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特殊學習區角 營造共融氣氛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25期 SEN 教育 特殊教育需要 萌兒幼稚園 黎家嘉老師 特殊學習區角近年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童增多,不少入讀主流幼稚園進行融合教學。為關懷不同孩子的學習需求,投身教育界七年的萌兒幼稚園黎家嘉老師,明白主流學校的SEN教育需求急升,特意針對SEN學生設計新式學習區角與教具,並增加他們的課餘訓練,希望孩子能融入主流校園,與同學建立真摯友情,學會抒發感受,從小播下主動學習的種子。
「我深信每位小朋友都應有平等的學習機會,所以我希望能盡自己的能力去陪伴他們成長,絕不會因為他們有特殊學習需要,或學習效率較低就放棄他們。」黎家嘉老師指出,其教案為患自閉症譜系障礙或有讀寫困難的小朋友而設計,針對他們的情緒與學習需要,務求打造愉快、穩定而包容性高的課堂學習體驗。這些教具與學習區角除了提供SEN學生使用外,同時亦能惠及班上其他同學。黎老師表示:「校內全部小朋友都可以使用有關教材,學習表達個人感受、自律、按時活動。不少同學透過這些區角和教具亦慢慢明白同學的特殊需要,學會體諒對方,當見到他們有需要時更會主動展現關懷。」
安排創意時間表 讓孩子適應轉變
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學生,較難適應日程轉變,故黎老師悉心在區角中設計學校時間表,為同學安排好活動,讓他們能掌握課節的安排,減低他們的情緒波動,當日程轉換時,亦能配合學習。另外,針對SEN學生難以跟上常規,黎老師刻意增加課室內的視覺提示,如「請眼看老師」、「保持安靜」、「放好雙腳」、「放好雙手」和「回答問題時請舉手」等指令,都由她一手一腳製作而成,將有趣卡通圖案印成放大版的視覺卡,貼到需要提醒的同學桌面上,以增加提醒效果。「這樣他們就會更清楚自己當下需要注意的事,透過這些視覺提醒,課堂流程更為順暢和有秩序。」
為增加同學在學校的滿足感,鼓勵學生積極聽課、服從常規,黎老師特別增加獎勵機制,針對專注力不足,執行能力較為薄弱的孩子,打造「獨立工作間」,模擬圖書館自修室,並架設起膠板,讓學生可以更集中地學習和做功課。此外,再配合「功課條」,讓孩子在開始家課前,可先從功課條中查看當天功課的數目和內容,依序一一做好,再在完成的功課打上勾號,讓他們建立明確的家課目標,減少漏做功課的問題。
設「我的情緒」壁報板 學會和外界溝通
部分同學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易怒易哭,不懂表達自己的想法。有見及此,黎老師在學習區角劃分出「我的情緒」創意壁報板,讓同學貼上自己當下的感覺,從中學習舒緩的方法,如告訴大人自己要喝水冷靜等。「令小朋友從小認識並接納個別差異十分重要,因而希望能透過融合教學,讓其他小朋友也學會體諒他人需要,主動提出幫忙,同時亦希望SEN學生能建立完善的社交能力,因為部分患者可能會缺乏洞察和理解別人想法的能力,在參與群體活動時與人溝通感到困難,對社會規範不夠敏感,突發的情緒表現也可能使他們無法結交知心好友。所以我亦設計了社交教材,教會孩子們交友的方法,引導他們使用『對話條』上有禮的字句,邀請和回應別人,與同年的小朋友展開話題。」黎老師一邊解釋,一邊展示出精美而童趣的教具,享受為孩子創作教具,陪伴他們慢慢成長的感覺。
生動文字教學法 強化學生感官發展
校內具特殊需要的同學,其感官能力較一般小朋友弱,黎老師亦特別為SEN的學生進行課餘訓練,密集地和孩子進行感官練習,增強他們的五感發展與學習興趣,令他們更有自信學習生字。「部分同學可能連簡單的獨體字,如『人』、『火』、『上』、『下』都未能認出,所以我會和他們在課餘做感官練習,如學習『上』字時,教導他們以向上的箭嘴印章印出字形;認識『木』字又會試用木條去拼字;學『火』字就會叫他們提着兩個假火把,張開腿做出『火』字的姿勢等,透過不同的創意學習法,讓他們更加清楚字的字形和意思。」
黎老師特別設計「學字紀錄表」,以四色筆去記錄筆劃和筆順,與孩子建立起他們個人的字庫,一旦遇到筆劃相對多的字時,她會引導同學在砂紙上以手指先試寫數遍,以增加感官刺激,再真正用筆去書寫,同學往往透過反覆的練習收穫不少進步。黎老師指出:「在初期的課程設計時,尚未知小朋友的反應和適用度,一邊做,一邊觀察其反應而調適,像於感官學字訓練中,剛開始時課程設計傾向文字為主,但在課上看到同學的反應不似預期,發覺他們可能不喜歡太多文字,於是轉成更為生動的體驗學習。透過貼貼紙、搓泥膠,使他們從動手中學習,成效遠比想像中好。」
強化口語訓練 協助適應升小生活
升小銜接同樣是黎老師最為關注的一環,她量身設計各種升小解難教學,特別擬定不同的情節,如忘了收拾書包、帶文具、不會回答老師的提問,甚至想去廁所等突發情況,讓不擅長表達,易有過激反應的幼童也提前學會冷靜溝通、表達所需,並適時尋找他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