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1982年

Buddhist To Chi Fat She Yeung Yat Lam Memorial School的校徽

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

Buddhist To Chi Fat She Yeung Yat Lam Memorial School



學校簡介

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Buddhist To Chi Fat She Yeung Yat Lam Memorial School)是位於元朗區的一間輕度智障兒童學校特殊學校,學校面積約3350平方米,屬於男女校,學生人數225人,該校辦學宗旨是學校以「慈悲喜捨」為辦學宗旨,以有教無類的精神發展為一所能提供優質的特殊教育,支援各類型學習需要的特色學校;協助學生發展潛能,使他們能獨立生活。此外,致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適應和投入社會。


學校背景

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創立於1982年,學校的宗教背景是佛教,校長是鄭裔威先生,校監是楊嘉志先生

該校校訓是「慈悲喜捨」

該校辦學理念是「學校以「慈悲喜捨」為辦學宗旨,以有教無類的精神發展為一所能提供優質的特殊教育,支援各類型學習需要的特色學校;協助學生發展潛能,使他們能獨立生活。此外,致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適應和投入社會。


學校師資

在師資方面,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全校教師總人數為39人,其中擁有基本師資訓練資格有39人人、特殊教育訓練資格有30人人、領有學士26人人、碩士3人人、博士或以上學歷 0人。

而在專業人員方面,全校專業人員總數為11人, 當中言語治療師4人、職業治療師0人、物理治療師0人、社工4人、教育心理學家1人、護士2人、技師0人、職業治療助理0人、實驗室技術員0人、物理治療助理0人, 其他專業0人。


班級結構

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的班級結構分為2級別,分別是小學、中學。小學班級結構是小一1班,小二2班,小三1班,小四1班,小五2班,小六1班。中學班級結構是中一1班,中二1班,中三2班,中四1班,中五1班,中六2班。總計全校共開16班。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方面,標準課室15間,各科特別室13間:輔導教學室、設計與應用科技室、家政及多用途特別室、視覺藝術室、音樂室、圖書室、電腦室、會議室、資源教學室、健身室、音樂小天地、畢業生視藝職訓創作室、言語治療室、閱讀天地,另有社工室、醫療室、籃球場、禮堂、感覺統合室及雨天操場等。


學費

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屬於津貼學校,學費全免。
其他收費:學費及堂費全免,認可收費作特定用途。


校車服務

本校委託校車服務公司提供合共五條行車線,往來本校至天水圍、元朗、錦田及屯門。


聯絡資料

學校名稱(中):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
學校名稱(英):Buddhist To Chi Fat She Yeung Yat Lam Memorial School
校長:鄭裔威 先生
校監 / 校管會主席:楊嘉志 先生

地址:新界元朗天水圍天柏路6號
電話:26178738   傳真:26174130
電郵:mail@yyl.edu.hk
網址:http://www.yyl.edu.hk

更多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的資訊:學校詳細資料

本網頁「道慈佛社楊日霖紀念學校」的資料是參考自:教育局網站及各學校之官方網站製作而成,如發現有任何不準確或不妥善地方,請讓我們知道 cs@edumedia.hk 盡快作出修正。 最後更新日期: 2025-04-24


您可能還想瀏覽: 全港特殊學校概況 | 元朗區特殊學校 | 元朗區學校開放日資訊 | 元朗區補習班資訊





學校收費

收费资料
學費及堂費全免,認可收費作特定用途。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標準課室15間,各科特別室13間:輔導教學室、設計與應用科技室、家政及多用途特別室、視覺藝術室、音樂室、圖書室、電腦室、會議室、資源教學室、健身室、音樂小天地、畢業生視藝職訓創作室、言語治療室、閱讀天地,另有社工室、醫療室、籃球場、禮堂、感覺統合室及雨天操場等。

教師資料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数)

基本師資訓練:
39人
特殊教育訓練:
30人
學士:
26人
碩士:
3人
博士:
0
教師總數:
39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4
職業治療師:
0
物理治療師:
0
社工:
4
教育心理學家:
1
護士:
2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0
實驗室技術員:
0
物理治療助理:
0
其他:
0
專業人員總數:
11

班級結構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
高班:
-

小學 (班數)

小一:
1
小二:
2
小三:
1
小四:
1
小五:
2
小六:
1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1
中三:
2
中四:
1
中五:
1
中六:
2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中國語文、實用英語、數學、常識、科學、德育及公民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音樂、體育、視覺藝術、電腦、科技與生活、設計與科技、普通話、通識教育/獨立生活、資訊及通訊科技、多元智能、資源教學、個別學習計劃、言語治療、圖書課等。

學校特色

管理與組織
本校設立以校長為首的校政委員會,就學校事務製訂學校的政策及程序,明確界定各教職員的工作範圍及職責。本校參加香港教育學院的學校領導網絡,藉此加強中層管理人員的管理效能。校內設立四組教學組別,分別為初小、高小、初中及高中四個教學小組,專責處理組內不同學與教事務。
教與學
本校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啟發學生的潛能,把八大學習領域及九大共通能力滲透於課程設計中;並以專題研習、輔導、個別學習計劃等策略發展學生潛能及照顧學習差異。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無論在知識、技能及態度三方面均能取得平衡發展。此外,本校亦著重拓展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及資訊科技教學,帶領學生從活動中發展多元智能。
支援輔導服務
本校支援輔導服務的專業人員包括:教師、社工、校護、教育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透過德育比賽、校本輔導活動、小組輔導計劃及社區活動,來培育學生的公德心、自信心和社交技巧。社工及教師透過家訪、校內的觀察及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能力及需要,提供適切的輔導。此外,定期舉行家長會、家長講座、家長教職員聯會活動、親子工作坊等加強家校合作。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本校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型校外比賽以發揮他們的潛能,如體育組參加香港特殊奧運會榮獲多項獎牌;而舞蹈組及音樂組亦榮獲香港學校舞蹈節及音樂節多項獎項。此外,本校亦於多元智能科及其他學習經歷學習活動中,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以加强學生學業以外的生活體驗。
課程政策
秉承本校辦學宗旨及配合教育局的課程發展方向製訂課程政策,並因應學校情況、班級編制、學生能力和需要,資源分配、時代變遷與需求、學生出路等而調整。而本校正建構及修繕特色校本課程,參考八大學習領域及九大共通能力於課程設計中,透過全方位學習、其他學習經歷、資訊科技教育、專題研習、閱讀等項目,融入整體學習經驗中。為了與主流學校的課程接軌,縱使學科內某些教學重點或超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所能理解,亦希望學生擴闊學習經歷。本校現正與不同的特殊學校共同發展融通課程及配合教育局新高中課程的發展,希望主流課程一脈相承。
課外活動
本校課外活動種類多元化,包括:體育、音樂、舞蹈、視覺藝術、男童軍、女童軍、戲劇、單軌滾軸溜冰訓練、龍獅藝訓練、乒乓球訓練、足球訓練、田徑訓練及滾球訓練等;讓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
資訊科技支援
各教室已裝置多媒體器材配套及完成全校無線網絡覆蓋,以便運用多媒體或網上資源教學。校內內聯網系統全面應用,分享教學資源及讓學生網上自學,並透過學校網頁發放學校最新消息。此外學生學行報告全面電腦化製作、數碼化評估紀錄及學校行政管理系統更新為升級版本等,均大大提升學校行政效率及教學質素。定期舉辦親子工作坊、講座、攤位遊戲等,向家長及區內人士介紹本校網上資訊及自學軟體。
轉助醫療服務
本校註冊護士協助各家長解答及處理學生衞生、急救、服藥、醫療常識等問題。
未來發展
為配合香港的特殊教育發展,本校與香港大學及另外九間特殊學校共同編制融通課程,以配合未來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學習需要;並已參加教育局網絡學校協作計劃共同發展新高中課程,提供適切的離校生輔導及訓練,使學生更能適應及融入社會。此外,本校會加强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發展,如利用專業器材進行體適能訓練,鼓勵同學參與多元化及富挑戰性的體育活動,培訓學生成為香港代表隊成員,參與國際性比賽,為港爭光。
其他學校特色

聯絡資料

其他元朗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