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抗感與清熱解毒

文: 教育傳媒

清熱解毒 抗感 金銀花 菊花 板藍根 甘草 麥冬

  近日面對疫情,不少人會飲用抗疫湯茶,希望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當中如金銀花、菊花、板藍根這類清熱解毒藥材,是否適宜經常飲用,我們又應如何攝取呢?


  在中醫理論中,並沒有「細菌」、「病毒」的字眼,表述來自外界的致病源時多用外感「邪氣」、「疫癘」之氣等概念。針對熱性邪毒,根據「熱者寒之」的治則,宜選用寒涼性質的中藥,此類藥材品種繁多,其中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現代藥理研究也發現不少對細菌(如金黃葡萄球菌)、病毒(如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是以,近期的抗疫方部分也針對抗菌、抗病毒的目的選取藥材,藥方整體偏於寒涼,市民在清楚了解中藥性質、副作用和攝取宜忌後,可酌情使用,但建議先諮詢中醫師。


  踏入秋冬寒冷季節,飲用寒涼中藥也應謹慎,若沒有感冒但感咽乾不適,相比服用寒涼中藥,其實可先以麥冬6 克、甘草3 克煲水代茶飲用,以助利咽止痛並取益氣滋陰之效。

抗疫常用中藥舉例:


金銀花:性味甘寒,歸肺、心、胃經,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常用於癰腫疔瘡、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熱毒血痢等。夏季時,可適量飲用以清熱解暑,防治咽喉腫痛、小兒熱瘡熱痱等,成人份量約6-9 克,小兒宜份量減半,以500 毫升水煲沸約3 分鐘便可。G6PD症(即蠶豆症)患者忌服,以免增加溶血反應的風險。


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能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常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目赤頭昏、疔瘡腫毒等。疏散風熱時多用黃菊花(即杭菊),清肝明目則多用白菊花(即滁菊)。平日焗泡茶飲時,用3-6克已可。


板藍根:性味苦寒,歸心、胃經,能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常用於發熱、咽痛、瘡毒等。因其藥性寒涼,故不宜日常服用,出現咽痛瘡腫時可取6-9 克煲水飲用。


  以上的藥材,皆常見於治療風熱感冒、咽痛、溫病、熱毒外侵等病癥的藥方、中成藥中,其中菊花擅清頭痛目赤,金銀花、板藍根多用於咽痛瘡腫。脾胃虛寒,如易胃痛腹瀉,或體質偏寒,如易手足冰冷者,不宜飲用。

甘草: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清熱解毒、驅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常用於心脾氣虛、咳嗽有痰、腹痛、四肢攣急兼痛、緩和藥性、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食中毒等,但濕滯脹滿人士不宜飲用過多。


麥冬:性味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常用於陰虛燥咳、口渴咽乾、腸燥便秘、心煩失眠等。因其滋潤性質,大劑量能引起腹瀉,另外,感冒時不宜自行服用。


  如希望飲用有助抗疫的日常湯水,宜選用兼顧扶正固本與抗感解毒的湯方,如筆者工作的機構——博愛醫院設計的湯方便以桑葉、菊花、南杏清肺,蘆根、麥冬清熱生津,黃蓍補氣,茯苓、陳皮、熟薏米、炒扁豆、藿香共奏健脾和胃、行氣化濕之效,再以甘草調和諸藥。


  抗感解毒,有賴強健的脾胃升清降濁,順利消化吸收飲食營養,把代謝物、毒素等排出,加上充足睡眠、舒暢心情和適當運動,便是最天然可靠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