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一詞最早誕生於1956年的DARTMOUTH學會上,探究的是如何讓機器擁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但在早期階段,由於計算機本身運算能力和存儲處理速度不足,AI發展進程緩慢。隨着科技的進步,計算機內部零件的體積縮小了好幾倍且其計算能力提升了好幾番,AI發展迅速。特別是2016年Google AlphaGo以比分4:1打敗圍棋棋手李世石後,全世界對AI風潮的追捧更上了一層,成為燎原之勢,各個企業公司爭相開發AI產品以搶佔市場。然而,在追趕熱潮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瓶頸與障礙,值得我們深思。

詳細內容
一場與人工智能的對話 AI 在語言學習上的應用

一場與人工智能的對話 AI 在語言學習上的應用

教育傳媒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在這個數位時代, 相信大家對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一詞並不會感到陌生。近年備受消費者青睞的語音助理Alexa就是由人工智能衍生出來的。使用者說出指令,就可以查詢天氣、撥打電話或編排日程等,為生活帶來不少便利。由於人工智能在我們日常生活都能提供不同程度的便利,因此我們認為人工智能亦能為語言教育帶來不同程度的幫助。在語言學習方面,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大致可以分為3大種類。

詳細內容
民生書院:培養堅韌態度 無懼挫敗

民生書院:培養堅韌態度 無懼挫敗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對比上一代,現今的青少年相對在物質資源豐富的環境下成長,少捱苦勞碌。成長中,甚少遇到考驗,以致抗逆能力較低。現時家庭普遍是「一個起,兩個止」的兒女,孩童得到父母及或祖父母的照顧和寵愛都較多,甚至不少變成溺愛和縱容。青少年大多抱急功近利的價值觀,在學習和工作上期望「少付出,多收穫」,考試望「貼中題」,工作望可短時間獲晉升。而受到消費文化影響下,他們崇尚物質主義,藉此肯定自我價值。當學生們畢業後接觸社會時,始發現真實世界與幻想及期望不符時,挫敗感或會增加,甚至以錯誤方式去解決問題。

詳細內容
學習人工智能 先學基本功

學習人工智能 先學基本功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STEM教學在香港推行了兩年多,不少學校都積極發展找尋出路,由科探活動、編程教育、機械人比賽,到電子設計、3D打印、鐳射切割等,無不花盡心思為學校設計特色課程。

詳細內容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 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 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

教育傳媒 專家分享 教育傳媒 校長專訪

早前,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就「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與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下稱OGCIO)溝通。據了解,是項計劃撥款具一定彈性,除提供財政資助外,OGCIO亦會成立一站式專業支援中心協助學校。學校可藉此計劃引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運算、大數據等應用科技,為學生建立良好的資訊科技基礎,以迎接未來挑戰。

詳細內容