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數碼失憶 別讓互聯網抹去記憶

文: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香港教育雜誌63期 數碼失憶 大腦重塑 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 羅卓賢校長 裘錦秋中學(元朗) 梅志文校長

隨着電子教學和在家學習的興起,學生對使用電子學習工具愈來愈運用自如,網絡慢慢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然而,當我們逐漸習慣依賴這些電子產品,甚至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時,便會傾向容易忘記資訊,漸漸不需動腦袋牢牢記着大量訊息,這種現象就是近年來一直提及的數碼失憶(Digital Amnesia)。

過度依賴互聯網 訊息碎片化不利大腦功能發展

數碼失憶(Digital Amnesia)是指在過度依賴互聯網設備的情況下,導致大腦容易遺忘訊息內容。隨着網絡發展日益普及,教育領域亦無可避免地需要踏上數碼化發展的道路,教師會將教學材料上載至電子學習平台,供學生隨時參閱,又或是讓學生利用搜尋器進行課前預習準備等——正是這種透過各類電子設備直接快速搜尋所需資訊的方式,導致大家不用再回想長期記憶中的資訊,促使記憶逐漸消逝。

這意味着,互聯網彷彿成為了人類大腦的延伸記憶體,箇中差別在於獲取資訊變得更方便快捷,龐大的訊息量更是充滿細節。然而,大腦在處理訊息方面有一定局限,大量瑣碎的訊息會導致大腦難以判斷哪些訊息是需要過濾、哪些是需要儲存,缺失思考沉澱過程,使記憶變得碎片化,難以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且,大腦藉着依賴重複回想強化對事物的印象,從而形成長期記憶。但是,腦部有容量限制,當訊息沒有被不斷回憶、運用時,大腦便會定期刪除没有被運用的訊息,以騰出空間給新的記憶。

大腦重塑調整 鍛鍊記憶功能

教育數碼化的進程早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那麼「患上」數碼失憶症又是否必然的產物?要享受網絡科技的便利,又不想讓它影響大腦功能,最重要的還是改變使用互聯網的習慣。

大腦作為唯一一個在出生後還具有可塑性的器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或重新培養良好的習慣,記憶功能便可以恢復正常。

重塑大腦三大妙法

數碼排毒法
專注力是形成記憶的重要元素,倘若當下無法集中精神,大腦便無法儲存對當下環境的一切感知,更遑論轉化成記憶。因此,大家可以設定「離線」時段,遠離所有電子產品或互聯網,在該時段裏專心進行單一任務,如學習、閱讀、運動、冥想等。

加強記憶法
透過反覆回顧與抄寫,把短期記憶轉化為深層的記憶,嘗試反覆唸誦或是抄錄筆記的方式,增加大腦回憶及整理訊息的時間,藉此將以往學習過的想法及觀念與新學習的知識點聯繫,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思維鍛鍊法
積極參加訓練思維的課程或活動亦是避免數碼失憶的有效方法,如可透過生字記憶、數獨和棋藝,從參與的過程活化大腦的記憶區域,發展認知功能,啟動自我學習效能。

豐富活動教學 平衡電子學習

教育界近年大力發展電子化教育,同時亦不忘關注電子化教育對學生的影響。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羅卓賢校長指,近年因疫情肆虐,為達致「停課不停學」,學校都着力運用不同資訊科技的教學軟件和方法,讓學生在家維持適量的學習。無形中增加了學童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和次數,對其生活和成長帶來了不少改變。事實上,資訊科技無疑是幫助學生學習的有效工具,如果運用得宜,能幫助他們辨識需要的資訊和應對資訊世界的變化;然而,如果錯誤運用資訊科技,則會出現弄巧成拙的問題。羅校長指出:「有學生因為手提電話設有語音轉換功能,每當遇到不懂書寫的文字時,就會不加思索地使用語音轉換功能,用作解決方法。」有見及此,老師和家長都應該趁早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數碼生活,既要培養資訊科技的能力,同時亦應讓他們了解資訊科技外,平衡適切學習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羅校長認為學校可設計一些不需運用資訊科技便可完成的學習任務,如低年級可運用「啞老師」進行「部首大搜查比賽」;中年級則進行「詞語存摺」;高年級舉行「舊故事新結局作文寫作」等。通過一系列簡單且具挑戰性的活動,以不完全偏重科技學習、而且趣味豐富的遊戲教學法,引導學生重拾識字的樂趣,打好學習的根基。

紙本閱讀為治病良方

裘錦秋中學(元朗)梅志文校長多年來積極推動香港教育界的資訊科技教育,屢獲不同教學獎項,亦透過多項國際交流活動,對正確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累積不少寶貴的經驗和心得。「作為教育工作者,提高學生科技應用能力與素質,啟發科技覺知已是當前教育的重要課題。科技便利了教育界的學與教,但我們不可以忽略過度依賴電子產品可能引發數碼失憶症候群的可能性。若同學因過分依賴電子工具而令語文能力倒退,並非社會樂見的事。」故此,父母可與子女一同實踐「親子共學」,一同討論和研究正面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及時糾正不當的電子應用方法,同時引導他們將不利學習的陋習移除。

梅校長指出:「電子工具能訓練學生速讀、搜尋關鍵字及資料整理的技巧,但它永遠無法取代傳統閱讀的好處,如傳統閱讀能提升人對文字的敏感度與感知敘事的能力,同時亦可提升專注力。所以,維持傳統紙本閱讀習慣是有效提升詞彙量、推理力和集中力的妙法,同時可促進同理心和情緒商數,是目前解決數碼失憶症候群不可多得的良方。」

總括而言,生活於廿一世紀,互聯網為教學帶來許多便利及效率,互聯網的便利亦使大腦產生惰性,縱使知識獲取與傳遞的方式大為改變,大腦吸收知識的方式依然不變。若要將表層知識深化,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反覆記憶、運用、反思、回饋是必不可少的學習程序。科技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使用者的態度,如適當地善用線上資訊,不濫用和沉溺其中,且平衡其他的學習方法,維持傳統的紙本閱讀,定能達到「雙贏」的學習效果。

正視數碼失憶 別讓互聯網抹去記憶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羅卓賢校長裘錦秋中學(元朗)梅志文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