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 服務社群 積極推動優質教育 為學生開創更美好明天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83期 梁文珊校長 廖子良校監 朱偉林校長 鳳溪公立學校慈善法團

鳳溪公立學校慈善法團由新界廖氏一族創辦,以氏族的名義,興教辦學,取代「卜卜齋」的教學模式,以及打破女子不能接受教育的舊有觀念,開創了新界鄉村辦校的先河。辦學團體興辦了鳳溪幼稚園、鳳溪第一小學、鳳溪創新小學、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鳳溪第一中學及鳳溪廖萬石堂中學在內 1 所幼稚園、3 所小學及 2 所中學,致力承傳先輩的辦學使命,對教育不遺餘力,以育人為己任,惠澤社群,推動優質教育發展。

致力社會服務 開創教育先河

新界上水鄉廖氏一族先賢致力於社會服務,早在 1932 年已經預視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時代需要,着手興教辦學,在其宗祠(即現時廖萬石堂),改建了一所學堂,充分體現廖氏重視教育、培德育才的傳統。廖子良校監分享,初時建校實屬不易,宗祠亦需要進行改建,由一所民辦學堂發展至今日的規模,有賴廖族前人及辦學團體的大力支持,為學校提供豐富資源,每個校舍皆設備完善,空間寬廣,環境優美,惠及全港學生,作為社會培育優秀人才的良好土壤。

在發展優質的普及教育外,慈善法團亦積極投入社福及慈善工作,興建安老院,以及建設鳳溪社會服務綜合大樓。綜合大樓設有五個部門,分別為安老部、護理部、日間護理中心、長者鄰舍中心及醫療中心,為北區長者提供高質素及多元化的一站式安老服務,致力於營造一個舒適、安全且充滿關愛的環境,貫徹敬老、愛老、護老的宗旨,服務社群。

歷經三代傳承 濃厚鳳溪情意

廖校監與「鳳溪公立學校」擁有深厚的淵源和情誼,自師範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於 1996年獲聘為鳳溪廖潤琛紀念學校校長,繼之調任鳳溪第一小學上午校校長兼任鳳溪幼稚園校監。退休後繼續擔任鳳溪第一小學及鳳溪幼稚園校監,延續兩所學校的緊密聯繫,包括兼任鳳溪多所屬校的校董。廖校監回憶:「家父和我都在鳳溪小學讀書,我的兒女亦畢業於鳳溪小學,見證着鳳溪的發展與變遷,歷經三代人的傳承,對鳳溪的情意始終如一,使我更熟悉學校的校情與發展方向,不遺餘力地推動學校邁往向前,培養更多學生成為優秀人才,日後回饋社會。」

完善教學設施 助學生愉快成長

辦學團體一直以學生為本,持續投放資源,營造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學習環境,為推動體育運動的全面發展,除了成立攀樹隊、射箭隊、高爾夫球班外,更着力興建「賽馬會鳳溪室內游泳館」,協助同學發掘天賦潛能。廖校監表示,我們致力貫徹「創意與傳統並重,體藝伴學術齊飛」的教育理念,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學術課程,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成就未來多元人才、國家棟樑。

電子教學先行者 分享經驗、回饋社會

鳳溪公立學校慈善法團高瞻遠矚,具備廣闊的眼界,掌握社會的發展趨勢,深諳創新科技與教育的關係密不可分,因此投放大量資源推行電子教學模式,成為該範疇的「先行者」。廖校監回憶:「當時政府尚未有這方面的資助,我們便自行摸索,與相關機構合作,當中有電子平台公司,亦有網絡供應商,由他們免費提供 Wi-Fi,我們負責收集數據,實踐電子教學,繼而推廣至其他學校。例如舉辦大型交流會、「資訊科技日」等,向全港學界分享相關經驗,推動香港教育的創新發展。」

毗鄰優勢、同出一脈 資源靈活運用

鳳溪第一小學與鳳溪幼稚園位處毗鄰、同出一脈,擁有相同的教育理念,能夠共享教育資源,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例如就資訊科技發展方面,雙方可以共享人才資源、教學設備,以及分享教學政策等,營造全方位學習體驗。同時,學校以「學術型機構」為定位,兩所學校定期交流專業意見,共同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廖校監表示:「鳳幼的老師先了解鳳一小的教學內容,然後對幼稚園課程作出調適,待鳳幼生在幼稚園畢業後,能夠在相同的教育理念下繼續學習,不但提升課程教學的連貫性,而且在幼小銜接上也更為全面。此外,位處毗鄰的優勢,讓兩所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互動學習機會,透過合辦各類型活動,營造學習、交流文化,幫助同學更快地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