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傳媒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簡介 (2019 年 9 月入讀中一的學生適用 )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升中攻略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兩個階段。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

[申請日期為2019年1月3日至1月17日]

參加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可於2019年1月3日至1月17日內向不多於兩所參加派位的中學申請,申請的中學不受地區限制。參加學生必須為香港居民,現就讀於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小學,而從未獲派發任何中 一學位。

各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中學,可預留不多於 30% 的中一學位作為自行分配學位,自行錄取學生。中學可按本身的辦學理念和特色,自行錄取適合的學生,但必須預先公布收生準則及比重。學校可以安排面試,但不得設任何形式的筆試。

教育局會將學生的選校次序和學校的《正取及備取學生名單》作配對。如學生同時獲兩所申請的中學錄取,將會按學生的選校次序分配學位。學生如獲錄取,在統一派位時不會再獲分配另一學位。但如未獲錄取,則會經統一派位程序獲分配中一學位。

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結果將於 2019 年 7 月 9 日與統一派位結果一併公布,家長毋須向學校查詢。

統一派位階段

扣減自行分配學位及中一重讀生後,學校餘下的學位將用於統一派位,其中統一派位階段內的甲部佔學校收生人數約 10%,此部份的學位不受學校網限制;其餘約90%則屬乙部,按學校網分配。學生所屬的升中校網則為其就讀小學座落的校網。根據教育局提供的資料,全港劃分為18個學校網,原則上,學生所屬的升中校網,就是其就讀小學座落的行政區。

教育局會在 2019 年 4 月上旬向每名小六學生派發《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及其所屬學校網的《中學一覽表》,以及向小學分發《不受學校網限制選校手冊》,供家長查閱選校名單。

《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分為:

甲部:不受學校網限制的學校選擇

家長可選擇最多3所位於任何學校網,並按照選校意願順序填寫在表格內。

乙部:按學校網的學校選擇

家長可選擇最多30所中學,並按照選校意願順序填寫在表格內。

統一派位是按學生的派位組別、家長選校意願和隨機編號分配中一學位。隨機編號是在電腦執行統一派位前產生,用以決定同一派位組別學生獲分配學位的先後次序,隨機編號與「學生編號」或學生的個人資料無關。

電腦會首先處理甲部不受學校網限制的學校選擇,然後才處理乙部按學校網的學校選擇。電腦首先會按照全港第一派位組別學生的選校意願次序派位,在完成審閱第一組別學生的所有學校選擇後,電腦便會審閱第二派位組別學生的學校選擇,最後為全港第三派位組別的學生。

如早前成功在甲部獲分配學位的學生將不會再經乙部分配學位。

統一派位的申請結果將2019年7月9日公布。

如有任何查詢,可瀏覽教育局網站 (www.edb.gov.hk) 或直接聯絡教育局學位分配組:
地址:九龍觀塘偉業街223號宏利金融中心2樓2室 電話:2832 7740、2832 7700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8時30分至下午1時及下午2時至6時

以上資料源自教育局網站。

 

位家長都希望能夠為子女選擇一間適合的中學,因此家長宜為子女升中選校早作準備。要了解心儀中學,家長應提早一年便開始準 備工作,切勿臨渴掘井。

提早了解心儀中學

製作簡潔個人檔案

提早一年做選校準備

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能夠為子女選擇到一間適合的中學,因此,家長宜為子女升中選校早作準備。由於大部份中學的開放日或簡介會於每年的10月至12月,屆時已接近遞交「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申請表的時間,家長未必有很多時間仔細考慮如何有策略地填寫申請表,加上可以避免因幾所心儀中學的開放日日子重疊而失去了參觀機會,因此建議家長可以提早一年,即子女就讀小五那年可以帶同子女參觀就近地區或心儀中學的開放日,此舉不但可以讓家長了解學校是否適合其子女,而且也可以讓子女親身感受學校的文化和校園的氣氛,如日後子女有機會到該校參與面試,必定更有幫助。

除參觀學校開放日外,家長可從不同的渠道了解心儀的學校,如瀏覽學校網頁和留意傳媒的報道等。家長亦建議可以於該校上學或放學的時間到心儀學校附近觀察學生的言行,此舉可幫助家長在選校時作更全面的分析。

另外,家長選校時除了著重成績外,亦要留意學校的校風、課外活動、其他學習機會、宗教信仰、辦學理念等方面,是否切合子女需要。舉例說,有些學校會在教授語文時實行小組教學,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進度和同學的需要;有學校會在放學後開辦初中功課輔導小組,以幫助學生適應初中的學習;有學校會投放相對較多資源在體藝方面,讓在體育或藝術方面有潛質的同學能夠發展所長。建議家長可留意學校的整體配套,能否配合子女的全人發展。

個人檔案重質不重量

學校收生時除了考慮學生的成績,一般亦著重同學的課外活動表現,例如田徑、音樂、朗誦等,所以亦建議家長可把學生課外活動的表現或獎項放入個人學生檔案內。

雖然個人學習檔案有重要作用,但其實內容不用太多, 最重要是有質素,因此建議家長及同學製作個人檔案時宜盡量精簡,重點羅列清晰易明,最理想把頁數控制在10頁之內。

至於內容篩選及排序,家長應該選取較有代表性的獎項,最好集中在一些具有體藝或學術成就的項目,如學界及校際田徑、游泳、音樂之類。至於一些校內活動表現,如果不是非常突出,可以不提。

家長應該按獎項的類別分類列出,如可分為「學術方面」、「藝術方面」、「運動方面」等,再由近期至較遠期,連同得獎日期列出。除列出獎項外,如學生在義工服務及制服團隊擔任重要角色或表現卓越,亦建議家長列出學生參與該活動的資料。

面試問題五花八門

每間學校升中面試考核的重點及評分方式各有不同,主要視乎學校希望收取哪一類型的學生,不過形式及題目則離不開考核學生中文、英文及普通話語言及表達能力。學校一般會要求學生朗讀一篇文章或不同的成語,又或者閱讀一篇文章回答相關問題;大多數學校亦會要求學生作一至兩分鐘個人演講或分享環節, 例如介紹自己,講述報考該校的原因。近年來不少學校在考核學生的語文能力以外,亦會考問學生的日常 生活算術、邏輯小題目,甚至乎是這兩三年流行有關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Mathematics)的問題。

除了個人面見,部份學校亦設有小組接見,通常由四、 五位同學一組,探討時事性問題,或就一些問題提供 恰當的解決方法。因此學生宜對一般的時事議題有一定認識,在小組中參與討論,適當地表達個人的主見。

有校長坦言,一般學校未必會每年轉換考核形式,所以如家長早有心儀學校,不妨可向有子女就讀該校的家長打聽一下以往的面試形式或題型,從而與子女在家中為日後面試作好準備。

整個面試過程中,學校除著重學生的對答之外,同時亦會留意學生的個人儀容及其他方面,因此,學生面試當天必須穿著合宜,乾淨企理,與考官對答時需要有眼神交流,懂得主動打招呼,這都會直接會影響考官對學生的觀感。

「叩門」必須把握時間

「叩門」學額是指在「統一派位」放榜後,因學生沒有到獲派中學註冊而多出的學位,加上學校扣除餘下的留班位,一般學校「叩門」的學額不多,數目可由零至數十個不等。若子女未能在統一派位的機制下獲分配到心儀中學,家長可把握最後機會,於派位結果公佈當天往中學「叩門」。

家長宜事前了解清楚學校公報的「叩門」學額、程序及申請時間表,以免因準備不足而錯失心儀中學的「叩門」機會。有些傳統名校的「叩門」人數可高達數百人報名,考生要先通過筆試才獲面見,有些中學在「統一派位」公佈結果當日接受「叩門」申請,並於同日下午進行「叩門」筆試,因此家長必須為子女預留時間,事先作好充分準備。

鼓勵子女愉快升中

無論子女最後能否入讀心儀中學,中學將是子女人生另一個新階段。家長宜多鼓勵,讓子女對中學生活有正面的態度;學生應好好善用暑假,多閱讀,並添置新學年所需用的課本和文儀用品,為新一年的學習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