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結合AR 建立自主學習習慣

文: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副教授宋燕捷博士 教育專業第20期 英語學習結合AR 建立自主學習習慣 VocabGO

  新一代由出生開始就受到電腦、互聯網、數碼影音的影響,新世代的思考和吸收資訊的方式已經與成年人有着巨大的分別。擴增實境(AR)大量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教育自然亦包含其中。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副教授宋燕捷博士和團隊擷取了 AR 中虛擬物件和真實環境結合的優勢,發明了 VocabGO——首個將 AR 技術應用於可與課程結合的英語詞彙學習的應用程式。憑着新穎的設計,VocabGO 於 2020 年IIIC 國際創新發明大賽中榮獲金獎,並在加拿大國際發明及創新比賽中贏得金獎及特別獎。

跳出舊思維 英文單字活學活用
  坊間早已有不少英文單字相關的應用程式,然而大部分的應用程式,均假設使用者已累積了一定詞彙數量。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在使用那些應用程式時未能有效針對課堂上所學習的詞彙。有見及此,宋博士和團隊發明了 VocabGO 應用程式,將 AR 和人工智能(AI)應用在英語詞彙學習上,以圖像結合現實學習環境,顛覆傳統教育學習模式,以互動式教學達成單調的校園中無法達成的多元與完整體驗情境。
  「VocabGO 是一個不受學習環境限制的 AR 教學程式,學生只要使用鏡頭拍攝物體,AI 便會即時識別對應的英語詞彙,AR 會即時標註顯示,因此在單詞學習上會比較集中在名詞上。小學一至三年級正是需要建構基礎單字量的階段,通過圖片和文字媒體的結合,利用圖像輔助記憶,加深以英語為第二學習語言的學生印象。」考慮到每所學校在教授英語的進度有所不同,團隊特意設計了一個後台,讓老師能夠就教學的進度提早輸入詞彙,使應用程式校本化,貼合不同學校需要。老師亦可透過程式內的紀錄,分析學生的學習活動,調整教學策略。

優化界面帶動 單詞應用和英語寫作
   在未來發展上,宋博士與她的團隊正計劃於 VocabGO 加入同儕進度表,讓學生能夠檢查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以良性競爭的方式帶動學習氣氛,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態度。宋博士亦希望能夠增加回覆功能,讓學生之間能夠互相交流學習,提升單詞應用和寫作能力。
  宋博士與團隊亦希望從這個應用程式延伸發展:「接下來我們會發展 Vocab+ 的應用程式,在學習的詞性上不再限制於名詞,令學生的詞庫能夠更為全面。」有別於 VocabGO,在新的應用程式裏學生能夠自行為照片輸入相應的詞彙,如在拍攝花朵後,學生能夠根據學習需要為照片標示「flower」、「beautiful」或是「bloom」等,讓學習更具自主性。

內置多樣學習模式 發展進階程式推動自主學習
  為了方便年幼的學生使用,應用程式的介面簡潔有序,登入後有四種學習模式:Find Mode、Explore Mode、Go Mode 及 Challenge Mode, 另 外 設 有 Learning Community 及 My Collection 功能,以多種學習模式結合課堂及現實生活。

尋找模式 Find Mode:
學生使用鏡頭拍下日常生活中尋找到的物品,如果相關單詞是老師在後台上已經輸入了的詞彙,程式便會彈出隨機測試,學生需要以填充、多項選擇、拼寫或語音的形式完成。在完成後,學生能夠將生詞收藏在 My Collection,方便日後溫習時使用。

探索模式 Explore Mode:
為了引發及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索精神,在這個學習模式裏,學生能夠自由拍攝看到的事物,AI在分析圖片後,學生可選擇最合適的詞卡,往後若學生再拍攝同一類型的事物時,AI 便會自動分析,顯示學生自設的詞卡。

實境模式 Go Mode:
在這個模式下,老師能夠按照學習的課題為學生 設 置 Location-based Tasks,如老師在教授「水果」相關詞彙時,可以將學校附近的超級市場設置為教學任務場地。學生在應用程式的帶領下到達任務場地後,便能夠藉由拍攝記錄需要學習的單詞。然而考慮到在疫情下不鼓勵學生外出的情況,團隊亦發展了Virtual Location-based Tasks,讓學生在家裏透過點擊老師預設的地點,以實境影像進行學習,減少不便。「即使疫情過後,老師同樣能透過 Virtual Location-based Tasks 讓學生探索,即使是四川大熊貓基地、非洲大草原、甚至是海底,學生都能夠猶如親臨其境,不僅學習單字,更能接觸到不同的文化。」

挑戰模式 Challenge Mode:
英語詞彙累積到一定數量後,學生能夠以遊戲的方式複習以往收集的詞彙。在建立詞庫後,透過每天複習一定數量的詞彙,讓學生把短期的記憶轉變成長期記憶。

My Collection:
系統會將學習過的詞彙收藏在這個界面,清晰地分為校本範圍及自學範圍,方便學生分配時間溫習。在校本範圍內,為了避免學生錯過了需要學習的字詞,在已完成的詞卡上會以剔號標示,讓學生能夠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

Learning Community:
收集詞卡後,學生可與同學分享。學生為詞卡加插簡單的說明、創作短句或錄音,讓他們能夠從被動接收的角色轉變成主動應用的學習者,同時他們能夠點擊觀看其他同學分享的詞卡,藉此學習更多單詞。

如有興趣進行後續合作計劃,請聯絡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 2948 7556 聯絡香港教育大學,知識轉移辦公室 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