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中國製造力量 株洲研學實錄

文: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 教育資訊 教育傳媒 教育專業43期 凌秀慧主任 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 株洲研學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除了教育學生認識這段歷史、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我們亦有責任帶領學生親身感受國家發展進步,加深國民身份認同。

本人近日以學校圖書館主任身份, 獲邀參加株洲市政府主辦、 香港旅遊促進會協辦的 「香港學校株洲工業研學基地考察團」。 是次考察團除了獲得株洲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局長、 株洲市教育局副局長等接待, 亦幸得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先生同行, 沿途獲得株州市媒體追訪報道。 行程中除了參觀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 深入了解中國電力機車的發展歷程, 還考察了多家工業企業和項目, 包括山河星航基地、 株洲北斗研學基地、株洲硬質合金集團、 北京汽車智能製造工廠、 株洲國際賽車場等。 此外, 亦於醴陵參觀陶瓷博物館, 發現中國瓷器不僅有悠久歷史和藝術價值, 更廣泛應用於供電、 工業、 醫療等領域。

於無綫電視翡翠台 《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科技探索城市創新動力》 節目中,介紹過我國工業重鎮株洲——全球首架智軌列車、 能行駛於青藏高原的復興號、國際頂級的無人駕駛列車, 均誕生於湖南株洲。
( 上述節目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FizzLXpiwU )

1958年, 中國首台電力機車就在這裡誕生, 株洲因此有 「中國電力機車之都」 美譽。 在株洲, 只需一杯咖啡的時間, 便可於株洲集齊並組裝一台電力機車所需的所有零件。 株洲動車目前已出口至超過51個國家, 「株洲製造」 堪稱中國工業崛起的縮影。

是次株洲之行令我深感震撼, 也讓我意識到過去認識的不足。 研學團每個考察點均設有豐富的展品和閱讀材料, 讓我深刻了解國家在工業領域的卓越成就。作為學校圖書館主任, 除了豐富自身的知識, 我更期望能於新學年帶領學生親赴株洲進行研學考察, 做到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藉着抗戰勝利80周年, 我計劃帶領學生踏足株洲, 參觀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展覽館, 認識中國電動機車的發展歷程及新能源在軌道交通的應用;在北京汽車智能製造工廠乘坐電瓶車, 觀察電動車於生產線上誕生的過程;乘坐智軌列車,體驗智能交通的最新發展;參觀硬質合金展館, 認識中國工業硬度;乘旅遊巴遊覽株洲國際賽車場賽道, 並進行一節有趣的卡丁車組裝課程;於瓷器博物館既欣賞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 亦認識瓷器於工業及醫學上的應用。 透過實地觀察與體驗,配合閱讀和講解吸收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受國家工業與科技發展的強盛,體會國泰民安的意義, 在抗戰勝利80周年, 更深刻地感恩前人為國家奠定的和平基礎、 為身為中國人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