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灣區 國際教育樞紐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33期 大灣區 教育 粵港澳2019 年 2 月 18 日,國家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等方面作出全面規劃,標誌着大灣區發展邁向新里程。在國家的全面支持下,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添發展動能,為青少年開拓新的空間與機遇。習主席提倡「教育強國」的發展理念,持續推動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以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作為國際化和多元化的區域教育樞紐,香港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能夠服務國家發展需求。特區政府亦從不同方面加速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例如推動香港的大學到大灣區城市合作辦學、開辦港人子弟學校、兩地教師的教育專業交流,以及拓展姊妹學校計劃等,為國家「科教興國」戰略做好人才支撐。
粵港澳合作辦學 創造發展機遇
國家要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離不開教育的高水平合作和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清晰明確規劃了大灣區教育發展的宏大藍圖,提出「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鼓勵粵港澳三地中小學校結為姊妹學校」等重要事項。香港政府積極回應國家發展需要,打造大灣區成為高等教育的發展高地,各所院校亦把握教育新機遇,開展不同校際合作項目。香港先後有多所大學計劃進駐大灣區城市辦學,包括: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分別在廣州、深圳、東莞、肇慶、佛山等大灣區城市籌建分校,藉以發揮香港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國際化的優勢,為兩地學生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除了高等院校合作辦學外,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迅速發展,於內地城市開辦的中小學「一條龍」港人子弟學校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成為兩地聯手發展優質教育的一大特色。港人子弟學校有助推動兩地在教育範疇有更多「互聯互通」和對接,為大灣區建設發揮示範作用,吸引青少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人子弟學校不同於國際學校的教育模式,借鑑了香港的教育理念和課程設計,同時糅合了內地在地化的教學特色以及深厚的歷史底蘊,不僅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升學路向,能夠順利銜接內地高等教育、國際文憑課程,甚至回港繼續深造,在未來創造無限發展可能。
促進兩地教育協作 加強師資人才流通
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融合、發展,越來越多香港人選擇到灣區城市工作和生活,尋找不同發展機會。伴隨香港辦學團體在大灣區開辦分校,陸續有更多的港人子弟學校落成,這些院校會聘請持有本港學位教師教育文憑(PGDE)的教師授課,進一步為本港青少年,尤其準教師帶來更多發展空間,擴闊教育專業的出路,協助大灣區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的重要助力,為國家培育具備愛國意識以及世界觀的優秀人才。
此外,教育局亦致力促進兩地的教育協作、交流,舉辦「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安排多位內地的專家教師赴港,與本港的中小學及幼稚園進行交流,分享範圍涵蓋語文、科學、中華文化、藝術與創意等領域,共同推動兩地的專業成長。透過兩地教師加強協作,分享良好及創新的教育經驗,有助大灣區培養高質素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為國家建設教育強國,發展優質教育發揮重要作用。
深化姊妹學校計劃 共譜教育新篇章
姊妹學校計劃自 2004 年推行以來,為香港的中、小學及特殊學校提供一個專業交流及合作平台,並逐漸發展成為粵港澳三地規模最大的校際交流項目。特別在國家頒布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計劃進一步帶動大灣區基礎教育的交流合作與發展。姊妹學校計劃除了不斷拓展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更將合作範圍從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區,覆蓋至廣東省所有地級市,粵港澳學校簽約締結姊妹學校的數目不斷再創新高,突破以往規模,共同發展大灣區教育新藍圖。香港政府亦積極鼓勵新加入的姊妹學校舉辦不同層面的交流活動,讓師生互相學習、提升教育質素,譜寫大灣區教育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