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聯繫、有機結合 促進兩地專業成長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36期 聖士提反堂中學 麥偉麟校長

隨着疫情過去,近兩年中港交流開始復常,香港很多學校與內地的學校結成姊妹學校關係。疫情前普遍的姊妹學校都是分佈在大灣區內,疫情後有一普遍的現象,香港的學校開始與國內不同省市的學校建立姊妹學校的連繫,這情況相信更有助加強老師和學生對國家文化、歷史、國民身份認同、國情教育多角度的理解。

締結姊妹學校關係

兩年前開始聖士提反堂中學不斷物色國內不同地區的學校以締結姊妹學校關係,連同七月及八月將簽訂協議的學校,在內地共有七所姊妹學校分別位處北京、南京、青島、成都、東莞和深圳。學校的種類包括官辦和民辦的學校、有集團式管治的學校,也有區級管轄和市教育局直接管轄的學校、有主要施行國內課程的學校,亦有開辦國際課程和香港中學文憑試課程的學校。與這些不同城市、不同類型的學校交流,能拓寬老師和學生的視野,其優點最少有三項。

提升國民教育成效

第一,學生有機會參與姊妹學校一整天的學習活動,必能對國家的教育有更準確的了解和體會,且能增進彼此的情誼。活動開始的時候一般包括升旗禮及由學生主持的旗下講話,現場的氣氛讓到訪的香港師生感受到內地同學對國家的情懷、對國旗的尊重、對民族的自豪感。教育局強調國情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最理想的情況是能做到「自然聯繫、有機結合」,在姊妹學校現場參與升旗禮正正能讓學生自然感受到家國情懷。不少得的當然是與內地同學一起上課和活動的環節。學生一般也會分配到由一至兩位內地同學全程照顧,大家日後亦可保持聯繫,多聯繫自然能夠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這種自然連繫對國家的認識比單從課本上的認知更有成效。

親身體驗國家發展

第二,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姊妹學校遍佈不同地方確能讓同學了解不同省市的風俗、文化和歷史。在北京和南京的參訪活動中,同學真切體會到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及民族自強的重要,在青島了解齊魯文化亦是另一番體會,在成都讓學生親身與大熊貓接觸,在大灣區更能目睹國家科技一日千里的發展,這些親身的經歷較文字的描述更能觸動人心。

交流教學新思維

最後,校園的參訪能為老師帶來新的思維。課程的編排、學生成長支援策略的鋪墊、教師的教研文化以至硬件的設備,都能讓帶隊的老師目不暇給,這些經驗亦可讓香港學校的管理層借鏡。雖然兩地的學校文化畢竟存在着差異,但不少優良的策略經調適後其實是互通的,多進行這些互相觀摩和交流的活動必能促進雙方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