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創新 建構通用數據標準 共享資源提升全港教學效能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城 行政總監鄭弼亮 數碼資產管理系統標準制式 教育專業23期 虛擬學習環境

新冠疫情肆虐,加上科技持續提升,學與教模式隨之產生變革。全球教育機構普遍認為,利用科技打造數碼化教學環境的時機已經成熟。作為致力推動學界善用資訊科技配合課程變革的先鋒,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先生表示,香港教育城十分重視發展跨地域的優質網絡平台,期望透過與不同的合作夥伴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為教育界建立一套具普及性、統一並符合國際標準的數碼資產管理系統標準制式,將學校教學內容、書商電子書、老師備課材料、評估等集中管理,也保障了學校的數碼資產,儲存搜集學生學習的大數據,制定統一界面及輸入規格。

推行VLE 開展教育未來

隨着電子學習模式日漸普遍,虛擬學習環境(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簡稱VLE)漸漸成為教育界最為關注的科技產品之一。透過具規劃的網路虛擬空間,師生可進行文本模式、2D/3D身歷其境等方式的教學與學習互動,突破空間的局限。香港教育城亦於2016年開展VLE計劃,期望加深教育界對VLE的了解,鄭弼亮補充道:「VLE能夠融合並整全地管理教學、學習、評估、協作、回饋以至學習數據分析,深化電子學習成效,對學校管理層、行政人員、老師和學生各有好處。」

談及電子學習,不少人以為教學團隊透過電子平台收、發功課便是電子教學的全部,這個誤解導致電子教學的發展受到局限。「在九十年代,電腦在商業社會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引起香港教育界對資訊科技教育的重視。當時的教育統籌局於1998年推出《第一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與時並進善用資訊科技學習五年策略》,其中內容包括於校舍內設置電腦及投影裝備、利用電子簡報進行授課等,而互聯網在當日還未普及。部分老師更誤解以為只需將紙本教科書改為以簡報形式進行授課,便已達成電子教學的理念。」當時,電子學習還在萌芽階段,多數老師還未理解科技在多媒體內容,教學法甚至管理層面的重要性,只着重硬件或科技本身的引入,限制了電子學習的發展。

標準化格式 創設嶄新環境

電子學習講求創設嶄新的學習環境,配合多元的教學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廿一世紀共通能力。「在廿一世紀能力的框架裏,『ICT Literacy』正是其中一項重點必備技能,透過培育學生應用電子工具於生活、學習甚至未來工作的能力,從中發展他們的4C能力,即『明辨思維及解難(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溝通(Communication)、協作(Collaboration)、創造與創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VLE正正能夠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讓學生能夠在科技世界裏更充分發揮潛能。」

鄭弼亮指出,平台需要具備互動性、同步性及團體感,學生除了得知功課的評分,更能夠從詳細的評估回饋中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而不單只是由教師單向「管理」。以本港大部分老師採用的Google Classroom為例,雖然介面易用,卻只作為雲端檔案存取之用,並非真正的學習管理系統,老師無法透過學習數據整合,檢視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況。

香港教育城引入VLE計劃,目標是推動標準化並兼容第三方電子資源的格式標準,學校可根據自己需要選擇最合適的平台以及內容供應商,即使將來要更換學習平台,內容可以輕易轉移至新平台,不用大費周章。「對於學校而言,可嵌入坊間第三方電子資源的平台,讓老師能夠靈活匯入及匯出教學資源,省卻重複製作教材的時間,同時方便管理。對於行政及管理層而言,即使老師職位出現流動,課程及內容仍存放在平台內,學校的教學資源依然能夠持續優化,有助傳承,也有助學校利用平台作大數據分析,統整資料。」

善用科技 緩解繁複校務

教育科技會否加重教學負擔?鄭弼亮並不贊成這個說法,他認為學校不需要耗費人力在平台技術上,老師只需要透過雲端管理便可以創建網上課程,從上傳課程材料、管理課堂討論、製作及發放功課、測驗和考試,以至批改,並監督學生定時完成,皆能在同一平台內發生及完成。教學資源亦可以集中存放及管理,不受老師的流動性的影響,因此引入數碼管理反而有助支援繁複的校務。

翻新思維 完善數碼管理

疫情帶來教育轉型的契機,很多人都認為數碼轉型正於教育領域開展,但是單單使用電子工具,並不代表完成數碼轉型,當中涉及新的教學法,系統化的管理及運作模式,甚至思維改變及政策的配合,並非單靠提供平台服務就能達成。鄭弼亮認為要成功推動全校使用VLE, 學校管理及領導思維的改變最為關鍵。「一般學校的運作都很傳統而且很獨特,與商業機構不同,很少利用第三方提供的服務,亦不用與科技公司建立夥伴關係,電子學習的轉型顯得比較碎片化,無法整體推動數碼轉型。」管理文化及運作模式的改變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至少需要經過五至十年的經營,因此從一開始制定一個正確而全面的發展方向,對於學校而言十分重要。

疫情下,學校都深刻了解到電子學習的重要。以教城於2020年設立的「網上學習360°專頁」為例,單單一個星期內便已經有二百多間學校應用該項服務。最近,學校提早放暑假,教城再推出「特別假期.自學加油站」專頁,整合各項網上資源,協助學生善用假期。鄭弼亮期望將來能夠慢慢改變香港教育界的生態圈,從推動學生自主學習開始,再以建立廿一世紀能力、個人化學習作為下一個目標。當下,香港教育界需要先合力解決教材的互通性,以及提升學校對電子系統的管理能力。

集腋成裘 確保優良教材

除了學校需要努力轉型外,教科書開發商的參與對於電子學習成功與否亦是舉足輕重。以往紙本教科書的修訂是每三年一次,但當轉換成電子書時,開發商便需要增加額外的配套,如遊戲、影片、音樂等,需要定期更新,當中的成本只會有增無減。「所以我們為教科書開發商提供普及數據格式,減少平台開發及管理開支,讓他們可以在穩定的環境下持續製作豐富教材,而無需另建平台,節省大量成本,甚至比每三年重新出版實體教科書還要低。」鄭弼亮相信只要能將資源合理地分配,並把不同教學設計集腋成裘,必能提高本港整體教育素質。

電子學習配套計劃 提高教育素質

教育局於去年10月宣布提出優質教育基金──電子學習配套計劃,撥款5億元支援及推動電子學習,應對疫情下的教與學新常態。鄭弼亮表示,香港教育城將積極參與其中,促進學界、大專院校、教育及專業團體等深入合作,發展和提供學界進行電子學習所需的配套。

鄭弼亮先生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推動創新 建構通用數據標準 共享資源提升全港教學效能推動創新 建構通用數據標準 共享資源提升全港教學效能推動創新 建構通用數據標準 共享資源提升全港教學效能推動創新 建構通用數據標準 共享資源提升全港教學效能推動創新 建構通用數據標準 共享資源提升全港教學效能推動創新 建構通用數據標準 共享資源提升全港教學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