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創科教育 培育專業人才 迎接科技時代無限機遇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30期 黃錦輝教授 「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

政府尤其重視人才培訓及香港創科發展,投放大量資源協助學界推展創科教育,並提供各類型資訊科技支援計劃,培養學生對科技的認識和興趣,以實現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在三年前推出「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取得空前成功,深受學界歡迎,為學生奠定重要的創科基礎。因此,政府今年宣布增加撥款,將計劃延長三年。「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評審委員會主席黃錦輝教授指出,計劃希望為學生提供將知識學以致用的機會,並學會如何善用科技與技術,提升個人技能,成就未來科技人才。

協助學校申請撥款 漸進式推動創科教育

「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計劃設有專業審批委員會,為學界提供適切協助,鼓勵學校參與計劃,讓更多學生受惠。黃教授表示:「委員會在審批撥款時,會考量學校是否能夠為學生提供『動手做』及實踐學科知識的機會,例如安排比賽培訓、創新科技講座及專業支援等,提升同學對創科教育的參與度。同時,當學校申請計劃因資料不足或填寫錯誤而導致批核延誤時,審批團隊亦會提供協助,幫助學校盡快完成撥款申請;而對於未有申請計劃的學校,委員會亦致力與校方進行磋商,詳細解說計劃的成效與目的,提升學校參與計劃的意願。」

黃教授指出,「中學 IT 創新實驗室」及「小學奇趣 IT識多啲」兩個計劃環環相扣,循序漸進配合教育政策,全面照顧學生不同階段的資訊科技發展。針對小學階段,創科教育重點在於提升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培養好奇心,不會對新科技產生畏懼;對於中學生的教育,則應着重延續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增加「動手做」元素,讓他們嘗試運用科技解決問題;及至大學階段,學生除了學會以科技解決問題外,更可將其應用於商業、創業等方面,以深化科技應用的能力。

培養良好心態 敢於創新嘗試

現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教育工作者除了學習應用新科技於教育範疇,提升學與教成效外,亦應與時並進,建立迎接新科技來臨的心態,以應對各種教育新常態和挑戰。黃教授表示,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程式早前在社會上掀起一時熱話,教育界亦對該類程式對教育的影響產生熱烈討論,當新的科技工具出現時,教育工作者應保持開放的心態和態度,放膽嘗試善用這些新科技,提升課堂的教學質素,並培養學生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和終身學習者。

促進跨部門協作 建立教育分享機制

科技人才的培養,任重而道遠,並非朝夕便能夠取得成功。黃教授指出:「政府可以參考新加坡『科學中心』(Science Center) 的營運方式,該中心有別於香港科學館,新加坡的教育部及科技部在中心擁有非常高的參與度。在政府部門的參與下,『科學中心』被打造為科技教育中心。因此,香港亦可以借鏡這種『科學中心』與教育部門協作的營辦模式,每當香港引入高新科技時,由教育局主導的中心可以作為一個科技教育試點,繼而將新科技的應用方法普及至全港學校,為老師提供清晰的教學指引。」

與此同時,黃教授建議學界可以建立分享機制,讓更多老師及教育持份者就現今科技發展進行探究、交流及分享經驗。透過分享機制,可以共享不同學校優秀的課程,加強交流協作關係,讓學生可以到不同學校上課,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此外,學界亦可以定期評選優質教材,將其納入常規教案之中,為教學帶來更多思維上的突破,使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都能發揮潛能,照顧同學發展的多樣性。

提升社區創科參與度 善用退休教師專業優勢

黃教授總結:「香港要成功推動創科發展,人力資源和社區參與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為此,政府於樂富設立『STEM 教育中心』,為課程領導舉辦有關 STEAM 教育規劃和實施的課程,並讓學生進行資訊科技相關的研習。我認為這類教育中心的成效和意義非凡,未來應逐步擴展至全港十八區,並增設學校作為基地,設置共享中心。而每一區的教育中心亦可以開放給社區參與,有利於社會營造更普及化的創科教育氛圍。」此外,社會上有不少優秀人才資源,而教學經驗豐富的退休老師更是教育界珍貴的寶藏,他們充滿教育熱忱,學校可以安排退休教師團隊協助在職老師的教學工作,善用他們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提升STEAM 教育的學與教效能,啟發學生科創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