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科教興國 教育規劃與「一國兩制」相適應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26期 黃錦良校長 教聯會 愛國教育支援中心 《施政報告》目前,香港進入由治及興的新時代,新一屆政府上場,強調以結果為目標,為市民做實事,展現施政新風。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教育範疇,強調要加深青年認識國家與世界發展趨勢,了解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性。為了配合香港未來創科發展,今次《施政報告》的其中一大焦點,落在推動 STEAM 教育。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了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當中包括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而《施政報告》正是對此有所回應,「總的來說,可以用『科教興國』四個字來概括,這也是國家發展戰略。」
加強科技教育
《施政報告》以 STEAM 教育為切入點,推動創科教育。在課程方面,當局提出高小推行強化編程教育,以及在初中課程加入創科元素,旨在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早前,教育局採納了教聯會的建議,只要擁有理工科資格,未獲教育文憑也可入職成為小學的 STEAM 教師;而《施政報告》進一步提出,學校還須委派教師擔任 STEAM 教育統籌。
黃錦良指出:「STEAM 屬於跨學科項目,須由專職的統籌主任,帶領各科的教師。倘若當局為每所學校設立 STEAM 統籌主任職位,對推行相關教育大有幫助。」他亦表示,「習主席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十分重視科技發展,當中培育科創人才,自是不可或缺。」
提升教師專業操守
黃錦良表示,社會對教師質素及專業操守有很高期望。再者,在愛國者治港的原則下,教師承擔培育德才兼備學生的重大責任。《施政報告》提出,教育局將在年內推出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具體說明教師須具備的專業和個人操守規範。此外,政府公布由2023/24 學年起,基本法測試要求擴展至直資學校及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新入職及將晉升的教師,亦要到內地進行交流考察。
黃錦良認為此舉有助提升教師對國情的認識,從而教育好下一代。「當然,我們認同準教師接受師訓時,理應達到內地考察的要求。為了提升成效,當局須為教師創造足夠的空間,理順進修安排,深入探討各項落實細節,有系統地提升教師專業操守及國情的認識。」
青年興香港興
黃錦良引用習主席在七一回歸的重要講話,特別指出「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不論青年的置業、就業、學業、創業,社會都要為他們創設更多機會。
《施政報告》以「職學聯通、多元發展」的策略推廣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鼓勵年輕人按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升學出路及加入不同行業。「過往社會視入讀大學為必然,其實行行出狀元,故我們要讓學生在中學時期就開始認識未來職業導向,發揮潛能。」
此外,為配合國家發展,政府提出目標在未來五年,本地資助大學的學生中,修讀 STEAM 學科的佔35%,修讀「十四五規劃」下八大中心相關科目者佔60%。黃錦良指出,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青年不只局限於在香港發展,只要肯自我裝備,放眼神州,機遇處處。
大力推行國民教育
要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我們需要培養愛國、德才兼備的新一代,故推動國民教育是重中之重的工作。行政長官李家超銳意充實國民教育體系,向學生灌輸國家觀念,培養國民身份認同。近年,特區政府將會加強推動兩地交流,其中中小學增加與內地交流的次數,通識科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亦增設到內地交流的部分。
黃錦良對此表示欣慰,「過往官校總是不作為,現在特區政府能牽頭推動,先行先試,舉辦聯校國民教育活動。官校做得好,就可推廣至其他學校。」同時他亦建議,官校應率先設立國民教育統籌主任,並且為他們提供相關培訓,例如教聯會轄下的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就可發揮作用,為國民教育統籌主任提供支援。他又指出,現時國民教育的教材及培訓仍有待優化,需要為教師提供具系統性的培訓,提供統一的教材,這樣才會接收一樣的資訊,不會存有落差。當然,課程的具體細節,尚待共同探討。
黃錦良認為,放眼在國家層面,習主席提出教育為先,教育是一項投資,期望未來人才能服務香港,服務灣區和國家。香港青年亦須為國家作貢獻,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施政報告》正好回應習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四點希望」,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務求做到「科教興國」。未來特區政府應與前線教育同工同心協力,攜手推動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