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數字工具與閱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41期 凌秀慧主任 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副會長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4‧23世界閱讀日是圖書館界的重要日子。自2024年起,受惠於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香港全民閱讀日」,這項決定獲得教育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出版總會、香港出版學會、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以及眾多機構的響應,讓4‧23與閱讀緊密相連。

同樣是「23」,在2025年1月23日,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博士發表了關於數字教育的文章《各界出謀獻策 攜手推進數字教育》,回應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大力推動STEAM教育、促進創新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措施,並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

施博士擔任委員會主席,他在文中指出本港學校已在運用數字工具提升教與學方面積累多年基礎。尤其在疫情期間,數字教育的應用與發展更是急速增長。

然而,在圖書館及閱讀推廣的範疇內,學校圖書館主任與推廣閱讀組的老師可以如何平衡「數字教育的發展」與「吸引學生多閱讀書籍」,甚至讓他們持續喜歡閱讀實體書呢?

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近期與PISA(HKU)——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香港大學)團隊合作設計的「PISA科普閱讀創研行動」,或許能為各主任和老師們提供一些有趣的新想法。

PISA(HKU)的林葦葉教授希望通過閱讀活動,吸引學生更投入地參加PISA測試,並為能代表香港參與此測試而感到自豪。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的一眾理事與林教授的團隊經過會議和磋商後,設計了「PISA科普閱讀創研行動」,呼籲參加應屆PISA的學校鼓勵學生參與。行動內容包括學生出席最少兩場與科普知識相關的一系列講座,並提交一份創意作品。這份作品的設計非常有趣!學生可選擇以下兩個選項:

1.閱讀一本科普書籍,從中提取至少一個科學知識,並以此創作一個奇幻故事。學生只需提交故事大綱,團隊接受學生借助AI進行創作,只需說明在哪些地方並如何運用AI工具。優秀作品有機會出版為電子書。

2. 閱讀一本科幻小說或觀看一部科幻電影,找出一個情節。例如,若學生閱讀了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可探討書中提到的燃燒岩石作為地球推動裝置的科學原理,利用AI工具協助研究,並撰寫簡單報告。

無論學生選擇哪個選項,這都將是一個有趣的學習和發現過程。這不僅結合了閱讀與創作,還需要運用AI和科學知識來完成作品。「PISA科普閱讀創研行動」團隊更特意開辦AI應用講座及工作坊,讓學生有機會在專家指導下善用AI科技輔助學習。

無論學校是否參與這個行動,大家都可以從這個計劃中汲取靈感,並在校內推行類似的活動,以吸引學生投入數字教育的學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