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深化弘揚愛國主義教育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38期 科教興國 愛國主義教育 黃錦良

在今年特首李家超任內的第三份《施政報告》中,其施政方針、政策措施均回應了二十屆三中全會的精神,與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這正是我們一直所期待。黃錦良指出,特別在教育層面,香港需要建立一套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而人才培養始終有賴教育的推動。無論是在兩會上向國家層面提出的建議和提案,還是教聯會向特區政府提出的倡議,我們都不斷強調未來教育的兩大主軸:愛國主義教育、創新科技教育。過去數年的《施政報告》中,亦有相當的篇幅提及相關工作,反映特區政府對推動相關工作的重視。

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 官方與民間協同發揮作用

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國家今年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黃錦良表示,儘管該法並未直接在香港實施,但《愛國主義教育法》第二十三條指出「國家採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增強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的愛國精神,自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對新時代推進香港特區的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明確要求和指引。

配合國家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特區政府今年4月宣佈在「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下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以協調特區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作為該小組的非官方委員,我深刻意識到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推進既需要政府層面的抓手作用,同時也離不開民間團體的建言獻策。工作小組共分為四個組別,其中我所在的學校教育分組,就如何在學校更有效推展愛國主義教育建言獻策,推動官方與民間發揮更好的協調作用。成立至今,已經舉行了會議並展開多項工作。」黃錦良說。

愛國主義教育成效顯著 舉辦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無論政府還是社會各界,都舉辦了一系列的慶祝國慶活動。而教育界也積極響應,不同學校都藉着國慶,組織了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深化同學對國家的認識,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根據教聯會10月進行的「2024國慶活動及國情教育」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逾9成半教師指學校舉行「國慶節升旗禮」,創下歷年新高;約8成教師分別表示學校「唱國歌」、「懸掛國旗」及「早會/周會國情專題活動」,為同類調查的第二及第三高;而其餘慶祝活動的比例亦有所上升。此外,今年《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舉辦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提升愛國精神。透過活動,讓市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國家得來不易的繁榮昌盛,藉此加強社會凝聚力,培養國家情懷。

黃錦良表示:「我們必須居安思危,增強危機感。從新聞報導得知,當前的地緣政治非常不穩定,無論是在東歐還是在中東地區,均戰火四起,死傷枕藉。因此,在未來的抗戰紀念活動中,我認為應該讓年輕人了解國家奮戰的歷史, 學會尊重歷史,並思考未來如何通過自身的提升和努力,在強國建設中承擔責任。年輕一代應該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關注國家發展和國際局勢,培養多角度思考,以在面對挑戰時能夠作出明智的選擇。」

加入「紅色資源」學習元素 體會革命先輩奮鬥足跡

《施政報告》進一步加強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內地交流考察活動中加入「紅色資源」學習元素,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和民族自豪感。「我在去年的全國兩會提交了建議,提出要善用內地各省份的『紅色資源』,助力香港特區愛國主義教育。例如在山東、江西、河南、江蘇等地,帶領學生認識井岡山精神、紅旗渠精神,體會革命先輩艱苦奮鬥的足跡和愛國情懷。現今年輕人的生活相對安逸,我們應該利用這些紅色根據地和資源,幫助他們認識歷史的重要性,培養刻苦耐勞的態度,並學習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黃錦良說。

除了學習國家奮鬥的歷史外,認識國情及國家最新發展也非常重要。近兩年,公民科內地考察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高中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切實體會到國家現時的發展,以及在各方面取得的矚目成就,從而建立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因此,我們希望未來能夠繼續加強兩地的交流合作,加強彼此的溝通,細化深入各項工作,確保交流活動持續發展,並不斷優化交流活動的成效。

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化強國 科技教育做好戰略支撐

目前,國家現正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發,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配合「科教興國」戰略,支持香港發展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STEAM教育,培育更多未來創科人才,貢獻國家和香港。

黃錦良樂見特區政府過去兩年推出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包括開設小學科學科、課程加入創科學習元素等,從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能力。而即將成立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統籌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制訂政策推動育才、匯才、科技協同發展。該委員會將匯聚專家學者和政府各部門,以更好地統籌相關工作。此外,目前香港高等教育具有多元化和國際化的優勢,擁有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有助推動國家科技強國的建設。

回應國家需要 建立人才「蓄水池」

香港如何吸引人才至關重要,二十屆三中全會賦予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新使命。因此,香港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讓全球不同領域的高端人才能夠來到香港。《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政策措施吸引人才,致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並設立獎學金,吸引優秀人才來香港升學,希望他們畢業後為香港服務。

「尤其是在科技領域,我們面對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科技限制,香港更要發揮自身超級聯繫人的作用,廣納天下人才,促進科學技術交流,加快實現成果轉化,推動國家的科技發展。」黃錦良說。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 為國家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香港正進入「由治及興」的新時期,特區政府需要進一步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增強香港發展動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黃錦良指出,國家一直對香港高度重視和支持,在「十四五」規劃中,確立香港為「八大中心」和「兩大樞紐」的新定位,明確了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大局中的角色。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再次強調,香港需要通過建立自己的機制,提升增值服務,為國家實現現代化作出貢獻。今年,我們看到更多具體和務實的措施出台,對特首李家超及其政府充滿期待。未來,黃錦良相信特區政府將制定更清晰的藍圖,各部門也會更積極開展相關工作,使香港在科技、教育和人才等領域都能夠更好地服務國家,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