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教師體育節開幕 教育界做好準備迎接全運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下稱「教聯會」)主辦,並獲得香港賽馬會的冠名贊助,以及中聯辦教科部、教育局及康文署支持的「第十五屆教師體育節——教育界喜迎全運會・教師體育競賽巡禮」,於2025年4月27日在林士德體育館隆重開幕。本屆活動以「喜迎全運」為主題,將在全年內舉辦九項賽事,包括躲避盤、羽毛球、乒乓球、輕排球、三人籃球、五人足球、保齡球、跳繩和飛鏢。此外,特設的「大灣區教師聯誼賽」亦旨在促進區域間的教育交流。本屆活動不僅慶祝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的舉辦,還恰逢教聯會成立50周年,至今已吸引超過1,200名教育工作者參加,展現出教育界的團結精神。
詳細內容《施政報告》: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深化弘揚愛國主義教育
在今年特首李家超任內的第三份《施政報告》中,其施政方針、政策措施均回應了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精神,與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這正是我們一直所期待。黃錦良指出,特別在教育層面,香港需要建立一套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而人才培養始終有賴教育的推動。無論是在兩會上向國家層面提出的建議和提案,還是教聯會向特區政府提出的倡議,我們都不斷強調未來教育的兩大主軸:愛國主義教育、創新科技教育。過去數年的《施政報告》中,亦有相當的篇幅提及相關工作,反映特區政府對推動相關工作的重視。
詳細內容建設國家級航天教育基地 開啟愛國主義教育新里程
愛國教育支援中心自2022年7月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推動國家安全和國民教育,透過多元化形式,讓學生更深刻認識中國近代史,並舉辦教師培訓,為愛國教育工作提供切實到位的支援。去年,習主席給培僑中學生的回信中,強調愛國教育的重要性,為中心未來發展注入了無窮的動力。為落實習主席回信重要精神,教聯會與中國宇航學會等攜手合作,在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成立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集航天科技展示、愛國主義教育、航天精神傳播為一體。基地全面展示國家航天科技所取得的突破和成就,為青少年提供一個近距離接觸航天科技、了解國家航天事業發展成就的寶貴平台。
詳細內容「姊妹學校計劃」二十載 厚植兩地情誼 共創優質教育
香港特區政府於2004年便開展「姊妹學校計劃」,安排參與計劃的學校進行多元化的交流和互訪活動,深化香港師生對國家的歷史文化和最新發展的認識。正如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給香港中學生回信中,特別勉勵同學要「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姊妹學校正是一個將兩者相結合的重要交流平台。作為香港最大的愛國教育團體,教聯會亦積極承擔兩地教育交流橋樑的角色,為兩地學校提供專業支援。教聯會對計劃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早期倡議教育局增加對參與學校的撥款;校長、教師面對疑問時,提供協助和支援;疫情期間,教聯會也未曾停止推動計劃,組織線上姊妹學校締結儀式和線上交流活動,保持計劃的持續性;疫情後,教聯會迅速回應教育界的需求,組織大量姊妹學校締結儀式,並聯同旅遊業界制定交流團的規範和標準,確保交流質素。近期,教聯會還進行了問卷調查,對計劃推行20周年進行回顧,反映姊妹學校平台的意義和實際需要。
詳細內容凝聚專業,服務同工 共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人才是香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教師是人才培育的關鍵。隨着時代發展和教育變革,教師的角色與專業發展的模式亦要因時制宜,不斷更新。教聯會本着「凝聚專業, 服務同工」精神,為同工提供更多支援和協助,共同推動專業發展,例如邀請不同的專業教育團體、富經驗的前線工作者及專家,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活動。同時,教聯會早在 2000 年初已經擔當兩地教育交流的橋樑,協助推展姊妹學校交流計劃,為兩地學校提供專業支援;並配合國家不同階段的發展需要,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例如即將在廣州成立的教聯會駐粵辦事處,服務更多大灣區的香港教師,深化兩地教師的專業交流,增進彼此的情誼。
詳細內容發揮灣區教育優勢 打造國際教育樞紐
2019 年 2 月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是國家發展藍圖中的重要一環,由習主席親自指導謀劃,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指明方向,使香港、澳門以及廣東 9個城市迎來重要發展契機、促進區域融合。教聯會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推進大灣區教育交流和協作,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主席黃錦良表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發展綱要提到,開放港澳中小學及幼兒教師到廣東考取教師資格並任教。因此,我們隨即邀請了深圳市教育局到教聯會舉辦一系列講座,讓年輕教師了解如何到大灣區發展教育事業。」
詳細內容《施政報告》: 實施科教興國策略 落實愛國主義教育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 10 月 25 日公布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以習主席提出的「四個必須」、「四點希望」及「青年興,則香港興」作為施政藍圖,力爭帶領香港踏上更高台階。今年《施政報告》除了繼續以「科教興國」為重點,推行相關教育措施。另一焦點,便是提出以「貫徹『一國兩制』,維護國家安全」為基礎,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今年的措施在實施上比去年更為具體到位,整體而言,我們看到未來香港發展如何由治及興,透過從歷史、文化等領域切入,進而推行相關政策,能夠貫徹「立德樹人」的人才培育理念,培養愛國愛港新一代。
詳細內容凝聚國家情 培養主人翁 書寫愛國愛港新篇章
新中國在過去 74 年的發展歷程中,實現多方面的突破,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開拓了富強興盛的發展道路,創造了經濟高速增長、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也朝着「科教興國」的目標持續邁進。同時,國家在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這一史無前例的創新制度,也確保了香港長期的繁榮穩定。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一直秉持「愛國愛港」的信念,肩負「凝聚專業,服務同工」的責任,以務實的態度努力促進香港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教聯會致力推動愛國教育的宣傳與普及,竭盡所能地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愛國愛港的新一代。同時,教聯會也積極促進教育界同工團結,力求為其提供交流平台以及全面支援。
詳細內容以教育貢獻發展動能 推進香港建設繁榮社會
香港經歷 3 年疫情打擊,加上外圍經濟疲弱,幾年下來累積頗高的赤字。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主題是「穩中躍進、共拓繁榮新願景」,並採取「中間偏鬆」的財政姿態。今年在教育方面的經常開支增加 63 億元至 1,040 億元,佔政府總經常開支 18.6%;教育總開支逾 1,147 億元,佔政府開支總額的比例約 15%,較去年增加近 7%,增幅依然是各個政策範疇最少的。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香港剛擺脫疫情困擾,經濟正值復蘇初段,政府在資源偏緊下面對較多制約,因此理解教育開支增幅未及預期。
詳細內容回歸25年教聯路 堅持愛國愛港 教育專業為先
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教聯會主席黃錦良回顧這四分一世紀的路程,堅定地表示教聯會一直旗幟鮮明,愛國愛港,服務同工,不忘初心。「回歸之前,香港出現移民潮;回歸初期,人心浮動,香港人的國家觀念從來不強,這對教聯會來說是挑戰,也是契機,做好服務同工的工作。」黃錦良憶述,當時教聯會為尋求突破,開展很多活動。本來,他們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愛國學校的教職員,以直資學校為主,人數約數千人,回歸後亦開始多了主流的官、津學校對教聯會的服務有需求,會員人數陸續增加。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