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興教育 砥礪前行展新篇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教育專業43期 仁濟醫院何式南小學 葉煒婷校長 新校長對談在屯門地區學校普遍面臨收生壓力的教育環境下,仁濟醫院何式南小學迎來了葉煒婷校長這位充滿教育熱忱與行動力的掌舵者。從選擇接下校長重任時的初心與考量,到履職一年間攻克難題的堅毅與智慧;從鼓勵教師創新教學的理念踐行,到籌備40周年校慶時的溫情規劃,葉校長以「迎難而上」的信念、「坐言起行」的態度,在學校品牌建設、團隊凝聚、教育創新與校園文化傳承中留下了深刻足跡。本期新校長對談,將走進葉校長的教育世界,感受她如何以教育本質為核心,為學校注入新的活力與溫度。
Iris:「面對屯門地區學校普遍存在的收生困難挑戰,您當初選擇接任何式南小學校長一職,是出於怎樣的考量與教育初心?在您看來,破解收生難題的關鍵突破口可能在哪裡?」
葉煒婷校長:
打造學校品牌 創造成功機會
在來到何式南之前,便了解到學校的收生壓力,但正是這種壓力,讓我時刻保持奮鬥狀態,不斷提升自己。第一次與全體教職員見面時,我提出了「迎難而上」四個字。無論學校工作還是個人生活,都需要勇氣和堅持,以帶領團隊面對新的困難與挑戰。因此要打造好學校品牌,關鍵在於做好內部工作,建設教師團隊和校管隊伍,保證課程的專業性,充分發揮學校過往的亮點,為學生和老師創造更多機會,讓他們的能力被看見,從區內到學界都能獲得認可。
從助理校長到校長的角色轉變,讓我愈發體會到教育工作的任重道遠。我出生於基層家庭,深知教育對改變未來的重要性,多年來在屋邨學校工作的經歷,讓我始終與基層學生緊密相連,也因此格外了解家長們的真實需求——他們並非只看重學業,更渴望學校能助學生奠定扎實的學業基礎、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助力孩子向上流動,而這正正是小學基礎教育的關鍵所在,為學生規劃升中時贏得更多選擇的底氣。
我的教育願景,與辦學團體仁濟醫院「尊仁濟世」的理念不謀而合——濟世為懷的核心價值,正是要將珍貴的價值觀與優質教育呈現在每個學生面前。家長將極大的信任交付給學校,這意味着我們不僅要做好校內教育,更要兼顧學生在家中的學習延伸,引導他們把課堂所學轉化為生活實踐,讓家校協作理念發揮最大成效。
Iris:「擔任何式南小學校長已滿一年,在這一年的履職過程中,您經歷了哪些印象深刻的挑戰與成長?這些經歷讓您對『校長』這一角色的職責與意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和收穫?」
葉煒婷校長:
秉持坐言起行 凝聚教學團隊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流動巴士圖書館的啟用過程。兩年前,前任校長歷盡辛勞申請來退役巴士,漫長的審批流程,使其一直未進入裝修和啟用階段。兩年間,家長們的期待如同潮漲潮落。為此,我在接任後持續與校監溝通,並向教育局分區部門傳達,家長、學生和校監的心聲。終於在去年十月底,項目順利通過審批。起初大家也持審慎態度,建議巴士圖書館到新學年才正式啟用。但我深知學生和家長們迫不及待要見證「跨閱號」開幕的心情,故我積極協調各方,加緊工作流程,終能在七月二日正式啟用。我們隨即為畢業班安排在巴士圖書館聚會,孩子們更在留言板寫下對學校和自己的期望。
此事影響更超出預期,因開幕禮邀請了九巴公司代表出席,不但給了很多寶貴建議,更助學校成功申請到「何式南小學站」巴士站牌,增添學生上學的儀式感。更驚喜的是,九巴公司邀請學校參加「寵物巴士遊活動」,帶領校兔小Q及老師、家長們的寵物,前往南豐紗廠遊覧。對孩子們來說,這樣的經歷會成為學習生涯中的深刻記憶;對學校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成功實踐,更含豐富教育意義,讓學生在親近動物中體會生命教育、理解「眾生平等」的價值觀。
回顧這一切,我深感挑戰與成長並存。面對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關鍵是「坐言起行」,勇敢邁出第一步,以行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這件事凝聚了整個教學團隊,共同完成任務的歸屬感、成就感,以及看到學生和家長喜悅時的欣慰,成為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Iris:「您積極鼓勵學校老師參與教聯會舉辦的優秀教師選舉,背後是基於怎樣的教育理念與考量?您認為這類評選對教師個人成長、學校教育質量提升能帶來哪些具體的推動作用?」
葉煒婷校長:
創新賦能教育 教師實踐之路
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具備諸多素養,而創新無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特質。創新並非憑空出現的靈感迸發,其背後往往是教師對自身工作的深刻反思,秉持力求優化的宗旨,進而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式。這種主動求變的精神,正是我所欣賞的教育態度。而本校教師通過教學實踐生動詮釋了創新的力量,探索更貼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模式。
學校近年相當關注和重視學生的精神健康,其中一位老師是瑜伽愛好者,常通過靜觀活動調節身心、紓緩壓力,一次偶然的分享中,她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將靜觀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呢?」這個充滿新意的念頭立刻引起了我的關注,當即鼓勵她大膽嘗試,構建了一套Mindful English(靜觀英語)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靜觀中沉澱自我,分享學習感受與收穫,再將這份平和帶入英語學習。
恰逢教聯會舉辦優秀教師選舉,我便將比賽資訊分享給她。在我的建議下,她梳理了教學框架,使整個課程體系更清晰完整。最終,她成功入選,其教案與教學理論被製作成作品集在現場展示。這種榮譽感與認同,將鞭策教師不斷提升自我,而他們的成長最終會惠及學生,形成「教師提升、學生受益」的良性循環。因此,我始終注重發掘教學實踐中的新可能,鼓勵團隊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框架,為教育注入長久新活力。
Iris:「今年是學校40周年校慶,雖然葉校長來到學校才剛滿一年,但校慶相關的籌備工作已逐步展開。對於這次校慶,您有什麼期望?」
葉煒婷校長:
展現學生潛能 創造珍貴回憶
我們去年10月開始籌備40周年校慶,團隊達成了一個共識,希望能夠充分展現學生潛能,成為此次校慶活動的主旋律。四十年來,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無論是在校生還是校友,都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是學校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校慶籌備的消息傳出後,得到了廣泛回應,許多畢業已久的校友也主動參與其中,為母校注入溫暖力量。為讓校慶成為師生共同創造的珍貴回憶,精心策劃了多項互動環節。其中一個亮點是邀請全體學生共同設計一幅契合校慶主題的積木牆,鼓勵同學利用暑假期間構思靈感。待收集所有意念後,我們將挑選特色的內容,融合到積木牆的最終成品中,成為校園一道充滿溫情的風景和人氣打卡地。
與此同時,校慶典禮也將以別具一格的形式進行,其中一項是籌備已久的英語音樂劇,展現學校在藝術教育領域的成果與風采,為現場觀眾帶來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