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78年

Po Leung Kuk Anita L. L. Chan (Centenary) School的校徽

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

Po Leung Kuk Anita L. L. Chan (Centenary) School



學校簡介

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Po Leung Kuk Anita L. L. Chan (Centenary) School)是位於九龍城區的一間中度智障兒童學校特殊學校,學校面積3,200平方米,屬於男女校,學生人數120,該校辦學宗旨是學校為保良局屬下一間特殊學校,為6至18歲中度弱智兒童提供均等教育服務,學校著重生活知識、技能訓練、體格鍛鍊、群體相處及培養優良品格,以達「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發展學生完整人格。學校並致力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以發展學生的個人最高潛能,達至「自理」、「自治」和「自立」,最終能融入社會。


學校背景

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創立於1978年,學校沒有宗教背景,校長是李碧恩女士,校監是陳健文先生

該校校訓是「愛、敬、勤、誠」

該校辦學理念是「學校為保良局屬下一間特殊學校,為6至18歲中度弱智兒童提供均等教育服務,學校著重生活知識、技能訓練、體格鍛鍊、群體相處及培養優良品格,以達「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發展學生完整人格。學校並致力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以發展學生的個人最高潛能,達至「自理」、「自治」和「自立」,最終能融入社會。


學校師資

在師資方面,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全校教師總人數為30(包括校長)人,其中擁有基本師資訓練資格有30人、特殊教育訓練資格有24人、領有學士30人、碩士9人、博士或以上學歷 0人。

而在專業人員方面,全校專業人員總數為11人, 當中言語治療師3人、職業治療師1人、物理治療師0人、社工3人、教育心理學家1人、護士2人、技師0人、職業治療助理1人、實驗室技術員0人、物理治療助理0人, 其他專業復康照顧員:1位 資訊科技技術員:1位,教學助理:7位,工場助理:1位。


班級結構

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的班級結構分為2級別,分別是小學、中學。小學班級結構是小一0班,小二1班,小三0班,小四0班,小五2班,小六0班。中學班級結構是中一1班,中二0班,中三0班,中四1班,中五1班,中六1班。總計全校共開7班。

班級結構備註:
全校學生共分為12組,從2007-2008年度起開辦新高中課程,供即將離校學生就讀。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方面,學校有基本課室12個,地下設有小花園、護理室、社工室、會客室、小賣部、有蓋操場、體育室、戶外籃球場。一樓除有小學課室6個外,更設有2個輔導室、多媒體電腦室、VR虛擬實境教室。二樓包括有中學課室6個、言語治療室3個、玩具圖書室、感統室。三樓有禮堂、學生活動室兼舞蹈室、視覺藝術室、設計與科技室、科技與生活室、音樂室、多用途學習室。四樓有資源室、教員室、多用途室、會議室等;天台更設有小花園、香草園等。


學費

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屬於津貼學校,學費全免。
其他收費:項目全年收費 學費:免費堂費:免費 家長教職員會:$60,舊生$30


校車服務

本校收生區域涵蓋何文田、土瓜灣、東頭、黃大仙、新蒲崗、彩虹、鑽石山、西貢、將軍澳。本校除擁有3部校車外,另設有褓姆車服務,途經彩虹、坪石、九龍塘、鑽石山、黃大仙、慈雲山、竹園、何文田、愛民、紅磡、九龍城、土瓜灣、佐敦、油麻地、深水埗、官塘、油塘、將軍澳、藍田及西貢等。


聯絡資料

學校名稱(中):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
學校名稱(英):Po Leung Kuk Anita L. L. Chan (Centenary) School
校長:李碧恩 女士
校監 / 校管會主席:陳健文 先生

地址:九龍土瓜灣浙江街15號
電話:27599381   傳真:27549074
電郵:plkcs@plkcs.edu.hk
網址:http://www.plkcs.edu.hk

更多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的資訊:學校詳細資料

本網頁「保良局陳麗玲(百周年)學校」的資料是參考自:教育局網站及各學校之官方網站製作而成,如發現有任何不準確或不妥善地方,請讓我們知道 cs@edumedia.hk 盡快作出修正。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4-24


您可能還想瀏覽: 全港特殊學校概況 | 九龍城區特殊學校 | 九龍城區學校開放日資訊 | 九龍城區補習班資訊





學校收費

收费资料
項目全年收費 學費:免費堂費:免費 家長教職員會:$60,舊生$30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本校有基本課室12個,地下設有小花園、護理室、社工室、會客室、小賣部、有蓋操場、體育室、戶外籃球場。一樓除有小學課室6個外,更設有2個輔導室、多媒體電腦室、VR虛擬實境教室。二樓包括有中學課室6個、言語治療室3個、玩具圖書室、感統室。三樓有禮堂、學生活動室兼舞蹈室、視覺藝術室、設計與科技室、科技與生活室、音樂室、多用途學習室。四樓有資源室、教員室、多用途室、會議室等;天台更設有小花園、香草園等。

教師資料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数)

基本師資訓練:
30
特殊教育訓練:
24
學士:
30
碩士:
9
博士:
0
教師總數:
30(包括校長)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3
職業治療師:
1
物理治療師:
0
社工:
3
教育心理學家:
1
護士:
2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1
實驗室技術員:
0
物理治療助理:
0
其他:
復康照顧員:1位 資訊科技技術員:1位,教學助理:7位,工場助理:1位
專業人員總數:
11

班級結構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0
高班:
0

小學 (班數)

小一:
小二:
1
小三:
小四:
小五:
2
小六: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
中三:
中四:
1
中五:
1
中六:
1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小學課程包括:語文、常識、數學、自理、成長課、資訊科技、體藝教育(感知肌能、音樂、體育、視覺藝術) 初中課程包括:語文、常識、數學、自理、成長課、資訊科技、體藝教育(音樂、體育、視覺藝術、陶藝、社交及生活技能訓練)、設計與科技、科技與生活、實用技能 新高中課程:由公民與社會發展、語文、數學三個核心科目、四個選修科目(科技與生活、視覺藝術、設計與應用科技和資訊及通訊科技)及其他學習經歷組成 每週亦設有興趣小組時段,有小小音樂家、舞出新天地、IT至叻星、創意空間、歷奇掌門人等供學生參與 另設一生一體藝時段及課後活動等此外亦設每週一次的主題早會、讓我閃耀早會、護脊操及手語早會等,並歡迎家長參與。

學校特色

管理與組織
組織架構方面,2013年成立法團校董會,屬下除校長以外,還有校務、教務、活動、總務及訓育等五個行政委員會,共同訂定高透明度及有系統的政策,使有效推動學校的行政事務。而所有學校的政策均列明於「學校行政及程序手冊」內,並會每年定期檢討。
教與學
我們相信學生能在生活中學習及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因此學校除了安排同學跑出課室參與不同類型的全方位學習活動外。老師更透過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專題研習、跨學科活動、思維教學、高效識字法等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本校全面推行資訊科技教學,以增強教學效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近年,學校推行「好有序」生活日程規劃訓練,從家庭、學校和社會層面,透過有系統的流程訓練,提昇學生的「自理、自治、自立」能力。學生每天上課均進行學校流程訓練,讓學生在自然的環境中實踐學習。午膳時段亦設立保良快餐,讓學生模擬在快餐店購買午餐的程序、提供使用金錢、溝通訓練、扮演工作人員及膳後清潔等的機會。在家庭層面方面,希望將學校建立的常規及流程訓練延伸至家居,為學生訂立個人有規律的家居生活時間及習慣。在社會層面方面,學校為初小至高中學生安排社交及生活流程課,以加強學生社會生活適應及獨立生活的能力,並且為即將畢業的學生過度成人獨立生活作好準備。整體而言,此訓練希望學生的生活從無序變有序,有序變得彈性有序。
支援輔導服務
因應學生的需要提供不同形式的學習支援服務,包括:自閉輔導、學習輔導及言語治療。此外本校有教育心理學家、社工、護士及言語治療師等專業,各專業除與老師進行協作教學外,亦會與老師共同處理學生的學習、情緒行為及健康問題,並提供適當的支援輔導。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學生近年均獲得外界多個獎項,如:蜆殼/港島青商弱能學童獎學金、最佳進步獎等。學生亦經常參與外界的藝術及體育比賽,並屢獲佳績,如:學校舞蹈節現代舞甲級獎和優等獎、學校音樂節節奏樂冠軍、特殊奧運會比賽及多項視藝比賽獎項。本校更先後有兩位學生獲「香港展能藝術會」註冊為展能藝術會註冊藝術家(視覺藝術、舞蹈)。
課程政策
以教育局的課程指引為藍本,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廣闊而均衡的校本課程,以達致課程的功能性及發展性的目的。學校十分重視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並為每名學生設個別學習檔案及設定學習歷程目標。目的除了是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外,更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及需要掌握各範疇的課程。老師亦能透過評估結果,不斷調適教學計劃,藉以希望學生的學習有更佳效果。
課外活動
積極舉辦不同的活動,如:節日慶祝會、參觀、旅行、音樂會、騎馬活動、乘風航、日營和宿營等,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啟發他們的多元智潛能。近年學校持續推行「無障礙歷奇教室」,引入高挑戰活動,以強化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並推行「親子歷奇」活動,讓家長與學校一起携手發展學生的潛能。2011至2012年度「無障礙歷奇教室」榮獲2011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2012至2013年度「好有序生活日程規劃」更榮獲2012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獎。
資訊科技支援
大力推行資訊科技教育,各主要科目如語常、數學等皆設有電腦課,進行電腦輔助教學,透過多媒體的影音視聽刺激,以提昇學生的學習專注和興趣。此外,於2010學年起於高小及初中階段增設資訊科技課,教授學生基本的電腦知識和應用技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掌握運用科技的能力。
轉助醫療服務
致力推廣個人衛生、健康生活及飲食文化,讓所有員生都能獲得全面的照顧。例如推廣健康小食、健康飲食321、飯後水果等計劃。此外,護理部亦為學生提供預防性及診斷性的服務如安排打預防針、定期為學童作身體檢查,評估健康狀況等健康護理之工作,此外亦監察學童的午膳餐單和情況,培養學生均衡之飲食習慣。校護透過不同的渠道如講座、週會等將健康資訊帶給家長、學生和老師,並為家長提供適切的諮詢服務。學校亦積極推行「蒲公英護齒計劃」,加強全體師生及家長對口腔健康及衛生的重視。
未來發展
1.深化價值教育,推廣國民教育、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及強調全人教育。 2.採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透過專題研習、跨學科活動、全方位學習、思維教學等建構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及共通能力。 3.發展校本新高中課程,包括核心及選修科課程,為學生提供完善的12年教育。 4.積極推行「家校合作」及培訓家長義工計劃,安排家長來校協助活動和上課,促進家長與校方之間的伙伴關係。
其他學校特色
1.增設感官肌能室,為肌能較弱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感官肌能訓練。 2.推廣閱讀文化,圖書館主任每週一節入班進行導讀,並於早會、小息及膳後活動時段指導學生閱讀圖書或報章,以提昇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培養愛護讀物的態度。與此同時,亦於週末安排每位學生借圖書回家中與家長一起閱讀,推廣親子閱讀的文化。 3.校內積極推動關愛文化,並十分重視學生的個人成長及支援發展,希望建立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及行為品德。如透過領袖生培訓計劃,提昇學生的自律、自治及待人處事的能力,他們愛護校園、老師及同學,並培養樂於助人,以禮待人的精神。近年以「關愛校園」、「關愛國家」、「關愛世界」為主題舉辦了一連串的體驗活動如:舉行「國民教育營」、「貧富茶點對比式」、「成長活動日」、「中國文化週」、「神州探知之旅」、「境外考察團」等,以培養學生建立關愛文化。

聯絡資料

其他九龍城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