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年12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惠僑英文中學 - 2024年12月
愉快學習英語 開拓國際視野 助學生發掘亮點
惠僑英文中學屹立深水埗區超過半世紀,善用直資學校的優勢,靈活運用資源,致力提供優質全人教育。學校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務求使學生通過愉快學習,從而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皆有所增值。曹達明校長特別注重學生品德培育和才能發掘,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及文化認知能力,使其可以面對未來不斷的挑戰。學校藉着設計與時並進的校本課程,以及構思豐富的課外學習體驗,並鼓勵學生挑戰新事物,讓他們發掘自我潛能,將來在各行各業回饋社會。
營造國際化英文語境 重視師資提供優質教育
學校在深水埗區扎根多年,始終保持創新精神,致力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近年來,隨着學校招收的非華語學生人數增加,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也越來越多,營造了自然的國際化英文語境,學生能夠在友好的同儕環境中獲得大量英語應用機會。曹校長表示:「校董會投入了大量資源,聘請來自不同地方的四名外籍英語老師,以促進文化共融。此外,學校長期以來一直實施『世界學堂』計劃,為學生提供了走出世界的機會,特別是今天我們面對全球化的挑戰,計劃發揮了關鍵作用。」
在校內,學校積極推動文化共融和語言環境的建設,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顯著進步。教學團隊製作了許多校本教材,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幫助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使得許多學生對英文產生濃厚興趣,並成功考入香港大學英語系。曹校長補充,今年《施政報告》提及,政府將撥款支持教師專業長遠發展,學校也計劃善用資源提升老師的教學水平,特別是針對初中學生的第三語言學習。學校會根據學生的興趣,提供相應的支持,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學術目標。此外,對於一些新來港的非華語學生,學校也能提供針對性的支持,幫助他們克服語言障礙,順利適應新環境。
兩文三語政策奠定基礎 愉快英語學習歷程
良好的兩文三語能力,對學生的學習與未來發展有極大的幫助。學校致力培養學生在中學時期打好中英文基礎,提升雙語的溝通能力,建立終身學習技能。教學團隊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方針,配合不同的學習需要,按照學生程度分班,於中一級設一班英文班,所有學科(除中文、中史外)都以英語教授,在建構學科知識之餘,亦能將英語使用「習慣成自然」,集中提升其英文水平。
學校積極實踐「Learning is FUNtastic」的英文教學理念,建構愉快(Fun)及美妙(Fantastic)的英文學習歷程,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下「大聲思考」(Think Aloud),在潛移默化下鞏固英文基礎,在公開考試中爭取佳績,進而在職場上、社交場合上自信、自如地運用英文與他人溝通。學校舉辦多個有趣英語活動,讓學生經歷一場場英語學習盛宴。每年均舉辦主題鮮明、別具特色的英文週,例如「Wai Kiu alent Show」,提供平台讓具才華與英文表達能力高的學生表演英文歌曲、脫口秀、戲劇等,發揮所長。
多元化拔尖措施 創造成功學習經驗
學校各科設有拔尖措施,如中文科「摘星計劃」,每周進行針對性訓練、英文科則開辦課後口語訓練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學校亦靈活運用「多元學習津貼」推行抽離式學習,透過參加資優學苑課程、比賽及交流團,讓學習表現優秀的學生進一步發展天賦,盡展所長。此外,學校亦積極與外間機構合作,籌辦不同類型的學習支援小組,藉以鞏固學生的課堂所學。同時,各科組均根據學生能力,調適功課及測考的深淺程度,設有低、中、高階題目,為不同能力的學生建立成功的學習經驗,保有學習興趣和動力。
學習支援措施 掌握英語學習技巧
中學學習講求多角度思考,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並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方案。學校為此推出一系列新生學習支援措施,幫助學生建立有系統的學習習慣,奠定知識基礎。針對新生的學習特點,學校課程發展組每年都與專業培訓機構合作,開設「學習技巧課程」。學生在課程中掌握實用的學習技巧,如英文生字記憶法、製作概念圖、假設構想,以及時間管理和考試技巧,從而強化學習信心,提升學習興趣。在課程中,專業導師和教學團隊會運用不同的評估方法,評核學生運用學習技巧的情況,從而作出適切的指導。
建立系統化學習模式 設計英語校本教材
為幫助學生建立系統化的學習模式,各科組在常規課堂中運用不同創新教學元素。例如英文科教學團隊親自設計了三本校本教材,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第一本教材專門為學生摘星而設計,名為《Spice Up Your English》,包含了許多較新的英語詞彙,並提供了作文所需的資源,例如同義詞和不同題材的格式,有助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同學可以在考試前自行複習這本教材,達致溫故知新的效果。
第二本教材針對英文能力較弱但在其他科目上表現較好的學生,名為《Journey to Success》,寓意幫助學生保持正面的心態,擁有成功的學習旅程。在這本書中,英文科老師精心挑選了不同主題的英文詞彙,並附上中文翻譯,例如環保、資訊科技、經濟等議題,讓學生可以深化不同領域的英語知識。同時,書中還包含了一些範文,根據過往的考試題目編寫,並詳細解釋了文章的結構,幫助學生理解如何組織自己的寫作。同學可以依據範文進行模仿和創作,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並獲得成功感。學校希望這些材料不僅能夠提供成功的範例,還能教會學生如何踏上成功之路。
第三本教材是《A Word a Day》,特別為新移民學生設計。學校的構思是讓學生每天學習一個新詞彙,而這些詞彙在課本中並不常出現。老師會根據最近的新聞、流行語和日常生活中的詞彙,從《南華早報》等媒體中挑選出相關的字詞。通過每天教一個新詞,讓學生在一年內積累豐富的詞彙庫。每個班級的詞彙選擇也會根據學生的程度進行調整,以確保他們能夠理解和使用這些詞彙。這些生字與社會和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幫助學生在寫作中更好地表達自己。
成立戲劇學會 提升英語能力
為了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學校英文科近年致力推動英語戲劇及音樂劇教育,成立Drama Club,安排校外專業導師訓練同學演說英語的技巧,培養自信心,繼而走上舞台。戲劇學會會向學生介紹劇場運作,教導同學各種劇場基本知識,如演繹、劇本設計等,主要透過遊戲,學習合作、默契、集中等能力。在演繹方面,集中即興劇訓練,啟發同學的幻想力以增加同學自信,在虛擬的舞台空間中發揮創意,盡情演繹。
英文科主任蕭海量老師表示:「我們去年舉辦了一個英語戲劇活動,專門為新來港同學而設計,安排他們全部都參與其中,以更快融入校園環境,使英語學習不僅限於課堂,提供不同輕鬆互動的機會。英語戲劇活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舞台上表演,減少使用英語的緊張情緒。每次表演的時間不會超過十分鐘,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到有趣且不害怕,這樣才能有效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
培養閱讀習慣 打開知識寶庫
閱讀對拓展知識領域甚有裨益,學校在培養學生「勤於閱讀,樂於閱讀」的習慣上不遺餘力,推展多個閱讀計劃。初中推行Reading A-Z閱讀計劃,讓學生因應自身英語能力及興趣閱讀英文書籍,推動閱讀風氣。同時,學校設立「課室小圖書館計劃」,在中一至中三級的教室內設置圖書櫃,擺放大量中外圖書,當中包括英文叢書Oxford Reading Tree,讓學生隨時可閱讀,養成閱讀習慣,擴展閱讀量和閱讀面。
此外,學校亦把每週一節的獨立閱讀課納入初中課堂時間表中,學生有更多閱讀機會,同時營造班級的閱讀氣氛,進而推展至全校閱讀文化。學校亦把校內閱讀計劃與香港公共圖書館舉辦的閱讀計劃結合,如全年借閱量超過100本可獲金獎,讓學生取得閱讀成就感,啟發恆常閱讀的習慣。
推動電子學習 照顧學習多樣性
學校掌握資訊科技發展趨勢,透過創新科技提升學與教效能,並善用直資學校的各種靈活性,於電子教育萌起之時已積極推行相關政策,期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意、探究精神等共通能力,以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發展及未來的挑戰。時至今日,學校已全面推行自攜平板電腦計劃(Bring Your Own Device),同時應用 Google Classroom 電子學習平台,以及善用優質教育基金撥款,在全校所有課室及特別室安裝互動式電子白板促進電子教學,為學生創造個人化、互動及協作的學習機會,通過高互動性的課堂提升學習趣味,加強即時評估效能,從中訓練其自主學習能力,藉以營造全校電子化的校園文化。
立足香港,放眼世界 掌握社會發展趨勢
學校一直緊貼全球化進程,掌握社會發展趨勢,於2000年起啟動「世界學堂」計劃,貫徹「立足香港,放眼世界」的辦學宗旨。每位學生在學期間最少有一次海外考察的機會,藉以培養國際視野,學習包容不同文化、孕育大同心理。至今,師生足跡已遍及英國倫敦、韓國、日本、台灣、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及國內大部分城市,親身體會各地的風土人情及城市發展,參觀當地著名的機構、企業以及高等學府,與當地的年輕人、企業家、學者以英語交流意見,增強溝通能力和自信。除由學校舉辦的交流團外,學校還資助學生到英國牛津大學遊學,學習英語及科學知識,與當地師生作文化交流,沉浸於全英文的生活環境中。
與此同時,學校糅合國情教育與「世界學堂」,讓師生足跡踏遍神州大地,從中了解國家的發展。師生們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都不禁驚嘆國家的繁榮昌盛及發展機遇;內地交流團讓兩地師生互相砥礪,在學習上精益求精。曹校長表示:「通過親身體驗,學生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歷史文化,學會進一步思考自己在社會、國家的角色和定位。而且,親身與國內外學生交流想法,學生的社交能力及共通技巧亦能夠在旅程中得以提升,有助未來升學就業,更快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