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共融 創設成功跑道 保持積極 追求卓越

文: 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教育專業38期 新校長對談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朱婉儀校長

朱婉儀校長在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服務了28年,從教師起步,去年升任校長一職。多年來在教育領域長期耕耘,不僅展現了她對教學的熱愛,更體現了對學生的深切關懷。在這所學校中,近半數同學來自少數族裔背景,朱校長如何利用多年的經驗與專業優勢,帶領教學團隊創建融合多元文化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們建立自信,認識自己的潛能,並為他們的未來開啟更廣闊的道路。今期新校長對談,有請朱校長分享此中的經歷。

Iris:「朱校長在學校服務了二十八年,從老師逐步晉升為校長,培育了無數非華語學生。在這過程中,您認為最大的挑戰是什麼?這些經歷又如何影響了您的教育理念?」

朱婉儀校長:

點燃內在動力 尋找獨特亮點

我認為最大的挑戰在於學生缺乏成功感,特別是少數族裔的同學,他們常常感到自己比別人差。同時,年輕人存在「躺平」的心態,皆因社會普遍認為擁有房屋和汽車就是成功的指標,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都遙不可及,造成自我形象低落,自信心不足,認為自己無法成功。假若學生缺乏動力,進步就會變得非常困難。因此,我們以點燃和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為目標,通過活動和服務作為切入點,讓他們體驗一些小成就,找到自己的亮點。人的動力來自於能夠完成某項任務並獲得他人的欣賞,有助激勵他們在各方面更加努力。

上學年開始我們銳意透過普及成就感,讓每位學生也有被看見的機會,尋找自己獨特的亮點。學校安排專責的同事負責觀察學生的優勢,幫助他們建立個人檔案,記錄他們的能力和特長,讓老師能夠更好地了解每位學生。只要學生在某些領域感受到成功和自信,他們就能將這份毅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此外,我們要求學生Work hard, play hard with discipline,除了在學習上認真投入,更鼓勵他們走出舒適圈,勇於嘗試新事物。我們的理念是「Let them fly」,幫助學生尋找和創造跑道,讓他們能夠翱翔,提升內在動力。

在這28年裏,我看到的不僅是如何幫助少數族裔學生,而是整體上如何支持需要幫助的年輕人。尤其是與二十幾年前相比,現在的環境有所改善,累積的經驗讓我們明白,學生需要通過不同的活動和經歷來激發他們的潛能和服務意識。此外,在「知識」、「技能」及「態度」這三個範疇中,我認為「價值觀和態度」最為首要。學校最重要的工作是育人,一個人最終的成就和影響力,往往取決於他的價值觀和態度。所以我們的目標是透過屯馬有系統的「服務學習」及多元體驗,建立學生的同理心(Empathy)、自信(Confidence)、堅毅(Perseverance)、具領導才能(Leadership)的校園文化。讓學生相信他們也能成為別人的天使。

Iris:「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能力常常成為他們升學、就業和融入社會的主要障礙。請問學校在語言政策和生涯規劃方面,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和支持,幫助他們開拓更多出路?」

學校共有五位外籍老師,分別為澳洲籍、菲律賓籍、尼泊爾籍及巴基斯坦籍,當中有三位分別是學校的舊生,大學畢業後回母校任教。他們在屯馬畢業、完成大學再投身教育界的成功故事,不僅能激勵學生,還能讓他們明白,無論背景如何,只要努力,就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學校亦特意安排在不同行業發展的舊生,分享他們的小故事。例如就讀於南方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現於珠江醫院實習的斐濟籍舊生之從醫故事;又例如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完成國際商務課程的薩爾瓦多籍舊生之從商故事等。亦邀請現就讀於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舊生回校,分享他們入讀大學的拼搏故事等。讓這些舊生,成為現在就讀的學生之生命導師。

作為校長,我的責任不僅只是品格塑造及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做好生涯規劃,讓他們有看得到的未來,所以必須從課程入手。

透過香港明愛的「賢才計劃」,我們和聖方濟各大學合作,上年度增設選修科「實用資訊及通訊科技文憑」課程,讓有志在數碼科技及人工智能範疇發展的同學,在中學畢業時同步額外獲取多一張資歷架構三級的專業證書。今年度亦額外新開設多一個選修科「護理實務課程」,讓學生畢業後可依個人志向,繼續升讀大學開辦的醫護課程,成為專業醫護人才、為社會大眾服務之路邁進。

感恩「明愛專上學院」升格為「聖方濟各大學」,更成為香港第二所應用科學大學。本校隸屬於「香港明愛」,屯馬學生便能享「一條龍」直升大學之優勢,成就大學夢。

Iris:「校內擁有過半數非華語學生,朱校長制定了哪些政策或措施來支持這些學生的學習需要,如何將校內的文化差異轉化為多元文化的優勢?」

朱婉儀校長:

促進文化共融 建立身份認同

屯馬於2007年開始取錄不同國籍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有着不同的文化差異,學習風格、生活習慣、語言、宗教等不同範疇的差異,需時磨合。以語言為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言語不同,難以有效溝通,學校有見及此,把握多元文化的契機,建立「平民國際化學校」,以英語為主要溝通語言,創設英文語境。再者,因應有不同族裔的學生,學校鼓勵學生學習不同的語言,普通話、西班牙語、日語、韓語、烏爾都語、法語等,擴闊學生學習不同語言的語境,協助學生建立國際視野。

因應不同國籍及族裔的學生,以及配合國家政策,屯馬在多元文化基礎上,設立一帶一路通識課程,並建設一帶一路通識館,提升學生的國際觀。此外,亦積極協助學生融入主流社會,除了讓他們擁有更宏闊的視野,亦認同培育多元文化的學生作為未來社會棟樑和國際公民。

學校亦加入國民教育元素,令學生視港為家。本校成立關愛隊,讓不同國籍的學生參與社區服務,親身感受香港的一點一滴,建立對香港的歸屬感;此外,升旗隊、民安隊、大大小小的交流團,都有助學生,認識中國,建立身份認同。故此,不少屯馬非華語畢業生立志留港發展,甚或到中國大展所長,視中國、香港為家。

喜見屯馬學生視中國、香港為家,有一份愛國愛港的情懷。2016年畢業生巴基斯坦籍女生李卓敏,經多年努力,最終在屯馬成為一個專業的英文教師;2018年畢業生斐濟籍男生潘家輝,於屯馬畢業後升讀南方醫科大學,矢志行醫,回饋中國、香港;2019年畢業生菲律賓籍男生關祺,負笈澳洲,修讀飛機師課程,畢業後將加入香港的航空公司,翱翔天際。

屯馬「促進文化共融,建立身份認同」,全賴師生共同努力,締造校園無國界,使校園成為東西文化薈萃、多元種族的教育中心。

總結

我欣喜屯馬有很多有心有力的同工,大家方向一致,願景相同。我們深信,屯馬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擁抱屯馬人3L素質Loving, Learning, Leading,成為「關愛社群、主動學習、具領導才能」的未來領袖。讓我們一同見證學生在愛、毅力和自信中成長,綻放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