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模式 推動國情教育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32期 余淑萍老師 陳漢龍老師 陳逸聰老師 陳啟煜老師 梁美莉老師 南屯門官立中學國情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通過學習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能夠了解國家的發展歷程,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南屯門官立中學自 2021 年 4 月成立「國家安全教育統籌委員會」,協助學校以全校模式推動和維護國家安全及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策略和措施。學校從「認知」、「情感」、「實踐」三方面出發,作為推動「國民教育」的基石,成功培養學生對社會和國家關切愛護的情懷。憑藉多元全面的國情教育策略,余淑萍老師、陳漢龍老師、陳逸聰老師、陳啟煜老師、梁美莉老師成為 2022 年優秀教師選舉國情教育組入圍特選嘉許獎小組得獎者。
跨學科協作教學 奠定國情教育基礎
國情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元素,南屯官從不同層面加深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建立國民身份認同。陳耀明校長表示:「我們深信每個學生有不同的興趣和專長,透過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學生可以從各個範疇為國家作出貢獻。而國情教育環環相扣,很多學科都牽涉其中,包括地理、歷史、科學、視藝⋯⋯各學科均可從不同層面介紹國情,讓學生建立更廣闊的視野,因此憑單一學科推動國情教育是不夠全面的。」學校將視藝與 STEAM 相結合,教導學生製作「國情號」和「國安號」兩個飛機模型,並在機身髹上了青花瓷的紋樣,表達對國家的情懷。
「南官賀中秋」是學校一次大型的跨學科國情教育活動,包括中文科、英文科、歷史科、視藝科皆參與其中。節目之一的話劇表演,內容講述兩位太空人為了國家發展,踏足月球進行半年的科學探究,犧牲和家人共享中秋佳節的美好時光。透過太空人帶月餅上太空,並利用人造衛星為家人送上祝福的情節,學生深刻體會到中秋節的溫情,感受傳統節日的現代意義。同時,學生十分投入話劇表演,儘管綵排時間倉促,但他們仍積極參與其中,盡心盡力佈置話劇場景。
重視傳統節日 弘揚中華文化
余淑萍老師指出,透過節日認識中國文化,是國情教育重要的一環。學校除了舉辦「南官賀中秋」活動外,更在農曆新年推展「中國文化周」,讓學生認識節日背後的起源、意義,全方位了解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梁美莉老師補充:「把握特別日子,因時制宜,是推行國情教育的訣竅。例如五四青年節,紅十字青年團參加五四青年節升旗禮活動,早上四點多便回校坐旅遊巴前往灣仔金紫荊廣場。回校後,學生在閱讀課與同儕分享難忘體驗,而老師亦藉此介紹不同五四文學作家的作品,提升文化內涵。」
拓闊學習視野 緊貼時代發展趨勢
在推展國情教育的過程中,與內地的交流亦十分重要,學校積極與內地姊妹學校舉行分享交流活動,就着中英文、視藝、STEAM 等範疇互相觀摩。例如和姊妹學校進行視藝交流會,學生第一次面向公眾介紹自己的作品,互相分享設計的背景、理念,亦能夠了解內地的最新發展。同時,兩地三間姊妹學校更出版了作品集,每個分享的學生都可獲得一本,他們十分珍視自己的學習成果。雖受疫情影響,新書發布會只能線上舉行,但已開啟了姊妹學校合作的里程碑。學校期望未來在視藝、體育、地理等各個學科都可以有類似的交流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國情,未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與此同時,今年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後,學校安排學生先後到肇慶、深圳、北京等地與內地學生交流。兩地學生一同在北京打籃球;在肇慶包肇慶糉,都是難能可貴的體驗,他們在活動中亦互相交換聯絡方式,建立兩地深厚的情誼。此外,香港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亦學習到對方身上的優點,例如有同學看到內地同儕早上跑步,便感到自己也需要鍛鍊身體,強健體格;他們在觀課時,看到內地學生在課堂上踴躍回答老師的提問,不怕出錯敢於接受挑戰,亦成為他們的學習目標。有見與內地交流的成效顯著,學校未來計劃將交流活動擴展至佛山、重慶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