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創新新世代 影響世界進程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都會大學 郭予光副校長 E-portfolio 5G 教育專業21期擁有資訊科技專業背景的香港都會大學郭予光副校長(學生事務及支援)表示,5G為社會帶來一定轉變︰「應用科技對社會改變有兩個方向,一是解決現有的科技問題,二是創新。觀乎5G並沒有為社會解決某些特定的問題,所以我會傾向相信,5G所帶來的改變屬於創新範疇。」當流動的5G速度、穩定性以及潛伏反應時間(Latency),均與坐在固定位置接收WIFI一樣,亦即意味着「流動WIFI」即將影響着學界甚至世界的進程。
近乎實時反應 提供嶄新教學方向
郭副校長指,5G的突破不只是速度和穩定性,而是在於潛伏反應時間(Latency),近乎實時反應。他解釋︰「5G的穩定性包括潛伏反應時間和速度,不會有停頓或延遲,所以現時可做到實時遙距手術,而5G等如『移動寬頻』的概念變得十分重要。」5G在教學上的想像,可應用於戶外學習範疇,由每位學生配備5G手機附加定位,實時顯示學生身處的場所,即時提供短片學習身處環境的知識,包括該地的歷史、地理、周邊的植物或動物介紹,同時可加入擴增實境,為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方法和工具。
香港都會大學作為遙距教學的先驅,之前推出「虛擬實習生」計劃。郭副校長說︰「疫情前不少學生有機會到
海外實習,一來可以實習,二來可以有文化交流的機會。例如透過日本和越南聯繫的機構公司,學生可於當地實習兩星期。此外,因應疫情,『虛擬實習生』計劃應運而生,實習生的工作像其他居家工作(WFH,Work fromHome)的員工一樣,操作上並沒有太大困難。至於如何讓學生感受當地風土人情、職場文化,現階段是讓對方拍片,待5G成熟,可以讓對方公司安排人手,拿着手機邊行邊講解,實習生如想了解更多或想看得更仔細,當地員工可以即時配合,實時互動,無形中拉近距離。」
大學引領學界 改良電子學習模式
現時,電子學習未能完全代替面授教學,全因除了說話,師生溝通方式還包括表情、眼神、氣氛等。當前的電子學習模式只能達致聲音和平面人樣的層面,間中的停頓或接收不良更會窒礙教與學效能。郭副校長表示,5G可以做到立體串流,建構立體的視像課堂。他說︰「待儀器發展成熟,我相信立體視像課堂很快會出現,大學絕對需要帶頭走在創新路上。」不僅都大正在着力發展VR相關技術,部分學校甚至設有VR Cave,即使在疫情中學校未能外出活動,學生仍可以透過5G科技配合VR技術,在虛擬實景中學習。
E-portfolio 促進全人發展
5G對學界的影響十分深遠,例如能夠實時收集學生不同範疇的大數據,包括課堂的活躍度、留心程度、參與度等等,繼而將這些數據連結每位學生的成績,掌握他們的學習進程和成效。以上措施需要顧及私隱情況,然而郭副校長指出,學校可以先為每位學生建立個人學習履歷︰「我們特意開發E-portfolio軟件,希望落實推行『全人發展』。成績固然會放到E-portfolio內,無論是課外活動、訓練、比賽、義工服務等項目,亦應一一填在E-portfolio內,慢慢累積成為大數據。例如同學參加比賽後拍照、留下感言,將比賽記錄下來,活動本身亦可以訓練溝通能力和領導能力等。」E-portfolio計劃有機會推廣至中、小學,不僅讓學生擁有一份獨特的成長紀錄,亦讓學校對活動有更好規劃。郭副校長繼續說︰「我會稱E-portfolio為動態CV,裏面有相片、影片,就像一本網上雜誌。對於僱主來說也會十分歡迎,因為可更立體地了解應徵者。」
科技日新月異 無法取締人文關懷
郭副校長笑言,儘管科技日新月異,人文關懷才是重中之重︰「每個人都試過和AI客服進行對答,其實大多數時候AI的答案都難以滿足客人。以目前來說,AI只可以作出一些很單一的動作,譬如自動駕駛,或者在工廠裏進行重覆性動作。就算是跟人對話,也只是一種機械式的回應。我看過一本書,內容講述一個人十分擅長辯論,有一次他跟一個AI辯論,人們全部以為AI會贏,因為AI很快可以搜尋出很多論點。結果,辯手用人性化的方式去表達他的觀點,即使不及AI豐富,卻更能打動評判。這個故事很能體現我的理念,當我們為孩子規劃人生時,最重要是讓他們長大後成為有感情、懂得體諒別人的人,這些特質都是AI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