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英語科評分準則 你知道嗎?

文: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DSE 英語 英文科 評分 中學文憑試 露雲娜

每年一到四、五月,全港便有約6至8萬名中學生,準備迎戰中學文憑試 DSE。不少人應該聽過3322這個8大資助大學入學門檻。所謂3322,是指四科主科中的中文和英文科必需達第3級成績,而其餘兩科數學和通識科的要求是2級;每科的評分標準是由最低的U至最高的5**共有8個等級。大部份高中學生對這些等級絕對不會陌生,因為他們由中四起各科老師便不斷進行洗腦式的「提醒」。而每年放榜前後報章亦例必大肆報導,哪些狀元取得7科甚至8科5**佳績。

當我教授正規或增潤英語課程時,每當問及同學能否說出考官在英語聽、寫、讀、說四份卷中,以甚麼準則來評定考生獲最高等級5**或最低等級U時, 大部分會變得鴉雀無聲,或只能籠統地回答,「英文叻咪攞5**;英文渣咪攞U 囉!」奇怪的是,同學既然希望知道自己的水平,為何卻忽視評分準則呢?

若然這條問題是涉及其他科目,情況便截然不同,因為同學並不需要猜。舉例如數學科,同學均能明確指出若要拿5**或其他等級,考生不能答錯多於一定百分比的題目,而很多題目亦有標準答案作為評分準則。所以常聽到其他科目老師們跟同學操練試卷,因為深信卷越操練得多,學生便越了解題目的套路,便能穩操勝券。

事實上,任何人都能理解能力頂尖的同學必定想考獲最佳成績,而力有不逮的同學只求合格的心態。作為旁人如父母師長,當然亦希望自己子女學生名列前茅,但是連當事人都說不出考試的評分準則,怎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呢?

其實在一個領域內擁有極高的造詣,是否代表就能在考試上無往而不利?我從事教學工作20載,見證過不少諷刺的例子。第一例是我的同事,他是一位英語老師,英語造詣上無論句法用詞樣樣皆精,在學校享譽盛名,但是他的寫作能力在教師基準評核試被評定為「不及格」。第二位是我的學生,一位從12歲便開始代表香港參加全球比賽的香港代表隊運動員,但是她在體育科的公開考試當中也被評定為「不及格」。

而第三位是很多人都認識的著名才子陶傑。在2009年,考評局為通識科的新課程題目提出了評分準則,表明容易便能及格。有線電視新聞台找了陶傑試做試卷,再交由三位任通識科老師批改,包括多年前同黃霑主持《江山如此多Fun》的鄧飛。為免影響評分,改卷時,老師事先不知「考生」身份,但結果出乎意料之外,他竟然也被評為通識不及格。結論是單憑主觀性的「好」與「差」釐定考試評分準則,是相當不可靠的。

很多人會認為寫作卷及口試卷是主觀性主導評分,筆者作為高級程度考試寫作卷及口試卷考官多年,經驗所得,其實評分標準亦有客觀條件可跟隨。 為了令同學更易理解英語評分準則,我把【及格】歸納為高、中、低三大範疇,見附圖。

同學先要知道自己能否掌握每個範疇的基本要求,才可精準地估算自己的成績。欲知更多每個範疇的詳情,就不要錯過下一期。

擁有25年教授英語的經驗,目睹不少學生對學習英語時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及困難。為提昇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質量,出版書籍並研發出—套適合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方法Double R整合法(詳見www.doubleramalgam.com),令學生更有效、更有系統地學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