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家級航天教育基地 開啟愛國主義教育新里程
教育資訊 教育專業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37期 愛國教育支援中心 教聯會 黃錦良 航天教育基地 愛國主義教育愛國教育支援中心自2022年7月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推動國家安全和國民教育,透過多元化形式,讓學生更深刻認識中國近代史,並舉辦教師培訓,為愛國教育工作提供切實到位的支援。去年,習主席給培僑中學生的回信中,強調愛國教育的重要性,為中心未來發展注入了無窮的動力。為落實習主席回信重要精神,教聯會與中國宇航學會等攜手合作,在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成立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集航天科技展示、愛國主義教育、航天精神傳播為一體。基地全面展示國家航天科技所取得的突破和成就,為青少年提供一個近距離接觸航天科技、了解國家航天事業發展成就的寶貴平台。
堅守愛國主義教育道路 回應香港教育實際需要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對於香港的青少年來說,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至關重要。通過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激發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增強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助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繁榮發展。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以及完善選舉制度,香港社會需要更好地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兩年前成立的全港首間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搭建了一個重要的平台,為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提供豐富的學與教支援,幫助他們更有效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黃錦良表示:「教聯會一直在深思如何切合香港的需要,循序漸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工作。回望過去,2019年的黑暴事件為香港社會帶來了深刻的教訓,我們意識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要讓香港青年深刻理解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在愛國教育支援中心的第一期工程中,我們特別設置了《憲法》、《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等主題的展館。透過生動的展示,幫助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增強他們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同時,配合《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我們設置了國安教育展覽室,讓更多人了解並遵守這項重要法律,共同維護香港的繁榮與穩定。」
探索愛國教育主題多樣性 籌辦航天科普教育基地
在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道路上,教聯會始終秉持着創新與貼近香港青年需要的理念。要讓這個中心成為連結青年與國家的橋樑,就必須不斷探索,推陳出新,提供切合青少年學習與成長需要的內容。過程中,教聯會定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各界意見,探討如何繼續完善現有愛國教育方式。調查結果顯示,大眾普遍認為認識國家航天科技的發展和成就,有助提升年輕一代對創新科技的興趣,以及增強國家意識和國民身份認同。國家近年航天事業一日千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隨着載人航天工程、衛星導航系統、探月工程、火星探測等航太任務圓滿完成,讓香港青少年倍感自豪。「尤其我們曾經在會展舉辦了一次『天地對話』,由國家載人航天飛船神舟十二號3名航天員在天宮太空站,與香港青少年進行一場跨越天地的對話,是國民教育的重要一課,掀起社會熱烈討論。」黃錦良說道。
國家一直支持香港的發展,去年也首次在港選拔載荷專家,並有一人入選,標誌着國家高度重視和肯定香港科研人才。黃錦良表示:「一系列成就讓教聯會深刻體會到,如果能夠讓學生接觸更多航天科技,感受國家的強大與輝煌,亦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因此,我們開始策劃怎樣能夠將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在香港落地,積極與北京相關機構聯絡,例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宇航學會,經過多次溝通並去信有關國家部門,最終成功獲得支持,可以在香港建設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應運而生,它的成立不僅承載對香港未來教育的美好願景,更寄託對香港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優秀人才的深切期望。
航天夢想啟航 跨越挑戰、共創未來
教聯會在今年3月迅速開始建設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的籌備工作,是一場跨地域、跨領域的深度合作,過程中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從中心改建、航天相關材料、配件的跨境運輸,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未知與變數。黃錦良指出,「特別是當保密法生效後,我們更加謹慎地審視每一個細節,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規定。為此,我們與內地相關機構進行了多次溝通與協商,最終確定了在深圳召開會議的方案。透過多次深入的討論與交流,我們逐步解決了合作中的種種難題,確保基地建設的順利進行。尤其教聯會進行的是一件沒有任何參照、沒有任何參考的一項工程,所以我們皆認為創造了歷史,能夠將國家級的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成功在香港落地。期望未來成為繼香港太空館後的另一個新地標,服務香港學生、老師,以及市民。」
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承擔着重要的使命,教聯會希望透過該平台,讓香港青年更深入了解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成就,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與民族自豪感。同時,學生能從中獲得啟發,立志投身航天事業,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聯會將持續優化中心的各項設施與服務,制定詳細的計劃,確保每一位到訪的學生,都能從中獲得豐富知識與深刻體驗。黃錦良表示:「在具體實施上,我們現正進行多方面測試,並制訂不同的預案。例如透過講解員的精彩講解、生動的工作坊與工作紙、以及文創宣傳等方式,將航天科技知識以更直觀、有趣地呈現給學生。我們將有系統及循序漸進地完善基地的每個環節,為其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全方位科普航天知識 開放基地共築愛國情懷
香港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不僅展現國家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更深入挖掘並傳承那些科學家背後默默奉獻的精神力量。他們為何甘願放棄個人安逸,投入浩瀚的宇宙探索之中?既是因為對科學的無限熱愛,更是對國家的深刻情感與責任擔當。透過生動的展示與講解,中心希望讓每位到訪的青少年都能感受到這份愛國情懷,從而在自己的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為了實現這目標,中心精心策劃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從九月下旬起,首批120名中小學生將踏上這場知識與夢想的旅程。在講解員的引領下,他們將穿梭於展覽間,透過工作坊、工作紙等互動環節,深入了解航天科技的奧秘與科學家們的奮鬥歷程。此外,中心也創新地採用文創形式,將航天科技知識融入日常生活,讓學習變得更生動有趣。
隨着小學常識科分拆為科學科和人文科,科學科課程中亦會涉及航天、航空知識。教聯會相信,這座基地將成為同學走出課室,提供全方位學習資源的平台,推動STEAM教育的發展,為香港及整個教育界提供全方位的支援。黃錦良指出,基地亦會承擔社會責任與使命,在服務學校教育的同時,將開放部分時段給地區人士參觀,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航天發展。未來,該基地也將成為兩地交流的重要場所之一,特別是在大灣區範圍內,作為展示國家航天科技實力與愛國主義教育成果的窗口。
迎接創會五十周年 助力香港教育蓬勃發展
教聯會創立於1975年,明年將迎來創會五十周年。半個世紀以來,教聯會一直配合國家發展所需,助力香港建立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近年,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倡導自強、自立、自主的創新精神。為響應國家政策方針,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教聯會積極配合,加強推動STEAM教育。在舉辦專業培訓和論壇方面,教聯會定期為教師舉辦專業培訓課程,提升他們在課程規劃及推動STEAM教育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同時舉辦高層次的STEAM教育論壇和講座,邀請國內外專家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創科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策略。此外,教聯會還積極組織香港師生參加全國科技周等STEAM競賽與活動,為香港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創科技能和創意的舞台。最後,教聯會積極向特區政府建言獻策,推動政府支持STEAM教育的發展。
黃錦良期望,香港未來能夠擁有更多傑出的科學家、工程師,共同支撐社會發展。「教育局早前發布『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允許香港兩所大學的研究生,在完成特定課程後,無需額外獲取教育文憑,即可直接投身於中小學教育崗位。這項創新措施不僅為香港教育界輸送了新血,更是特別STEAM教育領域的人才短缺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教聯會即將迎來五十周年之際,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始終堅守初心,將繼續推動香港教育事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