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資優,止於至善 校本多元平台啟動學習新動力
教育資訊 香港教育雜誌 教育傳媒 香港教育雜誌105期 袁玉蘭校長 天主教普照中學近年社會積極推動資優教育,以實現「資優教育普及化、普及教育資優化」的目標,致力於建立學生「人才庫」,系統性地識別高能力學生,並因應其需求提供適切課程。在當今急速變遷的社會環境下,多元化人才培育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天主教普照中學以校訓「止於至善」為核心辦學理念,堅信每位學生皆具獨特潛能,透過有意識的培育,必能逐步達至自我完善。學校積極推動資優教育,透過三層架構與多元平台,為不同能力及志向的學生打造合適的發展軌道,全面促進學術成就、品格塑造與國際視野的提升。
學校於第一層校本策略中,將資優元素融入日常教學。硬件方面,學校優化課室設施,增設電子屏幕,拓展自攜裝置的應用,加強課堂互動與即時回饋;軟件方面,各科組推行電子學習平台,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與反思能力,並透過精準提問、探究式學習及跨學科專題協作,培養高階思維與解難能力。學校亦引入人工智能輔助學習,指導學生運用數據分析與生成式AI深化自學能力。在德育及情意教育方面,強化班級經營機制,建立系統性情緒支援與師生對話渠道,致力營造安全、互信且尊重差異的校園文化。語文基礎上,重塑中英文學習環境,例如透過大屏幕播放時事與英語短片、增聘外籍英語教師、舉辦多元語文活動,使語言學習融入真實情境。
第二層策略聚焦資優增潤,學校為表現卓越或具特殊潛質的學生提供抽離式課程,內容涵蓋數理及人文學科的延伸學習,鼓勵高層次探究與學術交流。語文方面設有寫作增潤班與暑期英語強化課程,以鞏固語感與寫作思維。同時,學校秉持「廣義資優」理念,將體育、藝術與創造力納入培育範疇,開設欖球、保齡球、劍擊、戲劇、舞蹈、烘焙、咖啡拉花、編程及3D打印等多元課程,讓學生從實踐中建立自信與創新能力。第三層借助外部資源,搭建高階學習與研究平台。學校積極推動學生參與由教育局、大專院校及香港資優教育學院舉辦的前瞻性課程與師友計劃。今年已有超過四十位學生參與不同範疇的項目,包括中醫藥、化學、心理學、數學及領袖訓練等,藉此拓展知識邊界、回應現實挑戰,並在導師與同儕互助中確立志向、
增強自信。
資優教育的核心在於因材施教與創造機會。在人工智能與新興產業驅動的時代,社會亟須具備跨界思維、創新實踐及協作領導力的人才。若僅以文憑試成績作為單一遴選標準,不僅難以反映學生多元潛能,更可能壓抑其創新與探索動機。香港要維持國際競爭力,必須建立多元人才評核框架,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展現所長,開拓更包容、更多元的升學與職業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