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 實施科教興國策略 落實愛國主義教育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32期 黃錦良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 全國人大代表行政長官李家超於 10 月 25 日公布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以習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四點希望」及「青年興,則香港興」作為施政藍圖,力爭帶領香港踏上更高台階。今年《施政報告》除了繼續以「科教興國」為重點,推行相關教育措施。另一焦點,便是提出以「貫徹『一國兩制』,維護國家安全」為基礎,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今年的措施在實施上比去年更為具體到位,整體而言,我們看到未來香港發展如何由治及興,透過從歷史、文化等領域切入,進而推行相關政策,能夠貫徹「立德樹人」的人才培育理念,培養愛國愛港新一代。
確切落實愛國主義教育
新一份《施政報告》中,透過一系列具體措施,確切落實愛國主義教育。例如計劃在 2024 年內設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籌備設立一所涵蓋國家歷史、政治、經濟發展和文化等領域的博物館;將「香港海防博物館」改設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重點介紹有關抗戰歷史,深化市民對國家和國情的認識;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舉辦「中華文化節」,宣揚中華文化,提升國民身分認同和文化自信。
習主席曾在講話中特別指出「未來香港需要培養愛國愛港、德才兼備的人才,愛國者治港,才能夠行穩致遠」。習主席在今年對培僑中學學生的回信中又再次提到「『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國家相當關注愛國主義教育,教育部亦積極推動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而該體系的核心亦在於「愛國主義教育」,足以見得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聯會自 2019 年起,持續向特區政府提出建議,要扎實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在港推廣。而新一份《施政報告》回應了國家的提倡,體現了特區政府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存在於校園內,更需要在社會加入愛國教育的元素,作為對大眾的教育。
愛國教育從小開展 培養學生國家觀念
黃錦良表示,愛國教育需要從小做起,應由小學甚至是幼稚園開始,例如展開升旗隊的訓練,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然而,幼稚園同學對愛國的概念未必能夠透徹理解,因此教聯會一直倡議將姊妹學校的模式擴展到幼稚園,借鑑及學習現有優秀的推動愛國教育的方式。黃錦良亦認為《施政報告》中,提及 2023/24 學年起展開「粵港姊妹幼稚園交流計劃」,在幼兒教育培訓層面加強兩地聯繫,此舉能夠加深幼稚園老師對內地的認識,了解國家發展實況。
《施政報告》亦計劃在 2023/24 學年起,與內地省市教育局及院校合作,設立首個教師研修及交流基地,恆常開展內地培訓、交流及合作項目。這在做好青年愛國教育工作的同時,亦兼顧教育工作者關於愛國教育範疇的專業發展,形式良好的教育循環,培養說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的人才。
貫徹科教興國戰略 強化人才資源支撐
《施政報告》提出將小學原有的常識科課程分拆為「人文科」及「科學科」。黃錦良表示,這項政策因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未來人才培養的方向。一方面,香港未來要成為國際化教育樞紐,需要建基於高度國家認同和文化自信,才能迎接外來文化的衝擊,成為中西文化、藝術交流,乃至國際化教育的中心。因此,香港需要從小培養學生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地理有更多認知,建立文化自信。
另一方面,國家未來在科學方面需要自立自強。建設科技、人才強國,講求的是培育科技、創科相關人才。故此,我們需要從小學開始做起,培養學生對 STEAM、科技、科學等方面的興趣,自小奠定知識、技能上的穩固基礎。教聯會在今年 9 月份與中國宇航學會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籌建香港首間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並將引入航天航空模型,增強香港青少年學生對於國家航天科技發展的認識,推動本港航天科普教育的發展。此外,科學課程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銜接目標並非一朝一夕便能達成,而是需要學校在師資、課程、課時方面去適應與配合。學校透過推動歷史、文化等相關的教學內容,能夠深化青少年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知,從而建立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