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令學生產生追求知識的慾望? 【好奇心】 (53期)

文: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英語教師支援協會主席 Double R 整合法 露雲娜老師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不難發現以下現象:

在課室裏,小學小一、小二年級的學生不論是發問或回答問題都十分踴躍;三、四年級的學生上課時的舉手數目明顯開始減少;到了五、六年級,已很少人主動回答問題了。

這情況是否代表好奇心會隨着年齡或成熟程度提升而降低?答案是否定的。筆者曾經觀察成人學生,他們對回答問題的熱誠絕對不會比我剛才所説的學生遜色。事實上,只要是同學喜歡的主題,他們會用盡方法不斷追蹤探索,情況就如很多人「追星」一樣。是甚麼原因導致年級越高,越冷待老師的提問呢?

最大的元凶可能是教學模式冷卻好奇心所致!眾所周知,香港已進行了多次教育改革,但面對升學的分數要求,老師的教學模式仍得依重操練。結果,當學生觸及考試以外的知識(俗稱 out syllabus),雖然內容很多時比要考的有趣得多,但會被輕描淡寫地帶過。至於考試範圍內的內容,為求分數不知不覺間利用了背誦方式或不斷抄寫正確答案,達致熟練程度為止的技巧,對於箇中成因原理卻不甚理解。筆者認為有效的學習不能單靠用「手」,必須經過「大腦」的整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若學習不足以滿足好奇心,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便逐漸減退。正如筆者早前所説,小學是學習的孕育期,正確的學習態度及模式一定要打好基礎,必須要穩固「學會學習」的根基。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曾説“I have no special talent, I am only passionately curious.”意思是「我沒有特別天份,只是對周邊的事十分好奇。」換句話説,在小學階段,家長及老師應盡量教授小朋友發問的技巧,鼓勵學生建立觀察力及解難能力,對身邊的新事物問個究竟。正如很多人問筆者為何知道眾多英語箇中奧秘,原因在好奇心驅使下,我願意不斷去尋找解決困擾學生多年的英語難題的方法,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筆者深信學習興趣及學習動機是跟成績100% 掛鉤的。

愛爾蘭詩人James Stephens 所説“Curiosity will conquer fear even more than bravery will.”(好奇心比勇敢更能戰勝懼。)“We get wise by asking questions, and even if these are not answered, we get wise, for a well-packed question carries its answer on its back as a snail carries its shell.”(通過提問來我們獲得智慧,即使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回答,我們也會變得有智慧,因為一個精心包裝的問題會背它的答案,就像蝸牛背着它的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