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秦漢文明 由兵馬俑開始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42期 兵馬俑 秦漢文明 旅遊製作

陝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除了「十三朝古都」西安外,陝西省還有寶雞和咸陽,分別代表周朝和秦朝的文化根源,更有近年革命基地延安,可說是學習中華文化的好去處。談到陝西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家定必想起「兵馬俑」,除了廣為人知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外,大家有聽說過漢代兵馬俑嗎?今年夏天,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辦了有關秦漢文明,展示不少秦漢兵馬俑真品,而今天為大家介紹陝西不一樣兵馬俑,包括漢陽陵和楊家灣三千兵馬陣。

秦始皇的地下軍團

聞說電影《尋秦記》將於今年上畫,學習或娛樂也好,大家可以做一下功課。秦皇陵兵馬俑是秦朝人民為秦始皇嬴政陵墓建造的陶俑軍陣,是陪葬品有保護皇陵的寓意,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目前發現兵馬俑數量多達8,000件,武士、戰馬和戰車俑均參考當時真人和實物外貌,寫實威嚴,展現秦軍橫掃六國的氣勢,1974年發現後震驚世界。

目前秦始皇陵兵馬俑發掘三個土坑,分別是步兵方陣、混合方陣和指揮中心。從名字也聽到這些陶俑不單是外表上有「個人特色」,而且排序是講求軍紀的列陣,如前方的先鋒部隊,駕馭手和戰馬車在中間,以及弓箭手圍繞著。另外,從士兵的衣著和配備可以看到軍階之別,將軍俑有高冠和胸前配帶纓勳;軍師俑則文官較書生打扮;跪射俑則護具較為簡單,樣貌更顯得年青一點,是剛入伍的活力小伙子。秦皇陵兵馬俑近年不斷有新發現,包括武器和帶有色彩的兵俑。

視死如生的漢陽陵

位於西安機場附近的漢陽陵博物館是漢景帝的陵墓,在漢初文景之治年間,在戰後需要時間回復國力,皇帝生活上節儉,從上而下推動,讓國家漸漸養精蓄銳,為日後漢武帝打敗匈奴做好了準備。節儉其中之一個方法就是不用風光大葬,你在漢陽陵博物館難以發現黃金、玉石,不過漢景帝的葬陵也一點不簡單,已發掘的陪葬坑道過81條。這些陪葬坑道的陶人俑雖然較細小,但不少是赤裸身體配上絲綢衣服,如今天的布偶玩具,確是十分花心機,陶人俑包括文武官員、太監、騎兵、伎樂和舞者等等,可見皇帝在另一世界仍是萬人之人。漢陽陵還有著名的六蓄陶俑坑和食物坑,包括馬、牛、羊、雞、豬、狗,而且形態十分逼真。

咸陽鎮館之寶——三千兵馬俑

在西安旁的咸陽市,是古都的城市和今天兩者地鐵也可相通,市中心有一文廟活化而成的博物館,藏著漢朝三千兵馬俑,十分壯觀。這些兵馬俑在1965年出土於咸陽市楊家灣,比秦始皇兵馬俑發現還早10年,相傳墓主是周勃,為漢高祖劉邦的功臣。這些兵馬俑有是騎戰馬板甲的騎兵俑,也有分持戟、盾、弩等的步兵俑,還有少量樂舞俑及文官俑,更重要是不少兵俑的彩繪保留完好,十分難得。

兵馬俑除了反映當時皇帝的權力和國力外,還有表達中國人對藝術的講究和「視死如生」的傳統,從兵馬俑學習中華文化和歷史是不錯的遊學選擇。

西安五天行程參考

Day1 香港✈️西安-漢陽陵-鐘樓

Day2 秦皇陵兵馬俑-華清池-銅馬車博物館

Day3 西安事變紀念館-昭陵墓畫-咸陽博物館-渭河-鳳凰台

Day4 陝西博物館-華山

Day5 城牆-西安✈️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