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學策略 促進多元發展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42期 救世軍石湖學校 譚天佑校長

領導一所特殊學校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多元需求,並制定促進學術、社交及情感成長的教學策略。首先,必須與教師、治療師、家長及社區建立共同願景,強調個別化學習及跨專業協作。透過定期舉辦專業發展工作坊,我們能夠賦能教師採用多元教學策略,例如通用學習設計(UDL),確保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參與學習。

關鍵策略之一是實施個別化教學,讓教師根據學生的優勢與挑戰,調整教學內容、過程及評估方式。例如,視覺輔助工具、實操活動及簡化指令能幫助輕度智障學生理解複雜概念。此外,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鼓勵學生將挑戰視為成長機會,有助於建立韌性及自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定期反饋機制進一步確保教學策略保持靈活與有效。

設計跨學科課程 培養未來技能

跨學科課程是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的理想途徑。透過將不同學科整合,學生能以更全面的方式學習。例如,設計一個跨學科項目,讓學生利用數學計算設計簡單的藝術品,或透過編程學習科學概念。此類課程不僅提升學生的學術能力,還培養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及協作技巧,這些都是21世紀社會所需的核心能力。

在特殊學校中,跨學科課程需考慮學生的認知及學習需求。例如,透過遊戲化學習,學生可以在輕鬆的環境中探索跨學科知識。我們可以設計一個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課程,讓學生參與模擬城市設計,從中學習環境保護及社會責任,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及學習動機。

整合數位教育 對接社會發展

數位工具在特殊教育中有巨大潛力。例如,AI驅動的學習平台可以根據學生的進度提供個人化練習,幫助教師追蹤學習成果並即時調整教學策略。此外,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技術可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例如模擬職場環境,讓學生練習職業技能。

然而,數位教育的推行需謹慎。我們必須確保教師接受充分培訓,並能根據學生的特殊需求進行調整。此外,透過與教育局及科技公司的合作,我們可以獲取最新的數位教育資源,並為教師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持。

應對挑戰與未來展望

推行新教學策略及數位整合並非沒有挑戰。教師可能因缺乏技術培訓或對新教學法的不熟悉而感到壓力。因此,學校必須提供持續的專業發展機會,並建立教師之間的協作文化。此外,家長對數位教育的接受度可能不同,需要透過溝通及示範教學活動,向他們展示數位工具如AI輔助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

展望未來,我希望學校成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社群,利用數位技術及跨學科課程,幫助輕度智障學生實現潛能。透過與不同的持分者合作,確保課程不僅滿足學生的當前需求,還能為他們未來的職業及生活做好準備。作為校長,我的目標是帶領學校改革創新,讓每位學生都能在關愛與支持的環境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