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延伸價值教育 趣味方式領略孝悌之道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44期 鳳溪創新小學 優秀教師

孝悌是仁的根本,自古以來,孝敬父母及愛護兄弟姐妹一直是仁的體現。鳳溪創新小學的吳凱旋老師以「從探索經典古詩《七步詩》領悟孝悌之道」為主題,結合二年級的校本古詩文課程,圍繞家庭中與長輩和兄弟姐妹的相處,讓同學們深入探索孝悌之道。吳老師表示:「我們希望藉着這個課題,教導小朋友與家人正確的相處之道,同時讓他們明白在學校這個大家庭,應如何與同學友好地相處。」此計劃備受學界肯定,榮獲2024年優秀教師選舉的教學組獎項。

善用資訊科技 建構深刻認知

作品所蘊含的豐富內容。為此,她將虛擬實境技術(VR)應用於教學,讓學生善用資訊科技來解讀和細味詩句的意義。通過了解作者曹植的背景,同學們能更深入理解《七步詩》背後那段驚心動魄的故事:曹操在世時偏愛才華出眾的兒子曹植,導致魏文帝曹丕心懷嫉恨。曹丕即位後下令曹植在七步內作詩,若不成功則處死。最終,曹植以煮豆為主題,創作了傳世的《七步詩》,道盡兄弟相殘的可怕。學校借助VR技術,讓同學對《七步詩》建立了初步但深刻的認知,教育學生要與親人和睦相處。

上演「七步成詩」 引申孝悌之道

為了啟發學生使他們能從「反面教材」中理解孝悌的道理,吳老師將「七步成詩」的故事引入課堂,展開有趣且生動的角色扮演活動。同學們被邀請扮演曹丕、曹植及曹操三個角色。在過程中,吳老師會精準地在不同節點將故事定格,訪問「曹丕」和「曹植」兩兄弟的內心感受,並詢問「曹操」作為父親,在目睹兩個兒子發生矛盾時的想法。這樣的安排讓同學透過這個「反面教材」深入領悟孝悌之道。正如《弟子規》所云:「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長應關愛弟弟,弟弟應尊敬兄長,家庭成員應互助互勉、相親相愛,讓父母感到欣慰,孝道也自然會在其中得以體現。

延伸日常生活 貫徹正向價值

在課堂開始前,吳老師會進行訪問,了解同學們是否曾與家人或兄弟姐妹爭吵。她分享道:「不少同學都舉手發言,表示在相處過程中遇到不同的矛盾。他們在分享關心的趣事或矛盾時,情緒都會非常高漲。」當同學們理解《七步詩》的意義,體會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可悲之處時,吳老師便將古詩文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延伸至學生的生活經驗。

她引導學生回憶與家人的點滴,並播放家長的錄音,讓家長回憶學生在家中的爭吵情景,並表達對此的感受。吳老師以此為案例,引導同學進行分析,從同理心和孝悌的價值觀出發,教導他們如何處理這些矛盾。通過反思個人在家庭和學校中與家人、師長及同學的相處態度,同學們學會了如何與家人融洽相處,與師長和同學共建和諧的校園,進而關心社會。

時光倒流 反思過去矛盾

同學們通過《七步詩》和家長分享的案例,深刻體會到家人之間發生矛盾時的複雜心情。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學會以正面的價值觀進行分析。接着,吳老師設計了一項有趣的課堂活動,邀請學生到「時光電話亭」,讓他們打電話給過去與家人發生矛盾的自己。這項活動假設時光倒流,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勸戒曾經的自己。吳老師分享:「同學們的反應格外投入,起初他們滿臉疑惑,不明白為什麼要打電話給過去的自己。但在過程中,他們不斷成長,學會反思自己,思考如何運用所學,去勸說曾經衝動的自己。」

同根同心 植根孝悌之義

「同根」的概念不僅適用於小朋友與家人,也可以擴展到學校這個大家庭,讓學生與師長和同學之間形成「同根」的連結。在經過詩文賞析、課堂活動與反思後,吳老師安排了一系列的跟進環節,促進「同根」的更深層次意義——「同心」。學生將自己的承諾寫在書籤上,並掛在「品德樹」上,表達在家庭和學校實踐所學的決心。

此外,古詩文學堂也設置了評估環節,一方面由家長評估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另一方面由老師觀察他們在課堂上與同學的相處情況,實現家校合作的整體評估。為了延伸《七步詩》中以豆為主題的內容,課堂還包括了種豆活動。每位同學獲發一顆刻有「孝親」的豆,讓他們帶回家種植,寓意將孝悌之義深植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