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1年8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佛教曾果成中英文幼稚園 - 2021年8月

以佛教義理 建構良好品德 多元智能學習 啟發智慧光明


佛教曾果成中英文幼稚園紮根深水埗區四十年,伍炫熹校長和教師團隊一直都抱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關顧孩子不同的學習需要。秉承「明智顯悲」的校訓,學校期望孩子在心靈和知識上的智慧能夠得到啟蒙,藉着認識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明白眾生皆平等,去除自私的心,培育正向人生觀。

結合生活 培養自主學習

學校重視孩子的多元化體驗,主張從生活中學習,因此在課程設計上以主題設具意義的學習環境,並配合每年兩次的專題研習,誘發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豐富學習經驗。雖然受限制於疫情,雖然本年度仍然能夠開展一次專題研習活動,孩子的反應非常積極,享受整個探索的歷程。「以其中一班高班為例,主題是食物,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有機會親手製作一些簡單的小吃,如砵仔糕、窩夫等。一連串『從做中學』的過程,締造大量機會,讓孩子把經驗轉化成知識,提升學習成效。」學校每年會將各班專題研習的過程和成果結集成書,讓家長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歷程,並於每班增添了兒童相機,在進行自由遊戲期間,以拍攝的方式,把過程和成果記錄下來。在活動完成後,孩子一起觀察照片,與同伴分享遊戲經歷及感受,藉此深化經驗,內化知識。老師亦會將照片製成相冊,讓家長可以進一步了解孩子,在核心課程以外的學習表現,對身邊事物的好奇,也可以通過照片記錄的影像,窺視他們的內心世界。

「我們經常用相機將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何不把相機交給孩子,讓他們也透過觀察照片,留意生活上美好的人物及事物?孩子在分享時可以運用曾經學過的知識,鞏固學習。」讓孩子自行發掘感興趣的題材,帶動自主學習的能力,藉着分享匯報,他們自然地運用複習的句子和抽象的詞彙,以求表達所思所想。因此,他們的語言能力便得以逐步發展。

活用故事 塑造正知正見

在品德教育方面,學校在每天早會和午會時間以「靜思語」作分享,推動心靈教育,強化孩子處事和與人相處的正確態度。同時學校將德育故事納入校本恆常課程,每星期都與他們分享一個佛教故事,引發討論,將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精神潛移默化地薰陶學生,啟迪孩子的心靈。

透過教師專業互動,持續優化教學模式

伍校長坦言全賴一群熱愛教育的教師團體,學校才得以推展優質教育。通過每星期的教學會議,同級老師可以互相溝通了解,提升專業能力。而且學校透過恆常檢視課程,力求優化和創新教學模式,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為了達至教學相長,學校推行「師徒制」,由資深老師帶領新入職老師,將新思維結合豐富的教學經驗,讓學生受惠。

在新學年,學校會延續優化遊戲教學,在上年度參與了由香港中文大學推行的「遊戲‧學習‧成長」的校本支援計劃,部份老師在受訓後將教學模式推展至全體老師,使他們能夠共同設計和實踐具啟發性的教案,營造自由自主的快樂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因應香港教育局的指引,學校亦會配合推行國安法教育,幫助他們初步認識國家和文化,培養國民身份的認同。

特設熱線 注重家長互動

學校在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六定為「家長互動日」,家長可以約見老師面談,定期了解子女的進度表現。考慮到雙職家長的工作需要,學校特意設立辦公時間以外的24小時服務熱線,讓家長可以隨時致電詢問子女的學習情況,或可就相關事宜要求學校協助,學校會儘量提供支援,得到家長的信任,已建立穩健的家校協作夥伴關係。「在開設這條熱線的初衷是為了提供方便給在職家長,但漸漸發現他們在有煩惱困擾時亦會致電求助,到現在更發展成家長情緒支援熱線。這無疑令我們和家長之間,建立了穩定成功的溝通平台。」

教育傳媒

學校期望孩子在心靈和知識上的智慧能夠得到啟蒙,藉着認識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明白眾生皆平等,去除自私的心,培育正向人生觀。 學校期望孩子在心靈和知識上的智慧能夠得到啟蒙,藉着...
學校期望孩子在心靈和知識上的智慧能夠得到啟蒙,藉着認識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明白眾生皆平等,去除自私的心,培育正向人生觀。 學校期望孩子在心靈和知識上的智慧能夠得到啟蒙,藉着...
學校期望孩子在心靈和知識上的智慧能夠得到啟蒙,藉着認識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明白眾生皆平等,去除自私的心,培育正向人生觀。 學校期望孩子在心靈和知識上的智慧能夠得到啟蒙,藉着...
伍炫熹校長 伍炫熹校長
學校透過恆常檢視課程,力求優化和創新教學模式,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學校透過恆常檢視課程,力求優化和創新教學模式,以豐...
學校透過恆常檢視課程,力求優化和創新教學模式,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學校透過恆常檢視課程,力求優化和創新教學模式,以豐...
老師共同設計和實踐具啟發性的教案,營造自由自主的快樂學習環境。 老師共同設計和實踐具啟發性的教案,營造自由自主的快...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