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灣區建立首間銜接香港課程的港人子弟學校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 大灣區 港人子弟學校 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吳育智校長 培僑書院

培僑書院即將於大灣區辦學,緣起於2017年7月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代表在香港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確立大灣區建設的合作重點領域,包括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當中亦包括了教育範疇。

振葉尋根 追源反本

培僑書院創辦於1946年。二次大戰之後,最初收生對象主要是東南亞的華僑子弟,學校著重培育學生了解中國國情,關心中國前途,使他們成為新中國建設的支持力量,故定名為「培僑中學」。1949年以後學生逐漸以本地生和僑鄉學生為主,然振葉尋根,追源反本,「培僑」之名沿用不替。學校協助國家發展之願,至今不變,及至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台,細節寫得相當具體清楚,「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並提供寄宿服務」。同年5月,香港政府作出支持和鼓勵,往同一個方向前行,於是我代表培僑書院到深圳市政府商討,希望可以建成首間銜接香港課程的港人子弟學校。

保留傳統學科 培養具國際視野人才

國家和特區政府的政策,其實亦符合市民的需要,因為帶著小朋友於內地工作的港人人數過萬,有其實際需求。要讓小朋友突然轉讀內地課程似乎不太合適,但讀國際學校學費又十分昂貴,所以培僑書院便擔起這個重任,在大灣區建立一所原汁原味的香港課程學校,讓內地工作的港人,可以讓子女就讀。在保證基礎課程上,對接香港課程,實現內地課程與香港課程的深度結合,既保留傳統文化優勢學科,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在今年12月1日《關於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發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及港澳機構來深辦學,可見措施落實越來越具體。

能夠為大灣區建立首間銜接香港課程的港人子弟學校,有重大的示範作用,所以期望我們能做到最好,作為榜樣讓更多的後來者加入,讓粵港澳三地享有更頻繁的來往,共同發展。

吳育智校長
培僑書院

吳育智校長 培僑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