級結構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0
高班:
0

小學 (班數)

小一:
1
小二:
1
小三:
1
小四:
1
小五:
1
小六:
1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1
中三:
1
中四:
1
中五:
2
中六:
2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小學組:中國語文、數學、常識、自理(生活技能)、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大肌、感知、電腦、圖書課、多元興趣、德育及公民教育。初中組:中國語文、數學、常識、自理(生活技能)、視覺藝術、音樂、體育/大肌、感知、電腦、圖書課、多元興趣、實用技能(職前)、德育及公民教育。高中組:核心科目:中國語文、數學、公民及社會發展選修科目:視覺藝術、音樂、設計與應用科技其他學習經歷:體育發展、藝術發展、社會服務、德育及公民教育、實用技能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職前訓練/社會服務-食品製作、清潔 庶務)。

學校特色

管理與組織
1.由校董會制定政策,指引學校的發展方向。 2.實行「校本管理」,設立「學校諮詢議會」,由教職員及家長代表參與校政。 3.成立「學校完善及導向會議」輔助校長領導學校工作,提升教育領導和與各專業部門的協作與發展,使更能發揮全面管理,促進學校效能。 4.設有:「行政及資源管理」、「教職員培訓及發展」、「學與教」及「學生及家長支援」,分列四個領域來執行學校發展的工作。
教與學
1.重視學生的生涯規劃,以及不同階段的成長需要、個人興趣、學習風格等,,務求因材施教,以多元化及全方位的課內、課外活動,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自理能力及生活技能,使能盡展潛能,充分發揮所長,融入及回饋社會,達致全人發展。2.實施「學生個別化教育理念 ─IEP」,透過專業團隊並與家長一起設定學生學習,與及近程、遠程和轉銜的發展目標。3.學校設立「課程發展組」,統籌及推動課程發展、學與教的提升及增進家長對課程與教育的輔助工作。上設有「課程建構委員會」,下轄負責帶領科組的發展工作;透過教研策動「校本課程發展組」的發展事宜;為充實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更成立「全方位活動組」協調多元的教學活動。
支援輔導服務
1.專項服務 ─ 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醫護服務、學校社工服務、宿舍服務、週六治療諮詢服務及校車服務。 2.支援家庭服務 ─ 各類家長會議、生涯規劃會議、家居支援服務、家長義工及外界義工到校服務計劃、家長自助支援小隊、準離校生及校友跟進計劃、暫宿暫顧服務。3.社區聯繫 ─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校本諮詢服務。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1.學生每年均參與外界的體藝比賽活動,作經驗交流。屢獲獎項,能為學生帶來成就感及建立自信心。2.設立多類獎項,鼓勵學生在學業內外積極顯現良好的表現。
課程政策
校本課程的設計理念:1. 以學生為本,照顧個別差異;以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設計適切的課程。2.發掘學生潛能、可發展的能力,把學習目標與日常生活緊扣起來,為未來做好準備。3. 確立學生的生涯規劃,提供教學和治療元素的計劃,豐盛學生的學習歷程。 因此本校著重教研及校本課程設計:先後推行目標為本課程、電腦輔助學習、視覺策略學習、多元聯課活動、輔導小組學習、實用技能之職前訓練及家居生活技能訓練等。同時,秉持寓生活於學習的理念:推出引導式教育、生活流程綜合化課程、多重感覺刺激訓練學習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延伸課程,為學生設計常規社區融合和應用學習活動,以全方位學習概念,善用社區資源,培養學生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
課外活動
特成立「全方位學習統籌會議」推行多元的全方位學習活動,豐富學生其他學習經歷:親子小組、策騎活動、乘風航、健體活力日、音樂欣賞、樂團到校表演、視覺藝術欣賞、植樹活動、社區藝能展演與交流、社區設施參觀與運用、社區探訪與服務、賣旗服務、學校交流活動、大旅行、聯歡會及宿營等等。
資訊科技支援
全校設立內聯網及Eclass,促進家校互聯。
轉助醫療服務
不適用
未來發展
1.完善校本課程,促進學生整全的學習經歷。 2.配合教改,發展嚴重智障學童的高中課程。 3.增進「家校伙伴」關係,達致更有效的連繫,讓學生的學習獲益更多。 4.拓展與大專院校及質素圈學校的教研和交流計劃。
其他學校特色
為未來高中課程發展做好準備,2006/07年度起,參與了教育局的「種籽計劃」。

聯絡資料

其他香港東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