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5年來教育的回顧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專業24期 香港回歸 教育回顧 聯校資訊科技學會

香港回歸25年,政府一直致力於改善教育各方面的工作,包括行政及管理政策、資源及撥款、課程、教師專業等範疇。教育政策在這25年間有不少改變,新一屆政府可以如何讓教育改革更有成效呢?教師的專業地位又會否得到更多人認同呢?以下,我們會從學校行政與管理政策、課程及撥款三方面進行分析與回顧。

行政與管理政策

在學校行政與管理方面,政府協助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推出新學制(由9年免費教育提升至15年免費教育、中學由五年/七年學制改為劃一的六年學制、在2009至2010學年的小一班級開始,在條件許可下於公營小學分階段實施小班教學、全港小學由半日制全部轉為全日制)、在發展新市鎮的規劃上,重置校舍較舊或有需要的學校等。另外,亦改革辦學模式,推出「一條龍」辦學模式,並於2008年將公營小學及中學的學位教師比例,分別增至50%及85%,更在2019/20學年於公營中小學一次過把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

課程

在課程方面,政府亦進行了改革,包括加強推動國民教育及國安教育、加入通識科但及後被新推出的公民與社會科取替,以及推動STEM教育等。1997年,政府提出為中學增加提供700名以英語為母語的教師,豐富中學生的語文學習經歷及強化英語學習環境,並與本地英文科教師協作,共同優化課程發展、語文教學及評估策略,及後並推展至小學,同時亦為提升語文教師專業。自2009年起,實施新高中和高等教育學制,並於2021年因應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優化課程迎接未來,培育全人啓迪多元》報告其中一項的建議,通過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優化方案,為學生創造更多空間。

撥款

在資源及撥款方面,包括推動資訊科技教育發展的撥款、支援高中學制的撥款、支援人力資源運用的撥款,以及支援課程推行的撥款等。政府更於1998年成立50億的優質教育基金,為推行嶄新的教育計劃提供經費;在2006年推出以「學券」形式,為家長提供學前教育學費資助,在2019年建議將學習津貼恆常化。另外,自2019/20學年起,每年撥款約9億元,向公營及直資學校發放全新、恆常的「全方位學習津貼」,以學校在現有基礎上更大力推展全方位學習。在人力資源及行政方面,政府為學校提供行政主任職位,亦為支援學校發展資訊科技提供資訊科技人員支援津貼等,讓學校可以彈性聘請合用的員工。

以上種種措施,可見在過去的25年裏,政府為學校帶來不少改革,培訓出不少傑出的人才,而且吸引更多專業人士投身於教育事業,令教師的發展更加專業化。未來展望,新政府能團結教師專業力量,為下一代提供更優質的教育,同時檢視全日制上課制度,利用課時和學時的方式來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來促進多元發展,加強學生價值觀和國民身份認同,培育我們的未來人才。

回歸25年來教育的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