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合作方案 AI助力自主學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43期 自主學習 興倫實驗學校 人工智能興倫實驗學校有限公司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學與教博覽2025」之「學生體驗與可持續發展區」舉辦「興倫實驗學校AI創新教育暨榮譽頒授儀式」活動,圍繞STEM教育與人工智能應用呈現創新實踐。活動結合獎項頒發、合作授權及專題講座,展現「以學生為中心」的電子學習系統落地成果,通過AI技術賦能個性化學習,為教育界提供可借鑑的創新教育實踐樣本。
推廣電子學習系統 完善全人教育理念
興倫實驗學校有限公司董事及行政總裁黃啟杰博士作為主禮嘉賓致辭,明確機構使命:「興倫實驗學校的核心使命,是在高中教育領域推廣以學生為中心的電子學習系統。我們堅信,校園環境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場所,更能為學生提供品德塑造、社群互動、體健發展及情緒調適等多維度的學習經歷,從而完善全人教育的理念。基於學校環境對學生成長的關鍵性,我們通過與正規學校協作,提供優化的合作方案,以滿足自主式電子學習模式的根本需求。」
善舉點亮教育之路 貫徹企業社會責任
活動現場舉行STEM獎學金頒發儀式,大埔三育中學、香港教育大學、創知中學、華南師範大學、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聖若瑟書院等6所學校及機構榮獲嘉獎。香港數理教育學會主席李志文先生表示:「這些獎項不僅是對過去成果的肯定,更是對未來教育探索的莊嚴承諾——當我們將資源投向STEM教育的土壤,便是在為年輕一代播撒探索宇宙奧秘、解決人類難題的種子。興倫實驗學校以獎學金為橋,連接教育理想與現實實踐,彰顯企業對教育創新的社會責任。」
頒發教育研究資助 全力支援學術發展
活動現場舉行「18區興倫實驗學校」授憑儀式,18所學校正式成為興倫教育體系合作夥伴,香港數理教育學會主席李志文先生頒發授權證書,標誌著「以學生為中心的電子學習系統」在香港全區落地。這一覆蓋全港的教育資源網絡將為學生帶來個性化學習體驗,推動香港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邁出關鍵一步。
在香港教育邁向革新的關鍵進程中,傳統教學模式亟待突破,創新教育資源需求迫切,「18區興倫實驗學校計劃」應勢而生,以領航者的姿態,為香港18區教育生態注入澎湃動力,開啟教育發展的嶄新篇章。計劃首年,目標在香港18區與18所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同使用興倫優質教材,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共享,為各區學校與師生搭建起通往優質教育的堅實橋樑。
科技賦能教育 創新注入動能
活動以「學生體驗與可持續發展」為核心,見證獎學金頒發、顧問聘任、18區學校合作等重要環節。興倫實驗學校表示,未來將持續以技術創新推動教育模式升級,聯合學校一起探索「AI教育」的多元可能,在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踐行全人教育理念,為香港及大灣區教育創新注入新動能。
此外,為宣揚中華文化及守護學生的心理健康,集團旗下之興倫信息有限公司亦以數字體育作橋樑,對傳統文化作出創新,打造出一系列以太極為核心的數字體育科技產品,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包括太極推手機械人、太極智能墊,通過科技賦能太極科學化,激發師生們對傳統武術文化的熱愛。活動期間更邀得著名太極師傅李暉女士親身示範如何將中華文化融入數字體育,提供古今交融的科技與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