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國安教育 培育時代新人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43期 殷見歡校長 政府中學校長協會主席 國家安全教育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青少年則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如何讓國安教育真正融入校園日常,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體系,並將維護國家安全的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政府中學校長協會主席殷見歡校長結合學校實踐,分享了官立中學在國安教育領域的探索與思考。
推動學科融合 國安教育「自然生長」
談及國安教育的開展,殷校長強調,官立中學始終遵循教育局「自然連繫、有機結合」的原則,將其深度融入日常學科教學,通過跨學科協作,讓國安元素在課堂中「潤物細無聲」。以語文、中國歷史、地理科為例,地理科涉及的「地圖法」「九段線」「十段線」等內容,直觀理解國家領土主權的核心內涵;中國歷史科讓學生從朝代更迭、家國興衰中,感悟維護國家統一與安全的重要性;語文科則能借助經典文本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建立對國家的文化認同。
此外,疫情後恢復的內地交流活動,也成為國安教育的重要延伸。學校組織學生前往大灣區、貴州、重慶等地,實地感受國家發展成就:在貴州,學生踏上連接山區的橋樑,了解到當地居民為國家建設主動搬遷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精神;在重慶,學生觀察到山城如何依託自身優勢發展旅遊業,並開始思考香港的產業發展方向。殷校長表示,學生親身見證國家的強大,更深刻地理解國家「讓每一個人擁有幸福感」的責任與擔當,這種情感共鳴遠勝於課堂上的講解。
緊跟時代步伐 構建教育體系
隨着時代發展,國家安全教育的內涵不斷拓展,從傳統軍事安全延伸至網絡安全、生態安全、經濟安全、核能安全等多個領域。作為由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官立中學,殷校長認為,官校在推動國安教育「與時俱進」方面,具備三大優勢:
1政策先行,資訊領先
官校始終與教育局政策緊密銜接,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教育政策與資訊,更早接觸新興國安領域的相關項目,讓學生在學習中「快人一步」。
2校際協作,資源分享
全港超過六十多所官立中學、官立小學組成「學習共同體」,聯合開展跨校活動,例如每年舉辦的「心繫家國」系列活動,涵蓋十餘個跨學科專案,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形成互動的教育生態。此外,疫情後恢復的內地交流活動,也成為國安教育的重要延伸。學校組織學生前往大灣區、貴州、重慶等地,實地感受國家發展成就:在貴州,學生踏上連接山區的橋樑,了解到當地居民為國家建設主動搬遷的「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精神;在重慶,學生觀察到山城如何依託自身優勢發展旅遊業,並開始思考香港的產業發展方向。殷校長表示,學生親身見證國家的強大,更深刻地理解國家「讓每一個人擁有幸福感」的責任與擔當,這種情感共鳴遠勝於課堂上的講解。
3教師賦能,主動創新
教育局為官校教師提供豐富的培訓機會,例如連續十年舉辦的「教師聯校研討會」,每年聚焦一個核心議題,千餘名官校教師共同交流探討,提升專業能力與視野。殷校長表示:「官校教師作為公職人員,有使命感和義務『身先士卒』,這種責任感也帶動他們主動探索、深化國安教育,讓學生全面理解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體系。」
踐行責任擔當:從「認知」到「行動」
學習國安教育、見證國家發展後,官立中學期望學生能以怎樣的行動維護國家安全?殷校長提出「三步實踐法」,引導學生將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
第一步:認清身份,明確優勢
讓學生清晰認知自己「家在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特殊身份——既擁有祖國的強大支援,又具備與國際接軌的便利條件。
第二步:開放視野,全面觀察
鼓勵學生以「開放的心靈、開放的眼光」看待世界,不僅關注國內城市的發展特色(如大灣區的創新、貴州的脫貧成果),也關注世界其他地區的情況,思考未來如何借鑑經驗、改善不足。
第三步:反思自我,主動貢獻
引導學生在觀察後反思:「我能為國家、社會做些什麼?」如果發現某個領域存在不足,可思考如何參與改善;如果發現新的發展機遇,可嘗試創造新方向。例如,BAFS教師在參與內地交流後,帶領學生開展「青年營商計劃」,探索香港文創新可能,思考如何打造類似「Labubu」的本土文創,助力香港產業發展。
學校希望通過六年的中學教育,幫助學生構建「認識國家、認同身份、明確責任」的完整認知體系,讓他們意識到「維護國家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自己是國家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殷校長總結,教育界的責任是搭建平合,幫助學生走出課堂、走出香港,見多識廣後自主選擇人生道路,成長為「既懂國家、又通世界」的時代新人,這才是國安教育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