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資訊科技 迎接 21 世紀挑戰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33期 佛教黃允畋中學 周少宏老師

21 世紀是複雜多變的新時代,資訊科技突飛猛進,深深影響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發展,單一知識已無法應付生活所需,教育趨向跨學科結合,統整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佛教黃允畋中學資訊技術委員會主席和資訊及通訊科技科主任周少宏老師,利用資訊技術重新設計和規劃學校課程,配合 21 世紀課程的發展,成為 2023 年度優秀教師選舉教育管理組入圍特選嘉許獎個人得獎者。

開設「空中教室」 提供學習支援

周少宏老師於 2020 年 9 月疫情期間入職新校,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利用資訊科技幫助老師和學生。眼見疫情底下難以安排面授課堂,他和同事為所有科目建立了「空中教室」,當中包含科目介紹和最新資訊。同時,老師亦會上載教學影片,供全校學生瀏覽。學生除了研習自己必須學習的內容外,也可選擇任何科目、任何級別的學習內容,無限次瀏覽和研習,並可以做相關工作紙。

實踐優質品行 關顧社會群體

學校重視培育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周老師冀望學生的產品能發自同理心,探究如何改善他人生活。例如在疫情期間,政府勸喻市民在U型水管注入漂白水,但老人家蹲下注水十分不便,學校推動物理、科學、電腦科、STEM、德公社跨科合作,帶領學生探討如何解決問題,教導他們運用同理心感受長者的處境,並用物理、科學等基礎知識「動手做」。最終,學生製造了長身水管,使長者不用蹲下便可注入漂白水,解決生活上的難題。

知識融會貫通 促進全方位發展

周老師和他的團隊以發展學校自設的資訊技術課程為重點,逐步與各個學科合作,以資訊技術、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社會服務為核心合作夥伴,建立廣泛、深入的跨學科課程和活動(STEM+)。通過豐富「STEM+」課程內容,注重優秀的社會服務和價值教育,旨在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包括心智、身體和精神方面。「跨科合作要先找到各科相關的主題,然後安排教學上的次序,大家對教學進度有共識,繼而制定合適的時序。當中需要不同科目的科主任和老師互相協調,建立緊密溝通關係,積極找尋相關主題,從各種宣傳單張、計劃、比賽中找到靈感,只要互相關連,不同學科就可以合作,一起開會商談。」

推行跨科協作 確立人生志向

資訊科技作為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周老師於語文課引入 AI 功能,使普通話和閱讀課的老師都可將朗讀素材放上平台,幫助學生學習朗讀,並由 AI 評分,逐漸掌握如何聲情演繹文章。中文科亦會透過 VR 提供不同學習場景,讓學生沉浸其中,從而理解課文及啟發創作靈感。同時,周老師積極推動跨科學習,例如電腦科學習基礎知識,STEM科便安排動手做;數學科教授圖表,電腦科便學習製圖。

此外,電腦科課程亦會糅合跨學科學習元素。中一學生學習基本電腦知識、文書軟件、簡單編程;中二學生學習多媒體影片剪輯、圖像編輯軟件;中三學生則學習編寫簡單的手機應用程式,並且製作網頁。周老師表示:「中三學生需要面臨選科的抉擇,開始思考未來職業路向,因此學校會要求他們製作的網頁,寫出一些職業的入職要求、學歷資格、證書等,從而幫助同學了解未來職業,與生涯規劃建立關係,為冷冰冰的科技注入生活溫度。」

優化教學策略 深化知識內涵

在教學策略方面,周老師除卻建立平台,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亦希望他們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合作。在分組時,他一般要求學生自行分組,這是因為在未來升學、工作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面對不同的工作伙伴,帶領學生認識到每個人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大家取長補短,分享成果。他也主張學生動手做,因為只聽老師講課很容易就忘記,必須有所經歷,所學的知識才會深刻。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是挑戰,也是機遇。」周老師不斷發掘新的科技,引入教學當中,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科技發展。他明白靈活應用科技對教與學效能有很大幫助,將投放多些時間去研究,多作嘗試,遇到難題,大家一起研究、探討,尋求解決辦法。在未來的日子,周老師希望加強AI的運用,以及幫助SEN學生改善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例如:發掘一些科技產品吸引注意力不足的學生,幫助他們增加專注力,從而提升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