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4年10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 - 2024年10月
發展個人獨特性 締造成功光譜 開啟光明前路
聖公會蔡功譜中學致力提供優質的教育,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及成長。曾珮瑜校長認為:「每位學生都有其獨特性與潛能,我們不單要為社會培養棟樑,更是要啟發每個學生的生命和潛能。」踏入第43年,學校繼續秉承「仁愛忠誠」的校訓精神,實踐全人教育,積極推動STEAM創科教育,重視學習態度,提供跨學科的多元學習,照顧及發展個人獨特性及學習多樣性,培育學生成為未來的領袖,幫助他們譜出屬於自己的彩虹。
英語教學實用為主 全面鞏固語文知識
學校的英文校本課程設計採用充滿活力且富吸引力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初中階段強調小組協作,通過資訊科技和多樣化的思維方式,利用行動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多聆聽、多說話;高中則以校本教科書為重心,融合多元化的教學元素,如活動學習、實踐、比賽、電子學習、項目學習及戶外體驗等,以加強學生對不同重點的掌握。此外,英文科更注重跨學科教學,早前與歷史科合作,圍繞邱吉爾的公開演說主題,教授學生演說的體裁、技巧和用字,藉此鞏固他們在英文及其他學科的知識。
英文科主任表示:「我們希望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英語,增強他們對學習語言的信心和渴求。」為了增強英文語境,校方特聘三位以英語為母語的教師,讓他們將文化與實際語言運用帶入課堂,從而豐富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和熟練度。學校還會舉辦多元化的英語活動,如英語週、趣味英語日、英語早會及午間活動,以及「Christmas Fun day」和「Easter Fun day」,讓學生沉浸在日常的英語學習氛圍中,鼓勵他們活學活用英文。
此外,中二級英文科特設戲劇課程,透過英語話劇讓學生將英語學以致用並建立自信。學校更邀請校外嘉賓分享,早前邀請了一位旅遊家介紹外國文化,幫助學生建立國際視野,以及提升對學習英文的興趣。未來,學校計劃邀請青協分享英語公開演講技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會話能力。
打破科目壁壘 跨科豐富課堂體驗
學校在各科中引入不同元素,透過跨科學習,使各科之間互相補足,讓課堂內容更豐富,涉獵更多範疇,將不同學習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創造更多可能性,例如,舉辦STEAM正向環保袋設計及售賣工作坊,讓學生在設計和運用科技的同時,學習理財和銷售技巧;歷史科與STEAM的合作則圍繞戰爭科技的主題,學生利用飛行模擬器體驗一戰時的戰機飛行,增強學習的代入感;在探討埃及木乃伊的課題時,歷史科與化學科和科學科合作,安排學生動手製作「木乃伊魚」,使教學變得更有趣。透過跨科學習,學生明白知識並非割裂,而是具有共融性,激發了他們對探索知識的好奇心和興趣。
提倡創科教育 發展企業家精神
學校提倡創科教育,着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解難能力以及創科精神,發揮個人潛能,同時培養他們溝通、協作的能力。學校的STEAM教育框架包括「STEAM for student」和「STEAM for teacher」。「STEAM for student」 分 為「Steam for All」、「Steam for Some」 及「STEAM for Elites」三層。「STEAM for All」在初中階段進行,當中包括不同的教學活動,如機械臂及人工智能課程等,並會滲入其他學科,讓所有學生有機會接觸STEAM教育。
「STEAM for Some」以學會形式進行,提供不同主題的抽離式教學,如無人機課程、航天課程等,培養學生對創科的知識和興趣。「STEAM for Elite」則會提供更多培訓,學生有機會外出比賽及交流,開闊眼界。學生在創科比賽亦是表現出色,在2024年「國際青少年創科奥林匹克大賽」中學組無人機項目中,勇奪校際賽季軍和隊際賽冠軍,以及在中學組人工智能項目中贏得校際賽亞軍及隊際賽季軍。
此外,「STEAM for teacher」分為「STEAM for all teacher」及「STEAM for STEAM Teacher」,前者培訓全校老師STEAM基礎知識,讓他們在日常課堂中運用;後者則提供專門課程,讓STEAM老師在學習後再授予學生。今年,學校更在STEAM教育中滲入「企業家精神」的概念,例如提供資訊科技工作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之中學以致用,強化自己的解難能力、創新思維等。曾校長希望培養學生21世紀所需的STEAM素養和態度,面對將來世界的挑戰,能夠站得更高,看得更闊,走得更遠。
多元學習經歷 發揮所長、增廣見聞
學校鼓勵學生勇於嘗試,提供多元學習經歷發展潛能,例如,學校邀請藝術家分享心得,並推行多媒體創作課程。在體育方面,校內設有健身室和身體成份分析儀等設施。每逢星期五,校方會舉行運動服日,並將當天最後一節課用於跨班級的大型課外活動,提升學生對體藝的興趣,發揮個人潛能。學校多年來培養了不少在體藝方面有傑出成就的校友,如跳繩世界紀錄保持者之一的港隊成員黃啟銘、香港十大傑出設計師姚博皓(姚子裕)以及首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女性曾燕紅。此外,學校還會安排境外交流活動,讓學生就科技、文化等主題前往德國、韓國及內地考察,增廣見聞,建立國際視野。
雕琢每一顆寶石 正向栽培豐盛生命
曾校長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未經雕琢的寶石,我們希望透過正向教育,讓他們發揮獨特的光芒。」校方以品格優勢、成長思維和回應式的課堂管理為基礎,提升學生和老師的正向情緒、投入感、良好關係、成就感及意義人生,從而成就豐盛的生命,例如,學校與香港城市大學正向教育研究室合作製作正向教育教材,為中一學生提供成長思維課程,透過腦科學的原理來鍛鍊腦部,提升成長思維。此外,推行「人物生命教育課程」,借助成功人物的故事培養學生努力堅持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經濟科試行「失敗習作簿」,讓學生記錄自己的失敗,以幫助他們從錯誤中總結經驗。今年中四則推行靜觀課程,並設置「靜心間」,讓學生透過靜觀技巧減壓,提升他們的抗逆力和正向情緒。近年,學校亦與北山堂合作,參加正向夥伴計劃,研究正向教學法,希望學生能夠運用成長思維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愉快迎新活動 貼心銜接支援
為了讓中一新生能夠投入全新的學習環境,愉快學習,學校為他們安排了一系列的迎新活動,例如八月的「積極學習營」和「忠愛好友營」,前者為學生做好不同學科學習的準備,後者則是團隊合作的競技活動,盡快建立對學校的歸屬感、團隊精神和抗逆力。校方亦進行功課輔導班、團契等,照顧同學的不同需要,讓他們未來六年能夠快樂地學習。
學校亦明白新來港學生在香港生活適應、運用廣東話及英語遇上困難,因此提供了充足的支援,例如安排他們提前來港,以便能更快適應環境;設立廣東話語言適應班並讓同輩協助,解決語言不通所帶來的問題;購置更多電子閱讀器材,通過電子閱讀來幫助他們適應香港的英文課程;根據他們的英文水平安排不同的小班,以便提供更多個別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