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社交智力 發展正向人際關係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社交智力 Social Quotient 文詩詠校長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 蔡康年校長 神召會康樂中學

除了IQ(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及EQ(情商,Emotional Quotient)外,近年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SQ的培育,也就是「社交智力」(Social Quotient)。根據最早提出「社交智力」的心理學家Edward Thorndike指出,社交智力是指與人相處和交往的過程中,能夠感知他人的情緒、情感和意圖,並作出適當回應的能力。良好的社交技巧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幫助建立和維持關係,並處理和解決困難,而這種能力並非如IQ及EQ般與生俱來,需要透過後天學習培養。

培養社交智力 發展正向人際關係

何謂SQ?

「社交智力」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學家Edward Thorndike提出,而因發表情商概念而聞名的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亦援引大量科學證據,再次提出SQ——「社交智力」的概念。社交智力是指理解並應對各種人士的能力,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同理心與關懷的傳遞可以使交往雙方感到快樂,社交智力越高,不僅讓生活更美好,更有助於身體健康。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可以透過現實生活中的社交互動建立社交意識,學習基本的社交暗示和期待,訓練大腦儲存他人的基本信息和掌握他人意圖,這些能力都與將來建立人際關係、投入社會息息相關,需要透過長時間累積經驗和練習。然而,新世代學生在因應疫情而生的隔離措施和五花八門的網絡媒體影響下,社交互動的機會日漸減少,不少家長亦擔心長期的社交隔離,會妨礙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的發展。

疫情如何影響孩童的社交智力發展?

在新冠肺炎肆虐下,「社交距離」成為最重要的防疫措施之一,全球年輕人都面對社交機會減少的情況。在香港,經歷長時間的停課,學生在復課後依舊需要遵守一定的社交隔離措施,這些狀況都讓孩子難以進行正常社交,影響社交智力的發展。對兒童及青少年而言,學校作為僅次於家庭的重要社交場所,他們在校園生活中,學習與同齡人互動、競爭、合作等不同類型的社交技巧,同儕之間的友誼亦逐漸發展為孩子社交的重心,這些社交經驗對社交智力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在現實社交受阻的情況下,網上的互動取而代之成為孩子與同儕聯繫的主要途徑。Daniel Goleman認為,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各種社交軟件的流行,使人們表面上緊密聯繫,實際上卻離群索居。在互聯網上消耗越多時間,現實中交談見面的機會就會相應減少。社交技能不單是資訊的交換,肢體語言、臉部表情等都是重要的社交訊息,而這些技巧都需要透過實際的交流經驗學習,單單透過社交軟件進行互動,難以取代現實中人與人的接觸和交流。

重現家庭協作 發展溝通理解能力

作為群居動物,社交是於人類社會生存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孩子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觀察、模仿及遊戲中,學習待人接物,適當地運用社交技巧可以幫助兒童更認識自己及了解他人,建立自我形象,為將來的性格及心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家長亦可以透過給予正向回饋讓孩子產生正面積極的情緒,培養與人相處的能力,對未來的人際互動深具助益。


家庭是人生第一個社會化的場所,在與家人相處過程中,家長的行為和態度皆會影響到兒童個人未來的發展,因此家長在培養兒童社交能力上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長需要以身作則,向孩子示範與人相處的基本禮儀,例如彼此每天問候、鼓勵孩子多表達謝意、引導孩子有禮地說出需求等,培養有禮的習慣,同時鍛鍊語言的理解和表達。畢竟在與他人交際中,表達或理解能力不足,會使孩子難以進行對話及回應,與群體產生疏離感,從而導致社交互動能力變弱。

從遊戲中學習 累積寶貴經驗

另外,社交智力同樣需要從經驗中學習,如邀請其他幼兒到家裏同樂、參與團體舉辦的活動、拜訪親友、到公園遊玩等,都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社交刺激,進而提升社交技巧。然而,現今雙職家庭眾多,加上疫情產生的社交距離,家長無法挪出時間陪伴孩子,在難以提供足夠社交機會的情況下,大部分家長只能以電子產品作為替代,導致孩子未能鍛錬分享、交流、合作等能力,日後回復正常的社交生活時,更容易遇到挫折。


家長可以在空餘的時間了解孩子玩遊戲的過程,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及想法,從中觀察他們在社交上的弱點,並嘗試理解及回應。除此以外,家長亦可以抽空與子女進行模仿遊戲或具互動性的桌上遊戲,讓孩子體驗不同的社交場景,探索更多不同的社會關係,從而增強同理心。

培育社交能力 由家庭做起

社會的建立,有賴於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協作,然而,社會上每個個體都擁有獨特的思維、文化背景、價值觀、個性和態度。因此,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與他人接觸和溝通。互聯網的興起,加上疫情突如其來的出現,無疑對孩子學習與人相處的技能有所影響。正因如此,家庭的角色顯得更為重要,除了一般的親子互動外,家長在待人接物時的行為和態度,亦將會成為孩子在日後建構自我、與人交流時的模仿對象。尤其是在疫情下,孩子更少接觸師長,家長作為學習模板的地位更為顯著。因此,家長更應以身作則,在溝通和交流時為孩子樹立榜樣,透過家庭的影響力,緩解因社交隔離間接導致的負面影響。


另外,親子之間的互動亦屬於社交經驗的一部份,在當前處境下更應受到重視。以往在中國傳統家庭文化影響下,香港家長甚少稱讚自己的孩子,不少家庭亦疏於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把親子關係疏離的責任歸咎於「代溝」。然而,家長必須明白,諒解、接納和肯定是化解代溝的關鍵。父母與子女成長的時代不同,可學習欣賞年輕人的文化和潮流,減少干預和指責,相信子女未來的可能性。透過多了解、多接觸,適時分享生活經驗,讓子女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傾聽,逐漸建立和諧融洽的親子關係,這對於孩子發展社交智能有莫大裨益。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性格亦有所不同,家長應該體諒及耐心引導,從旁觀察及支持。同時,家長亦需要了解,孩子因疫情持續而長時間缺乏社交生活,即使回復正常面授課程時亦會有社交退縮的情況,如不願主動與他人交流等,家長無需過份擔心,避免過度催促造成反效果。

 

「當學生擁有充份自信時,他們的社交智力自然能夠提升。」

蔡康年校長 神召會康樂中學

讚賞+溝通+體諒 強化孩子自我肯定

以往社會均認為「三歲定八十」,孩子的社交技能受着先天的性情所影響,如內向慢熱、外向好奇等。然而,蔡校長指出,後天的教養及成長環境對於孩子的社交智力也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力。「人類的大腦是唯一一個在出生後還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家長如何回應子女日常的表現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重要元素,亦是影響孩子社交智力發展的一大因素。家長若不斷强調孩子以往的負面表現,孩子自然會不停質疑自己,灰心喪氣,長遠不利於建立良好社交技巧。」

蔡校長指出,孩子的成長必需從讚賞開始,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正處於自我發現的階段,社交技巧受情緒所左右,因此教師和家長有責任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從而發展社交智力。「社交智力可以透過後天的努力獲得極大的躍進,所以我們不應一早便將孩子定型,扼殺他們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當家長意識到培育孩子社交智力的重要性時,已經踏出了教育最重要的一步。」

文詩詠校長 保良局林文燦英文小學

 

以同理心作基礎創設情景 發展社交技巧

文校長認為建立孩子的同理心是培育社交智力的重要基礎。「同理心在人與人的相處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當我們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並學會轉換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我們才較容易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我們在培育孩子的社交智力時,亦應該滲入同理心的要素,藉此強化孩子在社交智力發展的基礎。」文校長建議家長可以抓緊孩子學習運用同理心的機會,透過創設不同的情景讓孩子理解同理心的概念,體會別人的處境和感受,並進一步教導關心別人的方法。

儘管每一個人與生俱來就具有最基本的同理心,但後天的環境經驗才是發展體諒和同情他人能力的關鍵。文校長指出,家長可以繪影繪聲地向孩子描述不同行為帶來的感受及後果,多讓孩子了解別人和自己想法的差異,強化他們理解別人情緒狀態的能力,並讓孩子自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以佩戴口罩上課為例,家長可以向孩子解釋行為背後的原因:除了是保障自身,更是保護他人的方法,並指出只有大家的健康得到保障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繼續愉快、專注地學習。」當孩子能夠確切地了解每個行為背後的原因時,他們自然會合作,並從中建立正確的社交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