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跨科課程設計 回應香港發展所需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42期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 宋凱恩校長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教育肩負着培育未來人才的重任。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深明此道,團隊致力超越傳統學科界限,目標明確地培養學生具備多元能力與素養,積極回應香港邁向知識型經濟及人才結構多元化的發展需求。

創新實踐:
跨科課程設計 激發多元潛能

為有效落實策略,學校突破學科壁壘,精心設計「跨學科學習體驗」。最具代表性的實踐是中二級核心項目——「敬老慈幼」服務學習計劃:

1. 問題探究與方案設計(連結學科知識):學生並非單純參與服務,而是從探究開始。他們需運用人文學科(如歷史、宗教)知識,深入理解長者或弱勢社群面臨的社會挑戰(如數碼隔閡、孤獨感);結合科學與科技知識(如綜合科學、資訊科技),構思可行的解決方案(如設計簡易電子裝置);並運用視覺藝術及設計技能,製作宣傳品或活動道具。此階段重點培養「明辨性思維」、「創造力」及「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2. 實地服務與互動協作(實踐與反思):學生將設計方案帶入社區,進行實質服務。在與服務對象互動、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靈活應變、有效溝通、團隊協作,並深度實踐「同理心」與「情緒智慧」。教師團隊提供即時指導與支援,促進學生反思行動成效與個人成長。

3. 成果展示與科技應用: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記錄過程、製作報告或進行成果展示,深化「科技應用」技能,並學習如何有效傳遞信息。

此跨科項目巧妙地將「其他學習經歷」(OLE)與學科學習有機結合,創造出超越單一學科範疇的深度學習情境。

聚焦成效:
培育關鍵軟技能 對接未來需求

跨科課程的核心價值在於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應用場景,讓世界經濟論壇倡導的十大未來關鍵技能得以在實踐中孕育:

‧ 分析與創新(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在探究社會問題、設計解決方案中不斷錘鍊。
‧ 人際互動(情緒智慧、同理心、協作):在與不同背景的服務對象及同儕互動中自然培養。
‧ 高效執行(領導力與社會影響力、解決複雜問題、靈活性與抗壓力):在項目管理、應對挑戰、調整方案中獲得實踐。
‧ 科技應用(科技運用與監控):貫穿於方案設計、執行與成果展示全過程。

透過系統化的跨科課程設計與實踐,學生不僅學習知識,更在真實情境中應用知識、發展技能、塑造價值觀,逐步建構起應對未來挑戰的多元能力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